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影响水泥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28  来源:《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 年 第11 期  作者:杨忠林 王 丹
核心提示:影响水泥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水泥混凝土外观质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质量

中图分类号:U2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 - 3383 (2006) 11 - 0044 - 01

1  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施工中要使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颜色变化,比如原材料、配合比、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及养护条件等。

  混凝土表面的锈迹也是常见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一个因素,其产生有以下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由于含有黄铁矿(硫化铁) 的骨料引起的,骨料中的黄铁矿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第二种可能是从混凝土结构中伸出钢筋及绑扎铁丝暴露在外面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锈迹;第三种可能是由于模板表面本身产生了锈迹;第四种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上表面露出的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铁锈随雨水流下污染了混凝土表面而产生锈迹。

  对于颜色不均匀的混凝土表面首要考虑的处理方式是采用稀释的酸性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彻底冲洗。当清洗确实无法产生明显效果时,再考虑使用表面涂层处理。

2  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复杂而繁多,但其因收缩引起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引起,另一类是混凝土硬化时水化热使其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

  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小,表面水分蒸发变干,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产生裂缝。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 cm ,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对这类裂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高温作业时避免风吹日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立即将表面加以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更为明显,这样在其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很大的温度差,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将受拉,一旦超过混凝土的应变能力,将产生裂缝。为了尽可能减少收缩约束而使混凝土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就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升温速率。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粉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采用冷却管通以循环也能及时释放水化热能。

  碱骨料反应也会使混凝土产生开裂。由于硅酸盐水泥中含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 ,因此混凝土内孔隙的液体中氢氧根离子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能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吸收水分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使混凝土开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品牌水泥的混用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时,应该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分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就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3  混凝土表面破损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破损包括:表面蜂窝、麻面、气孔、冲蚀等。至于表面蜂窝,纯粹是因为振捣不到位所致,在施工中只要增强责任心就能避免,现就表面麻面、气孔、冲蚀谈几点看法。

  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麻面起粉,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缓凝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脱模剂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当脱模剂用量过大时,既浪费材料又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缓凝,还会污染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表面气孔主要是模板表面携带的水、气泡引起的。如果模板表面有一定吸附性或透气性(如采用木制模板) ,气孔可以减少;若采用抗渗透性强的钢模板,则气孔一般是因为振捣不充分所致。即使振捣充分,也还会有气孔,特别是混凝土的上层表面或模板向内倾斜的情况下,气孔很难避免。水在模板与混凝土浇筑面之间渗流时,水泥浆随之流动,会使混凝土结构的垂直面产生象河流三角区一样的图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塌落度太大或和易性太差,或外加剂使用不当有泌水现象,大多属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的问题。这种冲蚀虽然发生在结构的浅层表面,对其强度影响不大,但极大地影响了混凝土外观,特别是当冲蚀破损较深或钢筋保护层较薄时,必须要进行很好的修补。混凝土表面产生鱼鳞斑也可以归结为表面的冲蚀破坏,往往同模板的刚度有关系。

  混凝土的这种缺陷修补,可以用白水泥与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掺配少量细砂,再掺用聚合物(如环氧树脂) ,用砂浆块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4  混凝土表面露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露筋主要原因是因为钢筋绑扎不牢或保护层垫块安置不规范,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有时候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发现钢筋位置放得不对,致使保护层厚度不够。另外因为混凝土漏振导致严重蜂窝,钢筋暴露在外。

  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使用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操作工人,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在振捣中操作细致。

  如果出现表面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

  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必须要将钢筋向里移动,准备工作做完后,可以采用喷射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