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备市场 » 正文

专家分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核心提示:专家分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今年,我国工程机械全行业累计销售额预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创汇额度将近或超过80亿美元,但目前绝大部分产品在国际主流市场上仍处于二、三流产品的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行业如何腾飞?专家细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将于本月底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暨第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的中心议题是"走国际化道路,构建持续稳定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就此话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俞琚。

  现状:有喜有忧

  据俞琚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各种各样的设备生产及零部件加工已满足国内外一般市场需求,有8种型号品牌的装载机、2种型号品牌的推土机、2种型号品牌的混凝土泵和 2种手动搬运车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在2006年1600多亿元销售额的基础上,今年全行业累计销售额预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各种类型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度预计超过80亿美元,比 2006年50亿美元的创汇数量增长了70%,产品出口量约占全行业销售总量的25%,而这种势头仍在继续上涨。明年,极有可能突破100亿美元。

  尽管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俞琚坦言:"由于我国众多的生产厂家至今没有掌握当今世界工程机械制造领域里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如挖掘机等设备里必不可少的大流量泵、阀、缸、变速箱、过桥等产品的精密制造技术和热处理技术,使绝大部分甚至全部产品在国际主流市场上处于二、三流产品的地位,价格仅为世界一流产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同时,国际大牌公司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很少在我国开展OEM加工业务,使我国企业没有机会接触国际名牌产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另外,我国厂商的营销水平较低,缺乏既会制定营销策略又懂国际市场规则的人才,自然无法与国际名牌企业已经编织好的全球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相抗衡。尽管我们的产品出口到了197个国家和地区,创汇额度将近或超过80亿美元,但产品的销售地基本都是拉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国家,与日本企业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每年出口量为全国总产量的60%,韩国为70%,美国和德国差不多为50%相比,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

  对策:取长补短

  如何才能缩短甚至消除与发达国家工程机械行业之间的差距?俞琚认为,只有继续开放,大胆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认真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据悉,由于我国的工程机械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质量可靠,还是受到了许多代理商的青睐。同时,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深知出口业务不易发生拖欠资金现象,并且回款周期短,产品售价比国内 还略高一些,外加产品大部分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没有遇到反倾销或非关税壁垒以外的障碍,也非常愿意做出口生意。

  在这种情况下,俞琚希望,有理想、有抱负、有实力的企业,在进一步扩大已经形成的市场份额,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向世界知名企业学习,从产品研发到外观设计及企业管理都要学。等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还可以靠市场买技术、买人才。一旦某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只要留出5%,也就是15亿元的资金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开发,就一定会有起色。另外,要逐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节能减排环保、国际体系认证等方面的意识,只有弥补了这些不足,中国的产品才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为此,在本月底举行的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该协会提出"走国际化道路,构建持续稳定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的口号。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号召业内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市场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品牌国际化,通过这 "三化",逐步进入乃至占领国际主流市场。同时,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加紧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力争利用5年-10年时间,解决国产泵、阀、缸、热处理等工艺的落后问题。一旦这些技术有所突破,再有10年-20年的时间,中国将有可能出现世界一流的品牌企业和一流的工程机械产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