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走进市人大代表、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良简朴的办公室,无法令人相信这是一家年纳税1000多万元,拱墅区“十大创业典型”的民营企业。然而,熟悉徐国良的人都知道,正是靠着诚信为本、不懈追求的创业精神,徐国良和他的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民营企业发展的优秀代表。

    艰苦创业

    徐国良的创业史可以说是非常艰辛的。90年代初期,当上海浦东大开发号角吹响之际,对建筑行业有着独特敏锐力的徐国良,毅然决定放弃当时既“吃香”又稳定的汽车货运司机职业,与几个好友一起奔赴上海,以建材运输为起点,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当时的徐国良,一无资金,二无关系,惟一的法宝就是自己为人忠厚、以诚待人的品行,从而逐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随着浦东开发建设渐入高潮,先人一步的徐国良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又相继组建了“上海国利达建材有限公司”和“杭州国利达工贸有限公司”,还从江苏、安徽等地租用船只,成立了一支“国利达”船队,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初战告捷的徐国良并未就此陶醉,多年的商海历练,练就了他独特的敏锐力和洞察力。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徐国良断定商品混凝土必将在杭州全面普及,于是在1996年果断投资600万元组建“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当时的杭州混凝土市场才刚刚起步,多数建筑施工单位还习惯于传统的工地现场搅拌,而且在全市六家混凝土公司中,“恒基”是惟一的民营企业,要想打开局面,困难重重。从不言败的徐国良,作出了负债经营、购置设备、招贤纳士等关键性决策,使“恒基”公司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680万元,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企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今的“恒基”公司在杭州已是混凝土行业的知名民营企业,在西湖隧道、上石立交等杭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中,都可以看到“恒基”公司员工的身影。

    熟悉建材行业的人士都知道,国产彩色钢板在目前全国建材市场中供不应求,市场潜力非常大,但是因为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等原因,国内众多企业只能望而兴叹。全国只有“宝钢”和“武钢”共三条生产线,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75%需进口。徐国良在冷静分析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后,毅然投资8000万元在康桥工业科技园区上马彩色钢板生产项目。预计年产值12亿元的项目现已列入浙江省重点发展计划,建成之后,将为实现彩色钢板国产化、振兴民族工业抹上浓重的一笔色彩。

    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和人大代表,徐国良始终认为,“恒基”公司的每一次创业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因此,在企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后,他坚持把发展经济与回报社会结合起来,通过资助贫困学生等方式,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他感慨地说:“我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如今事业有成,资助贫困学生也算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吧。”寥寥数语,展示出一位成功民营企业家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拳拳之心。

    最近几年,徐国良和他的企业共资助了2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27.3万元,今后还计划每年捐助10名学生。不仅如此,他还每年抽出时间,带着学习用品到淳安枫树岭镇看望捐助结对子的贫困学生,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早日成材。在去年市委组织开展的“春风行动”中,他捐献2万元;在拱墅区慈善总会成立之际,他又捐助10万元。他还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吸纳部分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到企业就业。为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徐国良积极鼓励员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凡是员工在学习方面的费用均可由企业报销,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学文化、学技术的良好氛围。

    作为企业家的徐国良,事务繁忙;作为人大代表的徐国良,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人代会期间,他还认真提出有关加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一名企业界的人大代表,不仅要与时俱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更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当我们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飞驰在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安居在优雅的小区内,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切的形成,除了石料、钢筋等外,混凝土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有了混凝土,我们的城市才更加美丽,城市的建筑才更加壮观。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引人注目的生产混凝土的民营企业。
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是徐国良先生于1996年春季创办的,当时是全省第一家民营的生产商品混凝土的企业。几年来,恒基公司在徐国良领导下,坚持创新,不断前进,生产规模日益扩大。2000年底该公司在全市同行中排位第八,2001年底跃居全市第三。2000年恒基公司上缴国家税金不到300万元,2001年上缴税金已达1000万元,2002年上缴税金近1500万元。
 (一)
  徐国良先生是浙江杭州人,今年49岁。他是杭州市第九届、第十届人民代表、市工商联副会长、拱墅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会长。他初中毕业后到余杭农村插队,1975年被抽调回杭州,进入汽车技校学习,然后到杭州第一汽车运输客运业务部当驾驶员。由于为人诚恳,到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几年后,很快在水陆运输界有了一批朋友,这为他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浦东遂出现了基本建设的高潮,当时,上海浦东的基建原材料如黄沙、砂石料大部分从临近的江苏和浙江运入。当时省航运公司是承运余杭漳山石料、桐庐航运公司是承运黄沙到浦东的主要运输力量,这使徐国良和他在运输界的朋友对上海浦东建筑市场的情况和需求比较了解。1990年初,徐国良决定暂时离开杭州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留职停薪,“下海”试试看。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干不好,再回国有企业。彻底打破铁饭碗,当时还有点舍不得。”
  留职停薪后,他和几个朋友商量,于1990年上半年在上海浦东租用了一个托儿所的房子,设立了驻上海办事处。
  驻上海办事处开始运转后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没有启动资金。徐国良采取的办法是先从砂石料供应商处赊欠货款,然后再欠费租用船,等砂石运到浦东卖掉后,再归还欠款,而后再开始下一次的运转。因为自己没有周转资金,所以有时只要浦东方面稍微拖欠一下,就会出现无法归还欠款的现象。
  “那时候我经常骑着摩托车到上海浦东去收款,杭州到上海的路况远没有现在这样好,骑摩托车一般要7至8个小时才能到上海,冬天一趟摩托车骑下来,冻得连膝盖都不能弯,走路都十分困难。但为了及时收到款子,不在砂石料供应商和租用运输工具的地方失去信用,一定要这样做。几年来,我的材料供应商大多数是商品混凝土厂家,这使我渐渐知道了什么叫商品混凝土。因为那时上海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了,而杭州还没有。”徐国良这样回忆。
  随着销售网络的不断完善,运往上海的砂石料数量不断增加,杭州的船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徐国良开始从江苏太兴等地租船来搞运输。1991年5月,徐国良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国利达建材有限公司”,这个名称是请浙江大学的一个教授起的,意思是为国建设,运输顺利,快速到达。
  几年后,上海浦东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临近省份的企业逐步进入上海浦东的砂石料市场,杭州内河航运公司也开始进入。同时,浦东的建筑单位开始出现了时间较长的拖欠现象。在不放弃上海已有市场的前提下,徐国良于1993年初回到杭州,在杭州拱墅区成立了“杭州国利达工贸有限公司”,这个公司除了做一部分杭州市场的生意外,重点还是同上海国利达一起向浦东市场供应砂石料。公司聘请了几个熟悉内河航运的退休工人,租用了江苏青阳、太兴和安徽的部分船只,组织了一支比较象样的船队,船队最大运力达11000吨。徐国良给船队配备了当时连国有企业都不多见的高频对讲机,在杭州有总调度,在上海有办事处人员,这样一来,这支船队的效率就比较高了。当时,杭州一般的船队每月只能跑4至5趟上海,而国利达的船队每月可跑6至8趟。1994年7月,在徐国良的积极支持下,杭州国利达工贸公司建立了党支部,这是杭州市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党支部。
 (二)
  1994年后,随着上海浦东基本建设的逐步到位,浦东的砂石料市场开始萎缩,徐国良开始在服装行业、餐饮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他在这段时间办过服装厂和国利达饭店,但都业绩平平。徐国良判断,上海的建筑业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而国外早就普遍使用,杭州普遍使用这种产品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他毅然决定由杭州国利达工贸公司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成立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当时要成立一家同类企业,一般都要投资上千万元,大的甚至要几千万元。
  杭州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1996年初开始筹建,地点选择在拱墅区上塘镇的蔡马村。徐国良向村里租用了14亩土地,年租金20万元,租期15年。1996年3月26日搅拌楼开始打桩,当年11月12日正式投产。这样的速度当时在同类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由于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要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困难就比较大。如运输商品混凝土的专用搅拌车,一辆就要70多万元,泵车的价格更高。而当时恒基公司这样的专用车一辆都没有。
  徐国良从上海同行那里租用了10辆搅拌车,2辆泵车,总算凑齐了生产经营的硬件。又从省构件公司、市构件公司聘请了几名专业技术人员,并招收了一部分民工。1996年底,恒基公司正式开业。
  那时,杭州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不大,不少建筑物的混凝土都是施工队在施工现场自己拌制的。那时杭州已有的5家混凝土公司都比恒基公司大,而恒基是唯一的民营企业,社会上还有点歧视它。所以,恒基的经营是最困难的,不少恒基已经签好的销售合同,会突然间被别的企业挤掉。产品没有销路,马上就引起新的资金困难。那段时间里,徐国良最怕公司发工资的日子。每次发工资,他都要提前几天到处去借钱,东拼西凑来保证工资的发放。1997年3月,根据合同,上海租来的车辆要回上海去了,因为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聘请来的技术人员也要离开了。员工的思想也不大稳定,有的干脆跳槽了,恒基公司陷入了困境。面对如此大的困难,不少朋友劝徐国良把恒基公司卖给别人……“想起那时的困难,我现在都要流眼泪,但当时没有办法,眼泪只好往肚皮里咽。”徐国良现在这样说。
 (三)
  1997年6月,恒基公司面临停产。在困难面前,徐国良没有灰心气馁,而是冷静下来,组织员工做了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从亲戚朋友和要好的私营企业筹措了一些,同时想尽办法与银行疏通,争取到了100万元的贷款;第二件事是购买生产经营必需的设备,尽管一台搅拌车要70多万元,但通过朋友介绍在上海买了4辆旧的,总共不到100万,并且是分期付款。又从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租赁了2辆人家抵债的搅拌车,这样,恒基就有了6辆搅拌车;第三件事是搞内部的整理,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公司的大门、进出口道路都重新修好,在公司大院内还造了一个喷泉,打扫了环境卫生,使困难中的员工看到了希望;第四件事是登报招聘人才。这时,真正属于恒基公司的第一批人才如总工程师、运输队队长、负责机械的高级工程师陆续来到了恒基公司,公司相对稳定的核心层就是在那时开始逐步形成的。
  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徐国良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也没有白天和晚上之分,他总是同员工工作在一起。当时虽然资金很困难,但他却从未拖欠过员工一分钱工资,这对当时凝聚恒基公司的人心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他以人为本、以诚聚人的企业管理宗旨。
  1997年9月,经过三个月整顿的恒基公司重新启动。正如徐国良当时判断的那样,这时杭州的商品混凝土市场逐步大起来了,特别是杭州城区西部的古荡、蒋村的商品楼开始动工建造。这个地区离中心城区距离比较远,用的商品混凝土数量也不多,有的大企业并不重视这些业务,而恒基公司却紧紧盯住了这个市场。因为这里用的数量不多,正好适合恒基的生产能力,路途远一点又正好能体现恒基为用户服务的特点。这里资金回笼比较快,弥补了恒基公司资金困难的不足。从接到杭州西部商住楼业务开始,恒基公司的日常开支有了保证。1998年,恒基公司的帐上开始出现了利润,欠别人的债开始逐步归还。当年,恒基公司共生产商品混凝土9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680万元,利税总额98万元。恒基公司站稳了脚跟。
 (四)
  1999年后,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口号,杭州的基本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给恒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恒基公司首先从抓投入开始。企业形势好了,银行也愿意合作了。1999年,恒基公司向杭州工商银行贷款250万元,向建行贷款200万元,向商业银行贷款550万元,动工兴建了从意大利进口的全电脑控制的搅拌楼,使公司最高日产量达到3000立方米。同时与搅拌车生产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下子购买了28辆搅拌车,又从国外进口了固定泵车6台,汽车泵3辆,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全年生产商品混凝土17万立方米,2000年达22万立方米,2001年生产量超过前四年的总和,达到50万立方米,上缴税收1049万元。

  恒基公司始终把人才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从1997年那一次招聘人才开始,每年都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2001年底,全公司110名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5名,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17名,并有2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人才。2001年下半年,公司对外招聘的要求是:一般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连驾驶员都必须是高中以上学历。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就成为可能。2001年下半年,公司对所有车辆实行了GBS卫星导航系统的管理和调度,以公司总部为中心,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公司的车辆无论在哪个角落,在总部的监控屏幕上都会出现一个亮点,都可以由总部实施及时的指挥。另外,办公室实现了全电脑化的网络管理。运用这些高科技管理,在全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中,恒基公司是第一家。公司还承担了“自密质、无震捣”的国家级混凝土科研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恒基公司把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从生产商品混凝土的第一天开始,公司就牢牢地把好这条总脉。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搅拌中各种添加剂的质量。一开始,恒基公司用的添加剂是从其它企业购买的。1998年,恒基公司生产经营形势稍有好转,徐国良就聘请了专业人员,兴办了恒基公司自己的添加剂生产厂和专门的研发机构,从而提高了添加剂的质量。2001年10月份,国家建设部派人来杭抽查各大型建筑的混凝土质量,由恒基公司提供混凝土的建筑物全部达到国家的设计要求,各项技术指标的总分在全杭州市混凝土企业中名列第一。浙江电视台曾为此编制了长达22分钟的新闻纪录片,专门宣传恒基公司重视产品质量,注重售后服务的情况。2001年上半年,由于贯通登云路的需要,市政交通部门决定在拱宸桥西侧的运河上建造运河大桥,当时招标时,恒基公司也参加了投标,后建筑施工单位确定由省属的另一家混凝土企业中标。到了大桥即将竣工时,监理部门发现这家企业提供的混凝土质量有问题,只好组织力量把已经浇制好的混凝土全部敲掉,再由恒基公司提供混凝土来重新建造。2001年上半年,恒基公司承接了上塘高架路全程六个标段中的三个标段的混凝土供应业务,共计15万立方米。2001年下半年,浙江大学新校区在西湖区三墩镇开始兴建,这是一个土建投资额20多亿元的重大项目,省、市的多家企业参加投标,业主单位经多方考察,最后把占混凝土供应总量70%的份额给了恒基公司,新校区内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业主及施工单位考察后决定使用恒基公司的产品。

  恒基公司把“人、诚、信”作为发展的根本。自创建以来,徐国良就这样对待公司内部的员工和外部的客户。公司初创时,困难比较大,人员比较少,他遇到的事情总是同员工一起商量。后来企业壮大了,有了比较稳定的核心层,他仍这样做。凡是大的决策,都要在领导核心层中反复研究。有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把混凝土提供给业主,工作就算完成了。而恒基公司不但提供混凝土,还组织了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组,定期去客户单位走访。另外,给客户提供技术保养要求的资料,教他们如何保养。在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除按规定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外,对员工的劳保用品按国家规定标准的两倍发放。公司每年出资给员工体检,每年年终进行先进评比,对先进工作者安排疗养,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安排出国旅游,还按时给职工发放生日蛋糕。作为职工福利一部分的食堂实行餐厅化管理,每餐都有十几只小炒,几种点心,并由全体员工定期对食堂的工作进行民主测评,提出改进意见。外地员工都安排了集体宿舍,宿舍内有专人管理。2001年底,恒基公司还专门安排一间洗衣房为职工洗衣服。

  恒基公司发展了,但徐国良并不满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还得做精做细。在发展的道路上,他抓住机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01年上半年,他在康桥镇运河三里洋码头租用场地15亩,投资1850多万元,建成了恒基公司的专用码头,并在此地域范围内进行第三期混凝土技改项目,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从而增强了混凝土生产供应能力,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与此同时,由杭州国利达和恒基公司共同投资,在余杭安溪征用土地72.5亩,新建了杭州恒达管桩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份投产。该公司产品质量可靠,经济效益良好,市场供不应求。按照设计能力,恒达管桩公司将成为浙江省能生产最大管径的特种管桩生产企业。2001年下半年,他又在拱墅区康桥镇(区科技工业园内)征地75亩,筹建杭州恒基钢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8000万元建成两条彩色钢板生产线,计划2003年6月份投产。该项目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目前彩钢在我国建材、家电应用等方面的需求主要以进口为主,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徐国良描绘的蓝图,2003年底将成立集团公司。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徐国良这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他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我要带领全公司员工奔小康。他决心带领全体员工,用创业之手,托起恒基公司明天新的辉煌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