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碳纤维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9  来源:《新型建筑材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作者:郭恒宁  张继文
核心提示:碳纤维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碳纤维筋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用它代替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可解决因钢筋锈蚀造成的耐久性问题。而它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好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拔出试验,研究了碳纤维筋与混凝土结构的粘结与滑移关系,分析了粘结破坏的机理。采用了连续自动的采集方式,测出了较完整的粘结滑移曲线以及粘结应力沿埋长的分布。

关键词:碳纤维筋;混凝土;拔出试验;粘结滑移;应力分布

中图分类号:TU528.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702X(2006)10- 0009- 05

  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科技人员用长纤维复合材料与树脂经特殊的挤压和成型工艺,制成纤维复合增强筋(以下简称FRP 筋)。FRP 筋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低松弛、非电磁、抗疲劳等优点。用它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对增强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国对FRP 筋的研究和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工程中应用的FRP 筋主要有4 种,即玻璃纤维筋(GFRP)、碳纤维筋(CFRP)、芳伦纤维筋(AFRP)和混杂纤维筋(HFRP)。

  FRP 筋与混凝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前提是当受到外力作用时,2 种材料能够保持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外力。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好坏,是保证它们良好结合的关键。因此,研究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1 FRP 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的现状

  国外学者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对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研究。Pleimann 分别于1987 年和1991 年通过拉拔试验研究了GFRP 筋和A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并提出了基本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1- 2]。1992 年,Chaallal 通过拔出试验,研究了GFRP 筋的粘结性能,并建议锚固长度近似取为20 D [3]。Ehsani、Saadatmanesh 和Tao 在1996 年测试了48 根梁式试件和18 个拔出试件,推导并修正了GFRP 筋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4] 。1998 年B.Tighiouart 和B.Benmokrane,通过64 根梁式试件和18 个拔出试件研究了G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因素,并与钢筋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5]。

  国内,郑州大学高丹盈教授和上海同济大学薛伟辰教授等约在2000 年前后,相继开始对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展开了研究[6- 10]。虽然,国内外学者对FRP 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他们的研究中,多为GFRP筋和少量的AFRP 筋,而碳纤维筋与混凝土做粘结性能试验的很少。由于FRP 筋的类型和表面成型工艺的不同,其力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自然也不相同。因此,本文对GFRP 筋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2 试验设计和方法

  由于表面光滑的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低,不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所以,一般都通过对FRP 筋表面的变形和处理,以改善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本次试验采用了拔出试验的方法,将FRP 筋的一端埋入混凝土,中间放置了千斤顶和传感器,另一端使用专门的锚具以承受反力(加载装置见图1)。

  为了研究埋长对粘结性能的影响,拔出试件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埋入长度(5 D、10 D、15 D、20 D 等),并在加载端放置了塑料套管以防止混凝土局部挤压造成的影响。试验中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FRP 筋采用由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直径为8 mm、表面变形带肋的高性能碳纤维筋。该筋的基材由沥青基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纤维和树脂的体积含量分别为65%和35%。变形带肋碳纤维筋(Leadline)外表形状见图2,性能见表1。

  此外,以往试验在测量FRP 筋滑移时,只注重荷载滑移关系曲线的上升段,而忽略了下降段滑移的测量。本次拔出试验,改进了测试方法,采用自动、连续采集方式,可以测出荷载滑移曲线的上升段、下降段及残余应力段,使得荷载滑移曲线更完整、更客观地描述FRP 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3 主要试验结果和分析

3.1 破坏特征

3.1.1 混凝土劈裂破坏

  本次混凝土劈裂破坏的试件,由于混凝土受到环向拉力的作用,混凝土自CFRP 筋混凝土的接触面上开裂,后扩展至混凝土外表面,并沿筋植入方向发展成混凝土纵向劈裂裂缝(见图3)。

  2 个劈裂破坏的试件埋入长度均为5 D,其相对保护层厚度较薄(C/D=4.5);截面尺寸为:80 mm×80 mm×80 mm。而10D,截面尺寸为:120 mm×120 mm×120 mm 及以上的试件,因

  相对保护层较厚(C/D≥7),均未发生混凝土劈裂破坏。显然,混凝土劈裂破坏过程,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较大。

3.1.2 CFRP 筋与混凝土滑移破坏

  当埋入混凝土中的CFRP 筋长度为10 D 和15 D 时,粘结力不足以抵抗作用在加载端上的拉力,CFRP 筋与混凝土产生相对滑移,导致滑移破坏。被拔出的CFRP 筋表面破坏情况见图4。

  从图4 中可以看出,埋入混凝土中的CFRP 筋的表面肋被严重削弱和剪切破坏。这是因为CFRP 筋与钢筋的情况不一样,其表面硬度和肋的抗剪切强度均低于混凝土,因此,被拔出时肋破坏严重。

3.2 粘结滑移曲线

  本次试验中,发生粘结破坏试件的埋入长度有3 种:5 D、10 D、15 D。它们的粘结滑移曲线分别如图5、图6 和图7 所示。

  图5~图7 中粘结滑移曲线的上升段、下降段分析如下:

  (1)图5 为CFRP 筋埋入长度为5 D 的粘结滑移曲线。在τ—s 曲线(即结应力τ- 与相对滑移s)上升段中,CFRP 筋与混凝土在a 点处开始产生相对滑移,由于CFRP 筋肋与界面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产生的斜向作用力,不仅在CFRP筋表面产生切向分力,而且产生沿径向的环向分力,使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如果环向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会产生内部和径向裂缝,当其发展至构件表面,即形成自加载端至自由端的纵向劈裂裂缝。若粘结应力达到最大值b 点时,即产生劈裂破坏。

  从图5 可以看出,上升段粘结应力τ与相对滑移s 呈非线性关系。当粘结应力经过峰值后,由于横向无箍筋约束,且相对保护层较薄(C/D=4.5),劈裂裂缝很快发展,τ—s 关系曲线进入下降段。此时,滑移迅速增加,混凝土沿筋方向劈裂,粘结应力τ与相对滑移s 呈线性关系,直至粘结应力为零的c点。

  (2)图6、图7 分别是CFRP 筋埋入长度为10 D 和15 D,时的粘结滑移曲线。曲线均有上升段a~b、下降段b~c 和残余应力段c~d。由于相对保护层厚度较厚(C/D≥7),混凝土内裂缝的发展受到约束,CFRP 筋与界面混凝土之间产生局部剪切破坏和相对滑移,粘结与滑移τ—s 曲线呈光滑、连续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在残余应力段c~d 中,除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外,还有部分变形肋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只是抵抗相对滑动的能力下降,τ—s 关系曲线的上升段斜率较前一个波形小。

3.3 粘结滑移机理分析

  由于CFRP 筋表面有变形带肋,因此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类似于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关系。一般由变形肋与混凝土的挤压作用产生斜向作用力,斜向力在筋表面会产生切向分力和径向分力,径向分力使截面混凝土处于环向受拉状态。当加载到一定载荷时,界面混凝土因环向拉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内裂缝,若混凝土保护层较薄,环向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试件内形成径向—纵向裂缝,这种裂缝由筋表面沿径向试件外表发展,同时由加载端往自由端延伸,最后导致混凝土劈裂破坏。若混凝土保护层较厚或有横向箍筋的约束,径向裂缝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致于产生劈裂破坏。但筋的滑移会大幅增加,随着CFRP 筋肋的不断削弱和滑移的继续,最终导致筋被拔出的滑移破坏。

  C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组成也与钢筋混凝土类似,主要由化学吸附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与钢筋不同的是CFRP 筋的表面硬度、抗剪强度低于混凝土。因此,产生滑移破坏时,一般以表面肋被削弱、剥离或剪切破坏为主要特征。对于普通CFRP 筋混凝土,在CFRP 筋被拔出的初始阶段,化学吸附力起主要作用。产生滑移后,化学吸附力退出工作,即在粘结滑移曲线的上升段中,由摩擦力和变形肋的机械咬合力承担主要抗拔作用。当粘结应力经过峰值以后,粘结滑移曲线进入下降段,界面混凝土对CFRP 筋的握裹力逐渐降低,摩擦力随之减小;此外,变形肋的机械咬合作用也逐渐削弱,导致滑移迅速增加。当下降段结束时,粘结滑移曲线进入残余应力段,粘结力不会就此消失。此时的粘结力仍由摩擦力和部分变形肋的机械咬合力组成,并进入下一个“上升段—下降段—残余应力段”的循环过程,只是在粘结力逐步下降的同时,滑移也较前一个曲线来得更大、更快。

3.4 CFRP 筋表面应变沿埋长方向的分布

  为了分析CFRP 筋与混凝土沿埋长方向的粘结应力分布情况,本次试验通过在筋表面的应变计,测出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筋表面应变沿埋长方向的分布(见图8),图中T 表示最大的拔出载荷。

  从图8 可以看出,在CFRP 筋混凝土沿埋长方向上的粘结应变分布很不均匀,其趋势与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应变分布趋势基本相同[11]。

  距加载端约30 mm 附近,筋表面变形最大,即达到峰值粘结应力。随着与自由端距离的缩小,CFRP 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应力也迅速减小。当拔出荷载增加到极限荷载T 的50%左右时,在距自由端附近,CFRP 筋表面的应变出现负值,可能是因为CFRP 筋与混凝土产生相对滑移后,在近自由端区域的界面上,部分筋肋受到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造成的。

  由于拔出试件的轴向拉力受到CFRP 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作用,限制了CFRP 筋的自由拉伸,在界面上产生粘结应力τ,将部分拉力传给混凝土,使混凝土受拉。粘结应力的大小取决于CFRP 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变差,当弹性模量一定时,应变差与粘结应力呈对应的线性关系,详见公式(1)[11]。

  在加载端附近时,应变差值最大,粘结应力达到峰值。随着距加载端距离的增大,CFRP 筋表面相应的应变减小,而混凝土相应的应变增大,二者应变差值逐渐减小,在距自由端某处,应变差值为零,相对变形消失,粘结应力为零。

4 粘结强度

  由图8 可知,实际C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在埋长La 范围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变化的,而且埋入长度越长,粘结应力分布就越不均匀。试件破坏时,整个埋长上最大荷载下的平均粘结应力τm与实际最大粘结应力τmax 的比值也越小。因此,平均粘结应力τm随埋长La 的增加而降低。取τm为拔出荷载作用下的平均粘结强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由试验得知,在相对保护层厚度为C/D=4.5 至C/D=7 之间时,粘结强度随埋长的增加而降低;而当C/D>7 后,粘结强度随埋长的增加而变化较小。

5 结语

  (1)在CFRP 筋的拔出试验中,埋长为5 D 的试件,在没有箍筋的情况下,因相对保护层较薄(C/D≤4.5),易发生劈裂破坏。

  (2)埋长为10D、15D的试件,因其相对保护层较厚(C/D≥7),多数发生滑移破坏。滑移破坏时,由于CFRP 筋表面硬度和抗剪强度低于混凝土,因此,一般以筋肋被削弱或剪切破坏为主要特征。

  (3)劈裂破坏时τ—s 关系曲线的上升段,粘结与滑移呈非线性关系;而下降段时,粘结与滑移呈线性关系。

  (4)发生滑移破坏时τ—s 关系曲线上升段—下降段—残余应力段,其粘结与滑移均呈非线性关系,只是粘结应力经过峰值以后,滑移明显加快。残余应力段又进入下一个上升段—下降段的循环过程,而随着粘结应力的减小,滑移进一步加快。

  (5)粘结应力沿埋长方向分布明显不均匀,在距加载端附近达到最大值,经过峰值后迅速减小,接近自由端时,粘结应力衰减趋于零。这与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非常相似。

  此外,表面变形带肋CFRP 筋的粘结应力峰值随着拔出荷载的增加,向自由端方向几乎没有移动GFRP 筋表面的变形大小与粘结应力呈对应关系,即表面变形越大,粘力应力也越大。

  (6)CFRP 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埋长增加到大于7 D后减小。

参考文献:

  [1] Pleimann L G.Tension and bond pull- out tests of deformationfiberglass rods.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Fayettevill Ark.,1987.

  [2] Pleimann L G. Strength,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bond of deformedFRProds. Advanced Composites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an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ty Conference,Material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1991:99- 110.

  [3] Chaallal O,Benmokrane B,Masmoudi R.An innovative glass- fibercomposite rebar for concrete structures.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in Bridges and Structures,Canadian Society for Civil Engineering,1992:179- 188.

  [4] Ehsani M.R,Saadatmanesh H,Tao S.Design recommendations forbond of GFRP rebars to concret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96:247- 254.

  [5] B. Tighiouart,B.Benmokrane,D.Gao.Investigation of bond in concretemember with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FRP) bars.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1998,12:453- 462.

  [6] 高丹盈,B.Brahim.纤维聚合物筋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及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水利学报,2000,11.

  [7] 薛伟辰,康清梁.纤维塑料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工业建筑,1999,29(2):19- 21.

  [8] 高丹盈,B.Brahim.纤维聚合物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工业建筑,2001,(2):31.

  [9] 高丹盈,朱海棠,谢晶晶.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工业建筑,2003,33(7):41- 44.

  [10] 薛伟辰,刘华杰,王小辉.新型FRP 筋粘结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4,(2):25.

  [11] 蓝宗建,梁书亭,孟少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