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各地的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不过11月份,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商品混凝土价格上涨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水泥价格的回落,混凝土价格也回归到正常水平。
价格分布的特点仍然是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较低,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较高。混凝土价格与经济发展程度成反比,与市场竞争程度成正比。
分析商品混凝土的成本与价格,可以发现,商品混凝土企业普遍存在利润低、拖欠款严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商混企业的仍然缺少话语权。
但在2006年,我们仍然看到欣喜地看到各地混凝土协会在规范行业秩序,提供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地左右。北京、上海等地的混凝土协会定期会给出一个协会最低指导价格,对于拖欠款严重的施工建设单位,协会约定旗下会员一律不得供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产能过剩带来了恶性竞争势头的蔓延。
2006年,曾经叱咤一时的商混企业-台湾建国告别了上海市场,随着东部市场商品混凝土企业产能过剩日益加剧,商混行业在2007年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与整合。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减少风险将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难题。
2007年,商混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