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为节约资源,他奔走四方,呼吁发展散装水泥;为保护环境,他绞尽脑汁,使热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变废为宝;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城市污染,他又跑遍市区实地勘测,倡议建设混凝土搅拌基地。作为湖北十堰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的张正国做梦都是粉煤灰,走路都在想着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如今,十堰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大家都称赞他是南水北调水源地当之无愧的“环保卫士”。

  钟情散装水泥

  我国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袋装水泥所占比例较高,每年用于水泥包装的费用高达190亿元,仅生产水泥纸袋就需288万吨优质纸,砍伐木材1584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毁掉33万公顷森林,24年就能毁掉一个大兴安岭。

  为了限制袋装水泥,积极发展散装水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许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十堰,发展散装水泥相当艰难。在这个以汽车产业为支柱的中等城市,建材工业所占比重很小,稍有规模的水泥厂只有12家。重点工程少,农村市场又分散,尽管十堰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简称“散办”)做了大量工作,仍然得不到社会的理解,甚至有10家水泥厂联合抵制缴纳专项基金。

  基金收缴不力,“散办”这台机器运转不灵,不仅推散成效甚微,以至发展不得不向省“散办”借款给职工发过年工资。到1996年,“散办”负债60多万元,几近瘫痪。1997年,年富力强的张正国在危难时刻接过了十堰“散办”主任的重担。

  上任第一件事,他邀请市领导,大张旗鼓地召开了一个70人参加的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会,凝聚共识。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这一年“散办”征收专项资金80多万元,扭转了被动局面。

  张正国明白,全民的觉悟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在于水泥生产环节,在于企业法人能否转变观念。于是,他又召集各家水泥生产企业负责人,代订了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报刊,让大家潜移默化,自动“洗脑”。果然,水泥厂的老总们不自觉地从专业媒体上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散装水泥发展态势,逐渐意识到自己落伍了,再不转变观念,就要被市场淘汰,开始重视散装水泥生产。

  1999年,在市场极其疲软的情况下,十堰“散办”居然购置大型散装水泥专用车3辆,投放散装水泥设施建设资金50多万元,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7.73万吨,征收专项基金120万元。此后十堰“散办”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散装量及专项资金征收任务,“推散”成绩连年在湖北省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在专项资金征收上更是名列湖北省第二名(武汉第一名)。

  如今,“散办”购置的大型散装水泥专用车达到30多辆,并配有现代化的对讲通讯设备。年运输散装水泥(粉煤灰)的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为周边500公里内的大型重点工程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该车队在京珠高速、襄十高速、河南南阳、陕西白河的公路,以及陡岭子电站、孙家滩电站、黄龙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痴迷粉煤灰

  粉煤灰源源不断地从热电厂烟囱里冒出,随风四处飘散,灰尘污染范围之广,令人深恶痛绝。

  过去,十堰市区内两大热电厂年排灰量达到30万吨左右。尤其是东风汽车公司的热电厂每天耗煤2000多吨,排灰800吨左右,每天有上百吨粉煤灰直排上天。为了对付粉煤灰,这家热电厂已经填平了几座山沟,斥巨资建起挡灰大坝。然而,高大的灰坝依然挡不住如山的粉煤灰,一到雨天,浊流便越过灰坝,肆意溢流。

  “粉煤灰与散装水泥特性极其相似。如果水泥生产企业能够大量使用干粉煤灰,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又能够减少污染。这样,热电厂排出的灰不就消化了吗?”张正国站在高高的烟囱下不断琢磨。“而且,电厂也不用再为排灰而征地、建坝、输送、储存等麻烦了。”

  主意一定,张正国便一头扎进了粉煤灰开发利用之中。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市政府召集东风公司热电厂、市建材局、市散办、水泥厂“三堂会审”。决定由热电厂改造工艺,将湿排灰改为干排灰,作为生产水泥的混合材。

  从此,张正国和“散办”一班人就穿梭于电厂和水泥厂之间,承担起协调、供灰、运输、费用结算等任务。他利用“散办”多年来与水泥生产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鼓励企业掺用粉煤灰。那段时间,张正国做梦都是粉煤灰,再差的粉煤灰,在他看来都是金末银粉。开始,各个水泥生产企业由于技术、设备有限,不敢大胆掺用干粉煤灰。细心的张正国组织各企业出去参观学习,帮助企业改造磨头仓,引进先进的煤灰计量设备,提高煤灰的用量和磨机产量,利用报废散装车罐体改造后用气体输送灰料,解决皮带机提升造成的粉尘污染,一道道技术难关被攻破,一大批企业尝到了掺用粉煤灰的甜头。

  热电厂和用灰企业的生产旺季有时间差。春节是热电厂吐灰的旺季,但水泥厂却是生产淡季,造成热电厂干排粉煤灰堆积;4月至5月是水泥厂的生产旺季,热电厂却开工不足,供灰量小,出现“抢灰”。对此,张正国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动员各厂建散装灰库,在粉煤灰高排的时候,大量拉进,分散储存;在粉煤灰俏销的时候,则实行定量分级配送。

  至此,原本令十堰两家电厂头疼的干粉煤灰找到了“出路”,而且变废为宝。

  热心商品砼

  预拌混凝土是推进水泥使用方式由传统袋装水泥转向集中使用散装水泥、混凝土生产方式由分散的现场搅拌转向集中式搅拌的一项重大变革。

  长期以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十堰市备受建筑施工单位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困扰,噪声四起、灰尘飞扬、泥水横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加重了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的负荷。

  张正国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十堰市每年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为100多万方,如果建立大型搅拌基地,使80%的混凝土实现预拌,可以增加30万吨散装水泥和4万多吨粉煤灰的使用量,直接创造产值2亿元。同时可减少水泥包装运输费用,减少噪声、粉尘、废水污染,社会价值明显。

  可是十堰没有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几经研究,十堰市政府把筹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工作交给“散办”。推广商品砼,既有利于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又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有利于发展散装水泥,消化粉煤灰。这是他多年来想做而做不成的大好事,张正国倍感责任重大,他要甩开膀子大干了。

  可是,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并非易事,它要涉及到建筑业改革设计、施工、监理、质检、验收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统一领导;离不开建委、环保、建材、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施工企业的积极性和队伍的高素质;也离不开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和优质服务。

  为干好这件利国利民的环保工程,张正国又拿出当初发展散装水泥和开发利用粉煤灰时的劲头,跑遍市区实地勘测,躺到床上冥思苦想,搞出了一个实施方案:即以15公里为有效半径,在城区建设4个预拌混凝土基地,总规模80万立方米,实现十堰城区彻底“禁现”。

  张正国的方案引发了投资者极大的兴趣。很快,十堰城区屹立起3个预拌混凝土基地,另一个基地正在积极筹划之中。

  预拌混凝土基地的建设,有效地保证了十堰城区和银武(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十堰城区段的预拌混凝土浇筑量,从根本上解决十堰城区工程施工带来的扬尘、噪声及废水污染,减轻了丹江口库区水质污染的压力,还给了十堰一个真正的“青山碧水蓝天”。

  扬手挡灰裁“绿衣”,誓将大地换新颜。张正国在十堰“散办”主任的岗位上殚精竭虑10多年,实现了他对上级领导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如今,他正酝酿着一份更大的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