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将粉煤灰掺量提高,按这个新配比操作看看效果。”1月6日,在广州南沙港铁路蓬江制梁场试验室内,邓桂芳正带着几名试验技术人员进行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现年55岁的邓桂芳是中铁二十五局南沙港铁路蓬江制梁场工程试验负责人。对她而言,混凝土就像她职业生涯中的“老伙计”,陪她走过了30年。


试验台前的智慧工匠


铁路桥的桥面由T形梁拼接而成,T形梁的构成除了钢筋作为“骨骼”以外,其余都是混凝土。水泥、石子、沙、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是混凝土的组成部分。这些材料配比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蓬江制梁场承担着南沙港铁路第2标段内1416片T形梁的预制生产任务。该梁场的梁体技术标准要求必须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根据以往经验,要达到高强度混凝土一般需要采用高强度水泥,但这样做不仅原材料成本高,还容易出现收缩变形大、水化热高、易开裂等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怎么办?邓桂芳大胆提出了“采用P.O42.5设计T梁C60配比及施工控制”设想。简单来说,就是尝试用低强度水泥,通过其他各种材料的优化和组合达到高强度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这么搞,能符合标准吗?”面对同事们的质疑,邓桂芳没有动摇,经过三个月的100多次混凝土试验,研发出利用低强度水泥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配方”。


如果说混凝土只有“灰色”和“乏味”,那么,邓桂芳则用她的智慧,将混凝土变得“多彩”起来。在2018年的国家级生产认证中,邓桂芳用“新配方”混凝土生产的预制T形梁质量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蓬江制梁场顺利取得国家桥梁安全生产许可证。南沙港铁路桥梁架设所需的T形梁得以批量生产,施工建设速度大大提高。


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近两年,邓桂芳成立了两个工作室:广东总工会授牌的“邓桂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铁建授牌的“中国铁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她带领工作室成员,以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为方向,提出四项创新研究课题并付诸实践,直接节约成本数千万元。渝怀铁路、南沙港铁路、赣深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施工推进和工程质量在这些创新项目的支撑下得到了保证。


凭着对试验工作的热情和个人魅力,邓桂芳收获了大批“粉丝”,先后带出40多个徒弟,为工程项目输送15名业务骨干。


“每次遇到难题向邓姨求助,她都会第一时间耐心回复,教我方法,带我一起解决问题。在她的感染下,我的试验工作越做越好!”徒弟张龙说。


对于人才培养,邓桂芳认为,专业能力是从事一个行业的门槛,要想成为行业专家,必须要有职业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管家”,临近退休年龄的邓桂芳依然奔波在施工一线。她用30年的坚守,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创新尝试,诠释着“工匠精神”,参与21项国家重点工程,取得11项重要试验技术成果。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