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 » 行业标准 » 正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8-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篇)
    5.4 钢  筋  连  接  
    主  控  项  目 

    5.4.1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5.4.1  本条提出了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受力钢筋应力传递及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所必需的。目前,钢筋的连接方式已有多种,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5.4.2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说明:5.4.2  近年来,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的技术发展较快,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对其应用、质量验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验收时应遵照执行。对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除应按相应规定进行型式、工艺检验外,还应从结构中抽取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一  般  项  目 

    5.4.3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4.3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钢筋在同一受力区段内不宜多次连接,以保证钢筋的承载、传力性能。本条还对接头距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作出了规定。 

    5.4.4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5.4.4  本条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提出了外观质量要求。对全数检查的项目,通常均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但对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可辅以量测检查。 

    5.4.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4.5本条给出了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的应用范围、连接区段的定义以及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 

    5.4.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5.4.6)。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说明:5.4.6  为了保证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传力性能,本条给出了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定义、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以及最小搭接接长度的要求。在本规范附录B中给出了各种条件下确定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 

    5.4.7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就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说明:5.4.7  搭接区域的箍筋对于约束搭接传力区域的混凝土、保证搭接钢筋传力至关重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直径、间距等构造要求。 

    5.5   钢   筋   安   装 

    主  控   项    目 

    5.5.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5.1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有重要影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一   般    项    目 

    5.5.2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5.5.2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行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表5.5.2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mm)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当,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 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
 
排 距
 ±5
取最大值
 
保护层厚度
基 础
 
 ±3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量连接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接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到其中的较大值;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说明:5.5.2  本条规定了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等有重要影响。由于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移位而引发的事故通常较为严重,应加以避免。本条通过保护层厚度偏差的要求,对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合格点率要求规定为90%及以上。对其他部位,表中所列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合格点率要求仍为80%及以上。

    6 预 应 力 分 项 工 程

    预应力分项工程是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等材料的进场检验、后张法预留管道设置或预应力筋布置、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直至封锚保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由于预应力施工工艺复杂,专业性较强,质量要求较高,故预应力分项工程所含检验项目较多,且规定较为具体。根据具体情况,预应力分项工程可与混凝土结构一同验收,也可单独验收。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说明:6.1.1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操作要求严的作业,故应由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的预应力专项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前,专业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预应力施工方案。当设计图纸深度不具备施工条件时,预应力施工单位应予以完善,并经设计单位审核后实施。

    6.1.2  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注:1  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2 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
    说明:6.1.2  本条规定了预应力张拉设备的校验和标定要求。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及压力表等)应配套标定,以确定压力表读数与千斤顶输出力之间的关系曲线。这种关系曲线对应于特定的一套张拉设备,故配套标定后应配套使用。由于千斤顶主动工作和被动工作时,压力表读数与千斤顶输出力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致的,故要求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6.1.3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  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  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  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
    4  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6.2   原  材  料

    主  控  项  目

    6.2.1  预应力筋进场时,就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说明:6.2.1  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等,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等的要求。预应力筋是预应力分项工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进场时应根据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批,进行进场复验。由于各厂家提供的预应力筋产品合格证内容与格式不尽相同,为统一及明确有关内容,要求厂家除了提供产品合格证外,还应提供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两者也可合并提供。进场复验可仅作主要的力学性能试验。本章中,涉及原材料进场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时,除有明确规定外,都应按本规范第5.2.1条的说明理解、执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2.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60t为一批,每一批抽取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
    说明:6.2.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对保证预应力筋防腐及准确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涂包质量的检验内容主要有涂包层油脂用量、护套厚度及外观。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确认质量有保证时,可仅作外观检查。

    6.2.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作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说明:6.2.3  目前国内锚具生产厂家较多,各自形成配套产品,产品结构尺寸及构造也不尽相同。为确保实现设计意图,要求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按设计规定采用,其性能和应用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进场检验主要作锚具(夹具、连接器)的静载试验,村质、机加工尺寸等只需按出厂检验报告中所列指标进行核对。

    6.2.4  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过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
    说明:6.2.4  孔道灌浆一般采用素水泥浆。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浆的泌水率较小,故规定应采用变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浆。水泥浆中掺入外加剂可改善其稠度、泌水率、膨胀率、初凝时间、强度等特性,但预应力筋对应力腐蚀较为敏感,故水泥和外加剂中均不能含有对预应力筋有害的化学成分。
    孔道灌浆所采用水泥和外加剂数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果由使用单位提供近期采用的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水泥及外加剂的检验报告,也可不作水泥和外加剂性能的进场复验。

    一  般  项  目

    6.2.5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2  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说明:6.2.5  预应力筋进场后可能由于保管不当引起锈蚀、污染等,故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对有粘结预应力筋,可按各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对无粘结预应力筋,若出现护套破损,不仅影响密封性,而且增加预应力磨擦损失,故意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6.2.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2.6  当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入库时间较长时,可能造成锈蚀、污染等,影响其使用性能,故使用前应重新对其外观进行检查。

    6.2.7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金属螺旋管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进场复验。

    6.2.8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2.7~6.2.8  目前,后张预应力工程中多采用金属螺旋管预留孔道。金属螺旋管的刚度和抗渗性能是很重要的质量指标,但试验较为复杂。当使用单位能提供近期采用的相同品牌和型号金属螺旋管的检验报告或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也可不作这两项检验。由于金属螺旋管经运输、存放可能出现伤痕、变形、锈蚀、污染等,故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6.3  制  作  与  安  装

    主  控 项 目

    6.3.1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1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对保证预应力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及承载力至关重要,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3.2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2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油质类隔离剂可能沾污预应力筋,严重影响粘结力,并且会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装修工程质量,故应避免。

    6.3.3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3  预应力筋若遇电火花损伤,容易在张拉阶段脆断,故应避免。施工时应避免将预应力筋作为电焊的一极。受电火花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一  般  项  目

    6.3.4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并非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4  预应力筋常采用无齿锯或机械切断机切割。当采用电弧切割时,电弧可能损伤高强度钢丝、钢绞线,引起预应力筋拉断,故应禁止采用。对同一束中各要钢丝下料长度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规定,仅适用于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镦头锚具的情况,目的是为了保证同一束中各要钢丝的预加力均匀一致。本章中,对规定抽样检查项目,应在全数观察的基础上,对重要部位和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进行抽样检查。

    6.3.5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说明:6.3.5  预应力筋的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对可靠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本条规定了挤压锚、压花锚、镦头锚的制作质量要求。本条对镦头锚制作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检测钢丝的可镦性,故规定按钢丝的进场批量检查。

    6.3.6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开头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5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6  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6  浇筑混凝土时,预留孔道定位不牢固会发生移位,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为确保孔道成型质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条对预留孔道安装质量作出的相应规定。对生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留孔道的灌浆孔及泌水管等的间距和位置要求,是为了保证灌浆质量。

    6.3.7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表:6.3.7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截面高(厚)度(mm) h≤300  300<h≤1500     h>1500 
  允许偏差 ±5  ±10  ±15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的尺寸偏差。
    说明:6.3.7  预应力筋束形直接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并影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故对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条按截面高度设定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以便于实际控制。

    6.3.8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  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  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8  实际工程中常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以全球施工控制,但其数量及排列形状应能保证混凝土能够握裹预应力筋。此外,内埋式挤压锚具在使用中常出现垫板重叠、垫板与锚具脱离等现象,故本条作出了相应规定。

    6.3.9  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9  生张法施工中,当浇筑混凝土前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时,预应力筋需经合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得才能张拉。在此期间,孔道内可能会有浇筑混凝土时渗进的水或从喇叭管口流入的养护水、雨水等,若时间过长,可能引起预应力筋锈蚀,故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

    6.4  张拉和放张

    主  控  项  目

    6.4.1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说明:6.4.1  过早地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会引起较大的收缩和徐变预应力损失,同时可能因局部承压过大而引起混凝土损伤。本条规定的预应力筋张拉及放张时混凝土强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确定的。若设计对此有明确要求,则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6.4.2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  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  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5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说明:6.4.2  预应力筋张拉应使各根预应力筋的预加力均匀一致,主要是指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时应整束张拉,以使各要预应力筋同步受力,应力均匀;而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扁锚预应力筋通常是单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力及设计计谋伸长值均应由设计确定,施工时应遵照执行。实际施工时,为了部分抵消预应力损失等,可采取超张拉方法,但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尘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生张法施工中,梁或板中的预应力筋一般是逐根或逐束张拉的,后批张拉的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的影响与梁、板的截面,预应力筋配筋量及束长等因数有关,一般影响较小时可不计。如果影响较大,可将张拉力统一增加一定值。实际张拉时通常采用张拉力控制方法,但为了确保张拉质量,还应对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相对允许偏差±6%是基于工程实践提出的,有利于保证张拉质量。

    6.4.3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查数量: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对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对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说明:6.4.3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预应力值与量测时间有关。相隔时间越长,预应力损失值越大,故检验值应由设计通过计算确定。
    预应力筋张拉生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很大,必须予以保证。先张法施工中可以用应力测定仪器直接测定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应力值;后张法施工中预应力筋的实际应力值较难测定,故可用见证张拉代替预加力值测定。见证张拉系指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现场见证下的张拉。

    6.4.4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说明:6.4.4  由于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影响极大,故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筋不允许出现断裂或滑脱,若在浇筑混凝土前出现断裂或滑脱,相应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中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应超过本条的规定。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一  般  项  目

    6.4.5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4.5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表6.4.5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锚 具 类 别  内缩量限值(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螺帽缝隙  1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1
 锥塞式锚具  5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  5
 无顶压  6~8

    说明:6.4.5  实际工程中,由于锚具种类、张拉锚固工艺及放张速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内缩量可能有较大波动,导致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应控制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当设计对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有具体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6.4.6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机短边边长的4%。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说明:6.4.6  对先张法构件,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减小张拉后预应力筋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本条对最大偏移值作出了规定。

    6.5.1  灌  浆  及  封  锚

    主  控  项  目

    6.5.1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说明:6.5.1  预应力筋张拉后处于高应力状态,对腐蚀非常敏感,所以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灌浆是对预应力筋的永久性保护措施。故要求水泥浆饱满、密实,完全裹住预应力筋。灌浆质量的检验应着重于现场观察检查,必要时采用无损检查或凿孔检查。

    6.5.2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2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5.2  封闭保护应遵照设计要求执行,并在施工技术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多配置在结构的端面,所以常处于易受外力冲击和雨水浸入的状态,此外,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锚具及预应力筋处于高应力状态,为确保暴露于结构外的锚具能够永久性地正常工作,不致受外力冲击和雨水浸入而千百万破损或腐蚀,应采取防止锚具锈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一  般  项  目

    6.5.3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5.3  锚具外多余预应力筋常采用无齿锯或机械切断机切断。实际工程中,也可采用氧-乙炔焰切割方法切断多余预应力筋,但为了确保锚具正常工作及考虑切断时热影响可能波及锚具部位,应采取锚具降温等措施。考虑到锚具正常工作及可能的热影响,本条对预应力筋外露部分长度作出了规定。切割位置不宜距离锚具太近,同时也不应影响构件安装。

    6.5.4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吸收。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说明:6.5.4   本条规定浇灌浆用水泥水灰比的限值,其目的是为了在满足必要的水泥浆稠度的同时,尽量减小泌水率,以获得饱满、密实的灌浆效果。水泥浆中水的泌出往往造成孔道内的空腔,并引起预应力筋腐蚀。2%左右的泌水一般可被水泥浆吸收,因此应按本条的规定控制泌水率。如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也可以提供以往工程中相同配合比的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6.5.5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²。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根试件。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注:1  一组试件由6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28d;
    2 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说明:6.5.5   对浇灌浆质量,道德应强调其密实性,因为密实的水泥浆能为预应力筋提供可靠的防腐保护。同时,水泥浆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粘结力也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前提。本条参考国外的有关规定并考虑目前预应力筋的实际应用强度,规定了标准尺寸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

    7. 混 凝 土 分 项 工 程

    混凝土分项工程是从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称量、拌制、运输、浇筑、养护、试件制作直至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混凝土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工序和验收的需要确定。

    7.1  一  般  规  定

    7.1.1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BG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
    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
    说明:7.1.1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但应指出,对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由于其强度增长较慢,以28d为验收龄期可能不合适,此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的规定确定验收龄期。

    7.1.2  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表7.1.2取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表:7.1.2  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骨料最大粒径(mm)   试件尺寸(mm)  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31.5  100*100*100  0.95
 ≤40  150*150*150  1.00
 ≤63 200*200*200  1.05

    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说明:7.1.2  混凝土试件强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应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其抗压强度应乘以相应的尺寸换算系数。

    7.1.3  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
    说明:7.1.3  由于同条件养护试件具有与结构混凝土相同的原材料、配合比和养护条件,能有效代表结构混凝土的实际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来确定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7.1.4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说明:7.1.4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后装拔出法等推定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应指出,通过检测得到的推定强度可作为判断结构是否需要处理的依据。

    7.1.5  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说明:7.1.5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C时,混凝土分项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 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