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外加剂技术 » 正文

混凝土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孙振平
核心提示: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和低碳节能的政策要求不断向前发展,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能耗势在必行。国内外研究表明,常规环境下混凝土中约有20%~30%的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只起到填充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水泥强度[1],是混凝土应用中最大的成本浪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水泥资源,对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0 引言


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和低碳节能的政策要求不断向前发展,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能耗势在必行。国内外研究表明,常规环境下混凝土中约有20%~30%的水泥水化反应不充分,只起到填充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水泥强度[1],是混凝土应用中最大的成本浪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水泥资源,对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混凝土增效剂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一面世便引起许多争论,看好的认为它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混凝土行业带来了一线希望,尚如此,建议将其名称改为“混凝土减胶剂”更加贴切,而担忧者则心存怀疑,并担心其与其它外加剂(尤其是减水剂和泵送剂等)的适应性以及因胶凝材料减少而带来的耐久性等问题。据多家推广单位介绍,掺加混凝土增效剂能在降低一定量胶凝材料(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30kg左右的水泥)和保持工作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还能使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与原有配合比的混凝土相当,因而能降低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混凝土增效剂推广应用后,也引起了市场上褒贬不一的评价。原因主要在于对其增效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产品标准和对应的应用技术规范,以及增效剂的应用效果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等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等多方面。


应行业内广大混凝土制备者的要求,本文从中立的角度,收集资料,综述混凝土增效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混凝土增效剂的成分、作用机理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混凝土增效剂。


1 混凝土增效剂的成分及作用机理


混凝土企业希望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用量较大的水泥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已有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水胶比,也能够降低水泥用量,但面临着与原材料的适应性问题,原材料的差异以及外加剂掺量的敏感性给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造成困扰。而据介绍,市场上出现的混凝土增效剂有CTF增效剂、LBD增效剂和LSY增效剂等,它们与其他外加剂协同配伍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等胶凝材料用量。


由于混凝土增效剂生产厂家对其产品的组成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其产品说明书中不提供准确的成分表。这为生产厂家随意改变组成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用户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单位无法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和品质监管,因此造成了混凝土增效剂的成分和性质的不确定性。关于混凝土增效剂的成分和性质,目前还未有完整定论。胡伟伟等人[2]认为混凝土增效剂是一种高聚物,带有很多离子键,既有亲水基团,又有憎水基团,还有一些保水基团。刘斌等人[3]利用三乙醇胺、酒石酸、马来酸酐为主要材料添加苯酚等辅助添加剂制备了混凝土增效剂。王强[4]利用三异丙醇胺、聚合醇胺、改性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纸浆黑液提取物和水制备了混凝土增效剂。王镇[5]公开的增效剂专利中,含有三异丙醇胺、聚合醇胺、脂肪酸脂等。


从已公开的资料来看,混凝土增效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分散,通过降低水泥的表面能,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性。其中醇胺类物质可作为水泥助磨剂的组分,通过原子基团与水泥颗粒的吸附和重构效应,使得水泥颗粒成为极性分子,增大水泥颗粒间的静电斥力,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另外醇胺类物质还能促进水泥中C3A和C4AF的水化,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


点击下载全文:混凝土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