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 » 行业标准 » 正文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3-2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

      5.5 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

      5.5.1 7、8、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1、不超过12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本规程第5.5.3条的简化计算法;

      2、除第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

      3、对满足本规程第5.4.4条规定但不满足本规程第5.4.1条规定的结构,计算弹塑性变形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或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计算的弹塑性变形乘以增大系数1.2。

      5.5.2 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薄弱层验算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两组实际地震波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2、地震波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2s,数值化时距可取为0.01s或0.02s;

      3、输入地震波的最大加速度,可按表5.5.2采用。

      5.5.3 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及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2、层间弹塑性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返回上级菜单

 
 
[ 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