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述商品混凝土配制中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坍落度 砂率 可泵性
1、前言
由于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掺合料、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任何一种原材料出现波动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指标。除此之外气候、施工方法、设备方面均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地位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 对一些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进行简单的分析。
2、坍落度的波动
由于无法在生产现场测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强度, 只有等到标准养护28 天后才能比较, 因此混凝土质量优劣的信息反馈是十分滞后的。在做好质量预控、试验室试配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当前唯一有效监控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就是坍落度。坍落度是最先体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数据, 无论混凝土质量有何异常, 均会首先从坍落度的这个指标上反映出来。而且坍落度波动太大会影响到泵送过程中的施工, 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下面就坍落度的正负波动肤浅的分析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2. 1 坍落度突然减小
冬季施工时拌合用水温度如果过高, 尤其是先与水泥结合水化速度加快, 从而出现坍落度减小, 甚至假凝。当水温大于40℃时, 应使拌合水与骨料先拌合, 再加入水泥; 当砂子偏细的时候, 表面积相对增大, 需水量相应增多, 从而出现坍落度减小。这时应调整配合比, 适当减少砂率; 碎石夹带石粉含量偏高, 石粉吸走大量水分, 从而出现坍落度减小。应对石粉含量过高的碎石进行处理; 计量器具失准, 导致外加剂参量不足, 影响减水效果或者原材料、掺合料掺量加大, 从而出现坍落度减小。计量器具应及时受检, 并应在每次工作前进行检查、校准, 保证计量器具的正常工作。
2. 2 坍落度突然增大
在冬季施工过程中, 骨料中夹带冰块及雪, 使水量加大, 从而出现坍落度增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用水量, 增加砂率;当砂子偏粗的时候, 表面积相对减小, 需水量相应减少, 从而出现坍落度增大。这时应调整配合比, 适当增加砂率; 降雨会使砂、石含水率增大, 从而出现坍落度增加。应连续测定砂、石含水率,根据情况减少用水量, 增加砂用量并加强坍落度测试频率, 雨大时一车一测, 及时调整; 计量失控会引起水、外加剂多加或者水泥、骨料、掺合料少加, 从而出现坍落度增加。应立即停止配制,已拌混凝土报废, 计量器具正常并检验合格后方可生产。
此外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为了保证混凝土既有强度高的性能, 又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可泵性、同时能延长凝结时间、降低坍落度损失、避免离析现象、降低水化热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控制坍落度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掺入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大降低水灰比, 使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增加, 不过坍落度随时间的损失却较大, 给施工带来不便, 坍落度变化较快, 给泵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 采用高效减水剂时通常用加入混凝土保塑剂的办法来解决, 保塑剂能延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时间。有效的抑制水泥水化速度, 适当的掺量能保证拌合物坍落度不变, 并保持其混凝土强度。
满足具有良好和易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量及掺合料的应用必不可少, 外加剂的应用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 又使坍落度损失减少; 掺合料的应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商品混凝土掺有掺合料时, 会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能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内聚性, 减少泌水和离析,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有效地控制坍落度损失。
3、结论
要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要求,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准确, 搅拌适度、均匀。在施工过程中, 随时检查坍落度的变化情况, 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满足施工的要求。另外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还必须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定期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测和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检测,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随着商品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生产和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速知识的更新换代,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在生产和施工中要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考虑影响混凝土的各种因素, 防患于未然。在生产和施工中遇到问题时, 要仔细分析及时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准确、有效、及时地排除各种不利影响因素, 确保优质、高效的生产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