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 水泥特性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
|
混凝土性能 |
增加C3S(降低C2S) |
增加C3A(降低C4AF) |
增加碱含量 |
增加硫酸盐含量 |
增加微量元素组分 |
提高细度 |
提高颗粒尺寸分布的斜度 |
|
外加剂不适应性 |
改变C3S可能会导致外加剂不适应性 |
改变C3A可能会导致外加剂不适应性 |
改变碱含量可能会导致外加剂不适应性 |
改变硫酸盐含量可能会导致外加剂不适应性 |
改变微量组分含量可能会导致外加剂不适应性 |
— |
— |
|
含气量 |
— |
— |
增加 |
— |
— |
减少 |
— |
|
秘水 |
— |
减少 |
减少 |
— |
— |
减少 |
— |
|
秘水 |
— |
减少 |
减少 |
— |
— |
减少 |
— |
|
氧化物结合 |
— |
增加 |
— |
— |
— |
— |
— |
|
氧化物渗透 |
— |
下降 |
— |
— |
— |
— |
— |
|
水化热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 |
— |
增加 |
— |
|
与SCM反应 |
增加 |
— |
增加 |
— |
— |
— |
— |
|
ASR风险 |
— |
— |
增加 |
— |
— |
— |
— |
|
凝结时间 |
缩短 |
缩短,可能产生闪凝 |
变化 |
— |
增加(若多加F和P2O5) |
缩短 |
缩短 |
|
收缩 |
— |
— |
下降 |
下降 |
— |
增加 |
— |
|
坍落度损失 |
— |
— |
增加 |
下降 |
— |
增加 |
— |
|
强度 |
增加 |
增加 |
早期增加,后期下降 |
— |
— |
增加 |
增加 |
|
抗硫酸盐 |
— |
下降 |
— |
— |
— |
— |
— |
|
用水量 |
—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 |
|
增加 |
|
工作性 |
— |
下降 |
下降 |
— |
— |
增加 |
— |
|
注: ASR-碱硅反应, SCM-辅助胶凝材料 | |||||||
|
表2 水泥特性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
|
水泥性能变化 |
假定仅一项组分发生变化,而其他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
碱含量(增加)熟料中硫酸盐含量(增加) |
假定使用某一定剂量的引气剂,使混凝土含气量增加; |
|
与另一种外加剂相互作用,使混凝土性能产生变化; | |
|
水泥凝结时间(增加) |
早期强度增加,后期强度下降; |
|
碱骨料反应风险增加(与活性骨料); | |
|
在某些条件下,增加裂缝之风险; | |
|
对辅助胶凝材料增加了活性; | |
|
增加水化热的升温速度。 | |
|
C |
工作性将下降; |
|
可能产生闪凝; | |
|
产生热的速度会增加; | |
|
早期强度会增加,后期强度不受影响; | |
|
水泥颜色将变淡 | |
|
抗硫酸盐性能变弱,(在硫酸盐环境下); | |
|
延迟性钙矾石反应之风险会增加(在适当环境下); | |
|
可能产生氯化物结合。 | |
|
C3S含量(增加)C2S含量(下降) |
工作性不受影响; |
|
初凝时间会稍有缩短; | |
|
产生热量的速度会增加; | |
|
早期强度会增加,后期强度可能受到的影响取决于C3S和C2S相应的百分比含量趋向; | |
|
可能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 | |
|
水泥砂浆强度(增加) |
混凝土强度会增加(早期强度的相关性一般,后期强度的相关性较差)。 |
|
水泥凝结时间(增加) |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增加(相关性较差)。 |
|
水泥中硫酸盐含量(石膏与半水化合物之比) |
闪凝之风险会增加,强度也会变化,取决于水泥的最佳硫酸盐含量,及强度试验时混凝土的龄期。 |
|
细度(增加) |
工作性下降,用水量增加; |
|
在一定的引气剂剂量下,含气量会下降; | |
|
凝结时间缩短; | |
|
产生热量的速度会增加; | |
|
早期强度会增加,后期强度不受影响; | |
|
收缩会增加; | |
|
游离氧化钙含量(增加) |
由于不安定性增加,会产生膨胀之风险。 |
|
镁含量(增加) |
由于不安定性增加,会产生膨胀之风险。 |
|
微量元素组分的变化 |
微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变化,不可能导致混凝土性的重大变化,但众所周知,F和P2O5 的变化,会增加凝结时间; |
|
可能会有例外,可向专家获取合理的咨询指导。 | |
|
颗粒尺寸分布(斜度更大的曲线) |
用水量增加; |
|
早期强度增加; | |
|
孔隙率会增加; | |
|
凝结时间缩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