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反垄断 水泥行业协同头上的一把利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反垄断 水泥行业协同头上的一把利剑
  “限电停窑”、“停窑检修”、“停窑限产”、“联合停窑”、“协同保价”等等热词,都讲述着一件事情,水泥业心知肚明,我们姑且都称为协同。近年来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协同成了行业同仁寄予厚望的治病良方。

  但是,随着协同力度的日益加剧,从省区内的协同,到大区域的协同,从协同限产,到协同保价。2013年初,水泥行业的协同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这也引来了一场意外的反垄断调查。

  今年春节前夕,东北地区曝出“锁窑”事件,引起行业内外的强烈关注,继而引发了水泥行业对于垄断行为和价格协同的大讨论。所谓“锁窑”是东北水泥企业在几经尝试之后,共同想出来的一种协同方式,由当地三家水泥巨头各用一把锁将彼此的水泥窑都锁上,而水泥窑若要再开工,则需要三家企业的负责人同时到场开启。

  为此,国家发改委日前派出30个工作组,赶赴各省市区严查水泥行业垄断。有报道称,此次水泥行业垄断一旦查实,处罚力度将较以往更加严厉,水泥行业巨头和大型水泥企业首当其冲。

  不过,中国水泥协会协会负责人日前带队前往发改委陈述水泥行业价格协同行为,并提供行业数据论证。之后,考虑到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2012年利润率较低,此次价格协同行为持续时间不长,发改委最终将之定性不属于垄断行为。但对涉及“锁窑”行为的东北部分公司将处以一定罚款。

  在协会牵头就价格协同行为进行陈述之后,考虑到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2012年利润率较低,此次价格协同行为持续时间不长,发改委最终将之定性不属于垄断行为。

  至此,水泥行业的协同,幸免被定性为垄断。但是,回头来看,水泥行业的“协同限产”,确切地说,是“协同保价”已经触动了发改委调查反垄断的神经。

  也许,行业人士对此颇有言辞,认为水泥行业已经很过剩了,水泥价格很低,企业之间通过减少产量来保住价格,应该是合理的。而事实上,这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原则,拿发改委拟处罚的东北“锁窑”,以及湖南的协同来看,特别是东北三省的“锁窑”,似乎做得有些过了头。

  此次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今后水泥行业的协同,还敢不敢公开化呢?多位地方水泥行业协会的负责人都表示,“只好再看看,观望一下其它地区的情况,协会的工作也不好太激进”。

  以往,一个省区内,行业协会,以及几大家水泥企业经过商定就可以采取协同停窑的做法。比如,江浙、华中、华北等地区就曾协同停窑长达40~60天,虽说没有明确要求水泥涨价,但是可见其协同力度亦很大了。

  而东北联合“锁窑”,被处罚的主要原因应是协同了水泥价格,这就是发改委不容许的了,虽然经过中国水泥协会的协调未被定性垄断,也足以威慑水泥业,今后的协同势必不敢越“价格”一步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