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8  来源:《新型建筑材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作者:贡金鑫,郭育霞
核心提示: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测试混凝土吸水率、渗透高度、抗氯离子渗透性(电通量)、不同深度氯离子浓度等指标,研究了掺入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高性能混凝土中掺有粉煤灰、硅粉,其抗渗性大大提高;而掺入聚丙烯纤维后吸水率、渗透高度增大,但抗氯离子渗透性无明显变化,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抗渗性能

中图分类号:TU528.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702X(2006)11- 0050- 02

0 前言

  为改善高性能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应变小、抗冲击性差、脆性大、易开裂等缺点,满足对混凝土高强度高韧性的要求,近年来,通过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短纤维改善其上述不足正受到广泛重视。聚丙烯纤维是研究较早并已用于混凝土的聚合物纤维之一,它通过大量吸收能量,大幅度提高了混凝土抗裂能力及改善抗冲击性能,并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这些已经为大量试验证实。

  但是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目前存在2 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纤维掺入混凝土后基体失水面积减小,水分迁移困难,从而使毛细管失水收缩形成的毛细管张力有所减小;同时,由于合成纤维的弹性模量高于凝结初期基体的弹性模量,增加了塑性和硬化初期复合体的抗拉强度,减少了纤维混凝土的微裂缝,孔隙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1]。另一种观点认为: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混凝土的界面,导致混凝土孔隙率提高,抗渗性降低[2]。关于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已进行了很多试验研究[2-5]。但是,这些研究中大都用渗透高度法,即制作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175mm和185mm、高度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养护28 d后,测定在恒压条件下24 h 后试件的渗水高度,作为衡量混凝土抗渗性的指标。除采用这种方法外,本文还进行了吸水率、抗氯离子渗透性(电通量)、不同深度氯离子浓度试验,采用不同的指标,综合研究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1 试验概述

1.1 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大连小野田水泥厂生产的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 mm的碎石;

  细骨料:细度模数为2.9 的河砂;

  粉煤灰:大连热电厂生产的二级粉煤灰;

  硅粉:上海埃肯公司生产的硅粉;

  纤维:PP 纤维,性能见表1;

  减水剂:sika 高效减水剂。

  表1 聚丙烯纤维的物理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水灰比为0.35。配方A、C 中粉煤灰+硅粉的掺量为20%+5%,配方B、D 中的粉煤灰+硅粉掺量为30%+8%。

1.2 试验内容及方法

1.2.1 吸水率

  混凝土是多孔体,孔隙组织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影响混凝土抗渗性。制作边长100 mm的立方体试件,养护28 d后烘干,然后浸入水中,测试3 h 内吸水量所占混凝土质量的百分比。具体方法见JTJ 270—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1.2.2 渗水高度

  制作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175 mm和185 mm、高度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养护28 d 后,测试在(1.2±0.05)MPa 恒压条件下,24 h 后试件中的渗水高度。具体方法见JTJ 270—98。

1.2.3 电通量

  制作直径为95 mm、厚度为51 mm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测试60 V 直流电压作用下6 h 内通过试件的总电量,作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具体方法见JTJ 275—2000《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的附录B“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方法”。

1.2.4 氯离子浓度

  测试各种试件不同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具体做法是:制作100 mm×100 mm×300 mm 的棱柱体试件,试件养护28 d后,先将每个试件的2 个正方形截面和3 个长方形截面的表面浮浆磨去,然后用酒精清洗干净,最后用环氧树脂涂刷,只留出其中1 个长方形截面作为渗透面(与试模侧面相靠的一面)。将试件放入盛有NaCl 溶液的铁箱中浸泡。NaCl 溶液淹没试件的上表面,试验期间定期检测NaCl 溶液浓度,使其保持在3.5%左右,同时定期加入溶液,确保试件全部浸没。浸泡180 d,取出相应的试件,从暴露面中间100 mm 区段位置分层钻取粉末试样,研磨面与暴露面平行,分层深度为:0~3、3~6、6~9、9~12、12~15 和15~20 mm。然后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混凝土中总的氯离子含量,具体方法参见JTJ 270—98。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3 为试验结果。

2.1 吸水率

  由表3 可知,随着掺合料(粉煤灰+硅粉)掺量的增加(试样O、A、B),混凝土的吸水率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粉煤灰和硅粉的火山灰活性效应,混凝土内部总孔隙率降低,孔径减小,

结构致密,使得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的吸水率降低。但是掺入PP 纤维后,2 种混凝土的吸水率均有所增加(试样A与C、B 与D)。当掺合料粉煤灰与硅粉的总掺量为25%时,掺入PP 纤维后吸水率增加了8%;掺合料总掺量为38%时,掺入PP 纤维后吸水率增加了33%。吸水率增加的原因是掺入的PP 纤维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工作性变差,从而混凝土的密实性变差,吸水率增加。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界面,从而导致混凝土孔隙率提高,吸水率增加。

2.2 渗水高度

  由表3 知,掺入PP 纤维后,试件的渗透性降低,渗水高度增加。当粉煤灰与硅粉总掺量为25%时,掺入PP 纤维后渗水高度从1.6 mm增加到11.0 mm;掺合料总掺量为38%时,掺入PP纤维后渗水高度从2.3 mm增加到13.1 mm。其可能的原因同上,即掺入纤维后使得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降低,工作性变差,从而使混凝土的密实性变差,在压力水作用下,渗透性增强,抗渗性降低;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界面,在压力水作用下,水向混凝土内部渗入的通道增加。

2.3 电通量

  电通量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由试验结果可知,当掺合料总掺量分别为0、25%、38%时,6 h 内通过试件的电量分别为981 C(库仑)、362 C、162 C。电通量随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这说明掺合料的掺入可以阻止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速度,延长氯离子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的时间,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原因是粉煤灰和硅粉均为具有一定活性的无机矿物细粉,其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使混凝土的结构更加密实,从而降低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速度。另外,由于粉煤灰颗粒具有空心结构和复杂的内表面,可能增加吸附与反应的场所,对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吸附起到一定的有利作用,从而使移动的电量减小。

  尽管随着掺合料掺量的增加,以及PP 纤维的掺入,通过试件的电量呈减小的趋势,但是按照ASTM Cl202—97[6]标准,这5 种配合比的混凝土均属于氯离子渗透能力很低的混凝土。也就是说这几种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相差不大。

2.4 氯离子浓度

  相同暴露条件下,5 种混凝土试件中氯离子浓度随渗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1 所示。

  从图1 可以看出,随着深度的增加,氯离子浓度降低。掺入粉煤灰和硅粉后,相同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减小,10 mm深处氯离子浓度已接近于0。

  对于掺PP 纤维和不掺PP 纤维的试件,在较高渗透深度时,氯离子浓度相近,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掺入PP 纤维后对氯离子的渗透性无明显影响。

3 结论

  (1)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和硅粉这2 种活性材料后,孔结构有很大改善,密实性大大提高。随着粉煤灰和硅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吸水率、电通量及相同暴露条件下同一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减小。

  (2)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PP 纤维对混凝土密实性有一定影响,使混凝土吸水率和渗水高度有所增大,渗透性增强;但测得的电通量减小,氯离子渗透性变化不大,这与吸水率和渗水高度的试验结果不甚相符,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承逵.纤维混凝土结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孙家瑛,陆斌,栾峰.网状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渗透性影响研究.混凝土,2000(5):46- 48.

  [3] 孙道胜,黄小明.高性能路面水泥混凝土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2):20- 22.

  [4] 黄学功.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河南科学,2005(3):415- 418.

  [5] 朱江.聚丙烯纤维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2000(5):49- 51.

  [6] ASTM Cl202—94,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indicationof concrete ability to resist ion penetration.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