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外加剂技术 » 正文

矿物外加剂作用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10-06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  作者:张 雄,吴科如 (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上海 200092)
核心提示:矿物外加剂作用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对生态环境胶凝材料———矿物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阐述了矿物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力学行为、流变性及耐久性的作用机理并根据其作用机理对矿物外加剂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进行了解析展望了矿物外加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矿物外加剂生态环境材料关键技术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 TU528.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374X(2004)04-0494-05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research result s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s of a kind of environmentallyf riendly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composite mineral admixture are summarized Somemechanisms which determine mechanical behaviors rheologic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have been identifiedBased on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key technologies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mineral admixture were developed At last the future of this new material is discussed

Key words: mineral admixture environmentaly friendly materialkey technologyfunctionary mechanism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混凝土矿物外加剂是传统混凝土领域技术创新成就之一矿物外加剂是废渣资源化的生态环境胶凝材料是国家重点引导推广生产和使用的生态建筑材料并且已制定了产品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中矿物外加剂的专业术语定义范畴是单一或复合的天然矿物或人造矿物材料经适当的工艺粉磨而成的粉末材料其掺入混凝土中可改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该规范中将矿物外加剂分为矿渣微粉、粉煤灰微粉、沸石微粉、硅灰及其他天然矿物或人造矿物材料

若按其作用效果可分为①改性型矿物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第六组成②功能型矿物外加剂赋予混凝土特殊功能的第六组成矿物外加剂作为生态环境辅助胶凝材料主要用途有以下4个方面①水泥特殊混合材②建筑砂浆辅助胶凝材料③混凝土辅助胶凝材料④建筑功能外加剂

1  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1.1  矿物外加剂发展三步曲

矿物外加剂的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

(1)初级阶段——掺合料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为矿物外加剂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矿物外加剂标志性成就是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用于预拌混凝土粉煤灰超量替代水泥比例为10%25%其主要作用效果是改善泵送混凝土的流变性降低混凝土成本

(2)成熟阶段———矿物外加剂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矿物外加剂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其标志性成就有2个方面①硅灰作为矿物外加剂配制高强、超高强混凝土掺量为水泥的5%15%②矿渣微粉作为矿物外加剂等量替代水泥20%60%配制高强、超高强大流动度、高耐久性混凝土上述矿物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②改善混凝土流变性③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3) 创新阶段———特殊功能矿物外加剂 

21世纪矿物外加剂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其标志性成就是特殊功能矿物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第六组分赋予混凝土特殊功能配制出功能混凝土例如建筑保温功能混凝土、环境调湿功能混凝土、环境吸波混凝土、电磁波屏蔽混凝土等其功能特征是环境生态型建筑材料产品科技含量更上一层楼

1.2  矿物外加剂生产与应用技术状况

(1) 改性型矿物外加剂已长足进展1996年同济大学与湖南韶峰集团合作研究开发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掺合料”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建材局组织并主持科技成果鉴定是国内首家实施工业化生产并在工程中应用的科技成果已故的吴中伟院士作为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对之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成果公告后在全国范围掀起了研究矿渣微粉的热潮 1998年国内第一个矿渣微粉标准问世《砂浆、混凝土用粒化矿渣微粉》(DB31/T-351998)上海市地方标准)1999年国内第一个矿渣微粉应用技术规程问世《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G/ TJ 08 - 501 1999上海市地方标准)2000年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2) 颁布2002年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187362002)颁布在该标准中正式将矿渣微粉命名为“矿物外加剂”纳入混凝土第六组分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矿物外加剂技术进入了成熟的应用阶段是国家引导的发展产业2000年由同济大学研究开发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掺合料”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建设部等五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近年同济大学根据建设工程的需求开发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和道路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目前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矿物外加剂种类有矿渣微粉、粉煤灰微粉、沸石微粉、硅灰及上述种类复合矿物外加剂其中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微粉的生产应用比较广泛矿物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商品混凝土不普及的中小城市尚未形成市场纵观国内生产状况生产厂家由于技术或设备的局限性所生产的矿物外加剂品种较有限且产品的品质规格多为低档品尚不能满足建设工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

(2) 功能型矿物外加剂方兴未艾功能型矿物外加剂的研究目前是研究热点目前在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开展研究的相关项目有生态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自诊断机敏混凝土、电磁生态环境混凝土、压电混凝土等国内许多科研院所、高校亦开展了功能型矿物外加剂的研究功能型矿物外加剂主要立足于环境友好、环境协调、环境保护即围绕生态环境材料主题展开研究具有品种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特点

2  矿物外加剂特性与作用机理

2.1  矿物外加剂改善硬化混凝土力学行为机理

2.1.1  复合胶凝效应[24]

矿物外加剂是根据复合胶凝效应原理遴选不同种类胶凝特性互补的矿物组成矿物外加剂复合体系复合胶凝效应包括3方面作用诱导激活效应、表面微晶化效应和界面耦合效应

(1) 诱导激活效应

诱导激活是介稳态复合相在水化过程中相互诱导对方能态跃过反应势垒使介稳态体系活化使水化动力学加速诱导激活是介稳相离子基团和分子的化学复合作用在此以介稳态非典型玻璃相复合体系为例说明高钙类玻璃相(如矿渣) 与高铝中硅玻璃相(如粉煤灰) 复合体系水化液相主要离子为Ca2+AlO-2SiO4-4当存在SO2-4则形成AFtAFt是良好的胶凝产物具有稳定性好溶度积小等特点它的形成将消耗液相中的Ca2+AlO-2溶液中Ca2+ 浓度降低促使高钙玻璃相水解反应继续进行AlO-2 浓度降低则促进了高铝中硅玻璃相水解2类玻璃相水化液相离子互补使AFt形成反应不断加速同时也加速了高钙玻璃相网络配位离子Ca2+ 和高铝中硅玻璃相网络离子Al3+ 被持续萃取上述过程循环反复使玻璃相失去稳定性活性提高使非典型玻璃相被相互诱导激活

(2) 表面微晶化效应

介稳态复合体系在水化过程中若不存在外界干扰系统中的水化产物只能借助热力学起伏在某局部区域出现即新相只能通过成核才能形成当有另一复合相存在时其微晶核作用降低了成核势垒产生非均匀成核使水化产物在另一复合相表面沉淀析出加速了水化过程

(3) 界面耦合效应

矿物外加剂复合体系通过诱导激活、水化硬化形成稳定的凝聚体系其显微界面的粘结强度与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矿物外加剂的界面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界面啮合作用、表面自由能变化和化学结合力改善[5]诸方面普通混凝土的浆体与集料的界面是力学的薄弱环节界面区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可改善水泥浆- 集料界面区Ca(OH)2的取向度差示热分析(DSC)定量分析结果还表明“矿物外加剂+水泥”体系的Ca(OH)2含量明显低于纯水泥体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水化产物形貌发现掺矿物外加剂的水泥石Ca(OH)2的晶体尺寸相对比较小矿物外加剂对水化产物Ca(OH)2数量、尺寸及空间分布排列的影响均有利于界面粘结强度的改善因此掺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有显著改善观察矿物外加剂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断口可以看到断裂界面大部分是石子浆体-集料界面不是主要破坏界面

2.1.2  微集料效应[67]

(1) 自紧密堆积效应混凝土体系可理解为连续级配的颗粒堆积体系粗集料间隙由细集料填充细集料间隙由水泥颗粒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则需更细的颗粒来填充矿物外加剂的最可几粒径在10μm 左右可起到填充水泥颗粒间隙的微集料作用使混凝土形成细观层次的自紧密体系因此合理的颗粒群级配是矿物外加剂的重要品质指标

(2) 形状因子效应

矿物外加剂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对紧密堆积及界面粘结强度有密切的关系颗粒群形状具有较高的圆度是矿物外加剂的物理品质指标

上述2个方面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掺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具有致密的结构和优良的界面粘结性能表现出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2.2  矿物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机理

2.2.1  矿物外加剂辅助减水机理[58]

矿物外加剂辅助减水作用是以下3个方面综合作用效果① 流变学实验研究表明,水泥浆的流动性与其屈服应力τ0 密切相关,屈服应力τ0 愈小,流动性愈好,表现为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大。 而矿物外加剂可显著降低水泥浆屈服应力,因此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②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的定量体视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物外加剂的颗粒最可几直径在68μm ,圆度在0.20.7 范围。颗粒直径愈小,圆度愈大,即颗粒形状愈接近球体。矿物外加剂颗粒直径显著小于水泥且圆度较大,它在新拌水泥浆中具有轴承效果,可增大水泥浆的流动性。 ③ 由于矿物外加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会使水泥浆的需水量增大,因此矿物外加剂本身并没有减水作用,它只有与减水剂复合作用时,前2个方面的优势才得到发挥,使水泥浆和易性获得进一步改善,表现出辅助减水效果。

2.2.2  矿物外加剂改善坍落度损失机理[9]

矿物外加剂对坍落度损失改善机理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作用

(1) 从流变学角度分析,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的原因,是由于其中水泥浆的屈服应力τ0 随时间推移迅速增大之故,τ0值与坍落度损失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矿物外加剂可显著降低水泥浆的屈服应力τ0,由于初始τ0相对亦较小,使τ0值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使水泥浆处于良好的流动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2)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因之一是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气泡不断外溢,伴随着水分蒸发,混凝土坍落度值经时下降。 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大幅度减少,而水分蒸发量与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基本相近,因此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单位体积的水分蒸发率相对较大,使其坍落度损失加快。掺矿物外加剂的新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且泌水性很小,其原因是矿物外加剂的比表面积为400600m2·kg-1 ,其大比表面积对水分的吸附作用,起到了保水作用,减缓了水分的蒸发速率,因此有效地抑制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3)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与水泥水化动力学有关随着水化时间的推移水泥水化产物的增长使混凝土体系的固液比增大自由水量相对减少凝聚趋势加快致使混凝土坍落度值下降较快在高温及干燥条件下这种现象更甚矿物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可等量替代水泥30%50%配制混凝土大幅度降低了混凝土单位体积水泥用量矿物外加剂属于活性掺合料但与水泥熟料相比则为低水化活性胶凝材料大掺量的矿物外加剂存在于新拌混凝土中有稀释整个体系中水化产物的体积比例的效果减缓了胶凝体系的凝聚速率从而可使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获得抑制

2.3  矿物外加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机理

由上述分析可知掺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可形成比较致密的结构而且显著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性避免形成连通的毛细孔孔结构分析表明掺矿物外加剂的水泥石孔隙率低于基准试样且最可几孔径相对较小因此矿物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210] 同理由于水泥石结构致密二氧化碳难以侵入混凝土内部所以矿物外加剂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碳化性能[11]

3  矿物外加剂关键技术

3.1  矿物外加剂生产技术

3.1.1  优化配伍矿物外加剂复合体系[612]

根据复合胶凝效应原理遴选矿物外加剂组成优化配比一般地说矿渣与火山灰质材料具有胶凝特性互补效果在水化过程中可相互诱导激发提高复合体系的胶凝活性矿物外加剂的微晶核效应可改善水化产物在空间的均匀分布加速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反应根据结晶成核理论可知水化产物在复合相表面上形成球冠胚团的能量变化如下式

 

f(θ) = (2 + cosθ)( 1 - cosθ)2/ 4 则有ΔG*=ΔG·f (θ) 其中ΔG 为均匀成相时生成半径为r的球状胚团的能量变化 f (θ) 表征了复合体系中复合相对水化产物结晶成核的影响分析f (θ) 关系式可获得矿物外加剂复合体系优化配伍的启迪由于接触角变化范围为0 θ 180°cos θ的变化区间为[ -11] 根据f (θ) 的表达式可知0 f (θ) 1由此可见在水化过程中复合相的存在具有降低水化产物成核势垒的共性 f (θ) θ增大而增大θ的大小反映了复合相表面自由能的大小因此选择θ小的、表面自由能高的介稳相作为复合组成可显著降低水化产物的成核势垒一般说硅灰的表面自由能较高容易在其表面产生大量的水化产物晶核并在其表面形成较多的无规则排列的水化产物微晶层从而增大了相界面的粘结力根据流变学原理将不同流变特性的材料复合使其配制的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屈服应力和适当的粘度表现出大流动度而不离析的特性例如矿渣微粉与石灰石微粉复合可增加混凝土粘度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性[13]

3.1.2  优化组合不同工艺性能的粉磨设备

矿物外加剂一般需要超细粉磨工艺故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粉磨机械和粉磨工艺目前国内生产矿物外加剂厂家中大型的粉磨设备是国外进口的立式磨投资规模上亿元立式磨产量高产品比表面积在400430m2·kg-1范围时粉磨能耗比较经济国外主要是用立式磨单独粉磨水泥混合材但是若要求比表面积大于430 m2·kg-1 则能耗陡然上升显然这类工厂工艺设计人员在设备选型方面存在误区如果不进行工艺改造投资上亿元的粉磨设备一般只能生产低品质的矿物外加剂产品

目前国内比较多的矿物外加剂生产企业是中小水泥厂转产或兼产其生产设备是利用原有水泥磨和生料磨进行内部衬板和磨球级配调整产品单位能耗比较高只能生产低品质的矿物外加剂产品由于矿物外加剂尚无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合适的粉磨生产设备产品能耗居高不下多数厂家只能生产低品质的产品客观上困扰了矿物外加剂的发展解决这一瓶颈的技术途径在于根据颗粒级配原理将不同工艺性能的粉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以满足矿物外加剂技术性能与经济成本2方面要求

3.1.3  控制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特征参数

目前矿物外加剂标准涉及生产工艺的参数为比表面积这是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大多数厂家均以此作为生产控制唯一的工艺参数不少生产厂家对矿物外加剂作用原理一知半解在生产工艺上片面地追求超细粉磨结果耗费了大量能源但产品的活性指数仅有限提高品质优良的矿物外加剂产品需要控制其颗粒群特征参数[14]:比表面积、颗粒群级配和颗粒形状因子

目前工厂常用检测矿物外加剂比表面积的方法是勃氏透气法许多厂家反映该方法对检测比表面积比较低(300 m2·kg-1左右) 的矿物外加剂其复演性尚可但检测比表面积较高的矿物外加剂时数据离散性大、复演性差这表明勃氏透气法不适用于矿物外加剂的品质检验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规范中推荐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级配根据颗粒群级配可计算颗粒群的比表面积但其不能获得颗粒群形状因子激光粒度分析仪价格为十多万元对于中小型企业是不小的投资图像分析仪是比较适合检测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特征参数的手段它可同时测定矿物外加剂3个颗粒群特征参数方法简便分析结果直观目前国内计算机和数码相机价格已比较低通过自己组装图像分析仪则价格在1 万元以下一般企业是可以承受的建议厂家采用图像分析仪作为矿物外加剂品质的检测方法

控制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特征参数的技术途径有[13] :通过不同类型粉磨机械组合和助磨剂技术控制矿物外加剂颗粒群级配与形貌使之与水泥组合的颗粒群级配曲线尽可能地接近理想最紧密堆积级配曲线同时降低矿物外加剂颗粒表面粗糙度提高其圆度系数

3.1.4  矿物外加剂性能调节助剂

在粉磨过程中掺入性能调节助剂使矿物外加剂满足所需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调节助剂提高和改善矿物外加剂性能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技术途径这是矿物外加剂技术发展的趋势

3.2  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

目前多数矿物外加剂生产厂家在经营思维上沿袭了水泥生产和销售的惯性只考虑生产出合格的矿物外加剂产品至于如何应用矿物外加剂是用户的事但是矿物外加剂是新型的胶凝材料用户亦缺乏经验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经验提供以下应用技术思路以供参考为了确保矿物外加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宜根据矿物外加剂特性选用化学外加剂以达到以下效果

(1) 降低矿物外加剂混凝土粘度以改善泵送性能矿物外加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往往会使混凝土粘度增大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化学外加剂以调整混凝土的粘度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泵送性

(2) 提高矿物外加剂混凝土早期强度大掺量矿物外加剂混凝土早期强度相对较低生产时可通过调整矿物外加剂的组成改善其早期强度应用时宜选用早强型化学外加剂

4  结语

矿物外加剂属于新型生态环境材料大有发展前景矿物外加剂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是建材业和冶金业技术创新的经济生长点矿物外加剂的发展趋势是改性型向功能型发展矿物外加剂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均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科如张 东张 雄混凝土材料的变革与发展———开展混凝土第六组分的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003(1):14-18

[2] 张 雄吴科如高性能混凝土矿渣复合掺合料特性与作用机理[J ]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3):8 - 10

[3]  ZHANG Xiong WU Keru.Research on new type of composite cement[A]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C].New Delhi: E & FN Spon 1997.21 - 26

[4]  张 雄. 工业废渣复合胶凝效应及其数据库网络模型[D] .上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1

[5]  张 雄韩继红李旭峰矿渣微粉对减水剂效果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 混凝土1999(6):34 - 36

[6 ]  张 雄吴科如胶凝材料复合体系特征模拟与优化设计[J ] 同济大学学报199523(增刊):25-28

[7]  张永娟张 雄胶凝材料体系颗粒群特征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1):49-54

[8]  ZHANG Xiong HAN Ji2hong The effect of ultra2fine admixture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perty of cement paste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030:827 - 832

[9]  张 雄韩继红徐 强.高钙粉煤灰对减水剂效果的影响[J].混凝土1997 (3) :35 - 37

[10]  张永娟张 雄改善石灰石硅酸盐水泥耐腐蚀性能的研究[J].水泥2002 (10):8 - 10

[11]  张 雄马一平微粒矿渣水泥石碳化性能[J] .同济大学学报1995 23 (增刊):51 - 54

[12]  张 雄吴科如高强混凝土第六组份———特殊混合材的制备与应用[J] .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6(3):7-10

[13]  张永娟张 雄.矿渣微粉颗粒尺寸分布与水泥浆流变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J] . 硅酸盐学报2002(6):795 - 798

[14]  张永娟张 雄窦 竟. 矿渣微粉颗粒分布与其活性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J] . 建筑材料学报20014(1):44 - 47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