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2006年,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中国销售了1 000 多辆卡车,其中泵车底盘占60% 之多。从欧美进口重型卡车底盘的销量上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数字。奔驰底盘泵车的市场成功,也印证了“与国内上装企业合作项目是销售底盘产品最有效的途径”的销售箴言。
奔驰底盘在泵车市场的大力开拓始于2005 年,见效于2006 年,而合作伊始的上装伙伴是中联重科。奔驰底盘+ 中联重科上装的泵车在市场中的口碑如何?笔者于2006 年11月走访了苏州和南京地区的3家商业混凝土生产企业,发现在以质量赢得市场的基础上,奔驰与中联也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质量和服务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一家2006年9月建成投产的企业,苏州市华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刚刚经历了选择购买车辆的过程。目前该公司拥有9 辆奔驰底盘+ 中联重科上装的泵车。该公司聂总经理的经营理念是不让用户等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这个理念使得他在为自己的企业选车时,也格外看重车辆本身的运营能力和对方体系的支持力度。
对于华建公司的泵车和搅拌车,聂总认为只要各选一个品牌就行了,单一品牌好管理。他先后对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泵车的技术进行评估,并到常州、无锡等地的用户处实地考察,最后决定购买奔驰底盘+ 中联重科上装的泵车。“在投资合理的情况下,服务跟得上首先是我要选择的。”聂总说。
奔驰泵车目前在聂总的印象中还没有出现过什么质量问题。华建公司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到11月只生产了20万m3商品混凝土,如果按照其中有60% 是使用泵车泵送的话,那么平均每辆泵车的泵送量为1.3 万m3,对于奔驰泵车来讲,这确实是一个不大的工作量。
2007 年,华建计划年产70 万m3商用混凝土,如果行业回款情况有所改善,其2 条生产线的120 万m3 混凝土生产能力就可以全部发挥出来。由于聂总的习惯,家里总是放2 辆泵车以备急需,这样计算下来每辆泵车的年均泵送量可达10万m3。这对车辆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必然有很高的要求。
南京宁南普迪混凝土有限公司使用过几乎所有进口品牌的混凝土泵车,车队易队长在谈到混凝土泵车使用的奔驰、沃尔沃、五十铃、三菱、日野等底盘时,简直是如数家珍。他认为在日本进口的泵车底盘中,故障率最低的是日野,而五十铃在使用过程毛病最多,尤其是在使用3~5 年后。沃尔沃的底盘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比较火,但出现对我国的油品质量不适应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奔驰则显得比较冷静,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油品状况,车辆比较适应中国使用条件。
至于哪个品牌的底盘省油,易队长认为:由于泵车的泵送量和规格不同,不容易进行精确的对比分析,只能根据满油箱燃油的实际工作泵送量来大致评价,从公司目前的几个品牌底盘来讲,奔驰底盘比较省油。
奔驰卡车的一些人性化设计易队长特别称道,比如坡道使用开关,在坡道上起步的时候有效防止溜车;ABS 和ESP 防侧滑系统使车辆的操纵杆非常强;可活动的驾驶室踏板则使用非常方便,还有奔驰卡车的制动性能非常好。
奔驰和中联的“一体化”服务加快维修反应速度
奔驰和中联相配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是双方在江苏地区推出的一种新的服务形式,目的是实现底盘和上装企业的沟通与互动,以中联为协调,奔驰配合完成对用户服务要求的快速反馈。
混凝土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这也决定了这个行业具有高风险。苏州工业园金城混凝土有限公司的谢总对此深有体会。一次,公司正在进行苏州市的一个市长项目,泵送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机突然熄火,当时非常担心。由于工程紧,别的工程上的车辆下不来,公司又没有备用的车辆,现租借也来不及,怎么办?中联重科在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对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诊断,并与奔驰的维修工程师一起排除了故障。2 个小时后,泵车正常进行工作,顺利完成了泵送任务。有着常年机械设备施工企业工作经验的谢总认为,虽然自己的设备是奔驰泵车极少数出现故障的车辆之一,但是奔驰和中联的合作服务方式及时排除了故障,避免了巨额的工程经济损失,还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目前中联重科在苏州市场有一个固定的维修合作伙伴,这对2006年销售了80辆的奔驰+中联的泵车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措施。目前,该服务商正在接受奔驰上海服务商的授权评估,一旦完成授权,将对江苏市场的服务水平又很大的提升。奔驰和中联除了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差异化的产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
在苏州地区,混凝土需求量一直保持一种平稳的增长,不是因为投资的增加而突然增大产量,这就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的高速发展。5 年前一个商品混凝土企业年产达到30 万m3 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进入行业起步就要每年70万m3,这在5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的利润率也是很高的,使许多混凝土原材料提供商进入商品混凝土生产领域,这就形成了一个产业价值链,从而将资金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奔驰+ 中联的泵车就是要使用户获取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