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总论:
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各类性能指标所需添加剂的总称。
萘系高效减水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是我国目前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产品,是复配各类外加剂的母料。
高效减水剂是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外加剂产品,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 它可改善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节约水泥或替代特种水泥;加速混凝土或砂浆的早期强度发展;调节混凝土或砂浆的凝结硬化速度;调节混凝土或砂浆的含气量;降低水泥水化初期水化热或延缓水化放热;改善拌合物的泌水性;提高混凝土或砂浆耐各种侵蚀性盐类的腐蚀性;减弱碱 — 集料反应;改善混凝土或砂浆的毛细孔结构;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提高钢筋的抗腐蚀能力;提高集料与砂浆界面的黏结力,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提高新老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 高效减水剂产品的优劣会影响到我国每年数千亿元基础设施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时期,迫切需要提高我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作为混凝土中重要的原材料 —— 混凝土外加剂已经成为国家基本建设不可缺少的新材料。
•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单位名称: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543 号
邮编:101400
• 法人代表:马清浩
联系电话: 69689666、13801358432
• 注册资本: 260 万人民币,属私营有限股份制公司。
• 资产规模:经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的发展,企业已成为本行业的中型企业。在北京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建立了工业园区,拥有员工 120 多名,资产规模已愈千万。
• 企业发展: 1988 年慕湖公司成立。
1993 年慕湖公司的 MNC-C 型防冻剂荣获北京市科学进步奖。
1994 年慕湖牌产品荣获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7 年慕湖公司 MNC-D 型防冻剂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1997 年慕湖公司“新型高效减水剂”为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
1998 年“慕湖牌”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信得过产品”。
2000 年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2000 年通过 ISO9001 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2002 年慕湖被北京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4 年建成慕湖工业园区 。
2007 年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萘系高效减水剂产能超两万吨,产值超亿元。
公司是中国 外加剂协会、中国涂料、中国粘胶剂协会会员。
慕湖公司的新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略
• 项目基本情况:
• 项目名称: 10 万吨萘系高效减水剂项目
• 项目类型:建材化工
• 项目属性:属民营股份制企业
• 主要工作内容、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情况:三年建成年产 10 万吨高效减水剂生产厂区。 2007 年做好厂区基础建设, 2008 年 7 月完成一期工程,产能达到 2 万吨 / 年。 2009 年 7 月完成二期工程,产能达到 4 万吨 / 年。 2010 年 8 月完成三期工程,产能达到 10 万吨 / 年。
• 主要预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指标:
在达到年产 10 万吨目标时,每年销售收入可达 5.2 亿,企业年利润可达 1500 万,上缴国家税收达 1560 万。
对提高我国外加剂行业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 项目总投入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项目总投入 3000 ~ 4000 万,现公司有一批具有管理能力与生产经验的队伍。
• 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姓名、
人员、资产规模等情况。
二. 市场调查与分析:
1.2006 年各种外加剂产量
截止到 2006 年年底 , 全国共有合成高效减水剂企业 200 家 , 其中上规模企业近 80 家 . 年产高效减水剂 200 万吨 , 年销售收入约 120 亿 , 位居世界第一。其中 , 萘系高效减水剂占到全部合成高效减水剂产量的 80% 左右。 2006 年,高性能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是一个发展的亮点,在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南水利工程的拉动下,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 15 万吨。 2006 年各种主要外加剂的产量为:合成高效减水剂 200 万吨,膨胀剂 100 万吨,速凝剂 10 万吨,引气剂 8000 吨。
2 .外加剂行业生产和市场形势
2006 年,外加剂企业纷纷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始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更新改造,一些企业对合成外加剂关健工艺进行了自动化监控,还有一些企业建设了全自动化控制生产线,这些对于提高外加剂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近 5 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一定生产规模以及良好售后服务的外加剂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突显,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较大。特别是在合成外加剂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前 10 家大型品牌企业的产量已占到全国产量的 50%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和燃料费用提高,外加剂生产企业利润率大大下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巨大,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外加剂企业,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这些公司的企业规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都有很大的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后,较迅速的在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目前外国企业与民族品牌企业在重点工程中的竞争异常激烈。
我国外加剂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和使用在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 在东部沿海省市和大城市外加剂应用较为普遍,而中西部地区偏少。
----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全国 1500 多家外加剂厂中上规模企业只有约 100 家。列如,在北京备案的外加剂企业达到了 230 家,其中北京本地企业 98 家,从业人数超过 100 人的企业仅有 7 家,占 7.14%; 从业人数 50 人到 100 人的企业有 36 家 , 占 36.73%;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的企业有 55 家 , 占 56.12% 。
3.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今后 5 ~ 1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随着住宅产业、新农村建设、西南水电站建设、公路网、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国每年约有 20 亿方混凝土的建设量,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很旺盛,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重点工程混凝土需要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对外加剂产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一代的高性能减水剂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仅京沪高速铁路全线 1318 公里,混凝土方量 8000 万方,需外加剂约 24 万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将带动合成高效减水剂的升级换代。另外,为了保护城市环境,提高混凝土质量,我国将在 124 个城市和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这将有力地推动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给外加剂企业带来商机。
我国高效减水剂生产企业的实物质量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价格又相对便宜,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6 年,全国外加剂产品的出口额达到 1800 万美元以上,并向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区辐射,通过出口创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营销策略:
多年经营使我们拥有一批稳定的老客户,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客户,更是我们拓展市场的基石和广告。我们会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① 加强网上宣传:以往我们在各类杂志上做广告,收效不大。近两年我们把营销推广、宣传重点转向了网络。首先做好自己的网站,使顾客不但能了解产品,还能了解相关产品的知识。同时与大的搜索引擎网站合作,在 Google 、百度、 Made-in-China 、阿里巴巴等网站都可直接搜到我们的产品,而且排在前几位。目前我们的新客户主要来自网上,国外客户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慕湖的产品、与我们沟通。这是我们新客户增加的主要来源。
② 严把质量关稳定壮大客户队伍:这些年我们按照 ISO9001 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分解管理生产上每个环节, 严把质量关,釜釜抽检、批批做试验,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出厂,取得了客户的信赖与支持。使老客户稳定,新客户不断增加。
③ 技术支持与服务:慕湖公司对产品质量负责,对客户负责。混凝土外加剂在我国大量使用,不足二十年,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客户加入进来。外加剂品种很多,根据工程的不同要求,进行选择配比。即使同一配比使用不同厂家的水泥,结果也不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请顾客把材料带来,我们给作实验,直到取得满意结果。 一些新客户对外加剂不知如何使用,我们就给具体指导、咨询。老客户有问题随时给予解答,必要时到现场协助解决。一些客户在这里不像是买外加剂,而更像是求医问诊。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和客户结成了一体,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咨询式销售、技术支持使我们保有一批稳定的客户。
三 必要性与可行性:
1. 项目背景情况:
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生产混凝土外加剂。 90 年代中期开始合成萘系高效减水剂, 2004 年在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建立工业园区,使我公司高效减水剂逐渐步入了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现在全部实行款到发货,依然是供不应求, 2007 年产值预计超 8000 万,现经过技术改造及扩产, 2008 年产量达到 2 万吨,产值超亿元。属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006 年全国水泥总产量达 12.4 亿吨,高效减水剂产量达到 200 万吨,使用覆盖率还不到混凝土总量的 20 %,而发达国家均在 60 %以上。在今后五年,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其用量将从现在占混凝土总量不足 20 %提高到 40 ~ 50 %,需求量由 200 万吨提高到 500 ~ 600 万吨。
今后 5-1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随着住宅产业、新农村建设、西南水电建设、公路网、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国每年约有 20 亿方混凝土的建设量,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很旺盛,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面临着极好地发展机遇。国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及规模化,来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建 立 10 万吨萘系高效减水剂项目 的。
3.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
•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主要原材料是: 硫酸、甲醛、工业萘、液碱等。在化工工业园区附近都可得到供应。
燃料:四台干燥用热风炉,燃料为煤,每台用煤 10 吨 / 日; 两台燃油锅炉,燃料为柴油。
动力用电:容量 1000KVA
2 ) 厂址: 选在化工工业园区管理方便,交通条件较好,原料供应较近。
宜用地 45 亩 。
• 程技术方案 :
• 项目范围:拟建生产车间两个,配套设施、厂区内道路及 1200 平方米 办公楼一座。
• 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熔萘→磺化→缩合→中和→干燥→成品包装
• 主要设备的来源:全部为国产设备。
• 环境保护:
生产过程分两大环节:
一是合成:在合成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过去这些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现在是将反应釜内的气体通过密封管道引入喷淋塔中,经过喷淋洗涤后排入高空,对周围不构成污染。喷淋后的水可直接返回合成过程中使用,不产生废水。
二是干燥:干燥后的尾气温度较高( 90 度左右),里面仍然带有微量的减水剂粉尘,通过引风机送到洗涤喷淋塔,经喷淋洗涤后排入高空。喷淋后的水可循环使用,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送到合成车间使用,更换新的循环水。生产过程没有废水排放。
现在都实行了包装自动化,包装线上安装有除尘设备,因此没有粉尘污染。
以上措施已在我们现生产区实施使用,并通过环保评测(评测文号:),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5 )排放污染治理投资:
主要设备为大型玻璃钢喷淋塔 2 个、引风机 2 台、冷凝器 1 台、循环泵 2 台以及相应的玻璃钢管道、 35 米 高的玻璃钢烟囱,加上地基处理、循环水池等。 总投资 120 万元 。
4 .风险与不确定性 :
从目前看,项目本身不存在风险。国家大环境需求,市场广阔,工艺成熟,自己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不会有大的风险。
四、实施条件
1 .项目负责人员条件: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负责人马清浩,现任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六年的经营中使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产值增加十多倍,生产步入正规化,近两年大力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步入了现代化生产。有足够的组织管理能力把本项目建成、管好。
2 .资金条件 :
资金投入一览表
一期投入 |
二期投入 |
三期投入 |
合计 万元 | |||||||
项目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金额 万元 | |
釜 5000 |
2 |
15 |
30 |
2 |
15 |
30 |
4 |
15 |
60 |
120 |
釜 10000 |
3 |
20 |
60 |
3 |
20 |
60 |
6 |
20 |
120 |
240 |
釜 20000 |
1 |
25 |
25 |
1 |
25 |
25 |
2 |
25 |
50 |
100 |
管道安装 |
40 |
30 |
60 |
130 | ||||||
燃油锅炉 |
1 |
40 |
40 |
1 |
40 |
40 |
80 | |||
锅炉安装费 |
10 |
6 |
16 | |||||||
原料罐 |
3 |
20 |
60 |
3 |
20 |
60 |
4 |
20 |
80 |
200 |
成品罐 |
1 |
20 |
20 |
1 |
20 |
20 |
2 |
20 |
40 |
80 |
基础设施 |
30 |
30 |
30 |
90 | ||||||
自动控制线 |
80 |
40 |
50 |
170 | ||||||
干燥系统 |
1 |
238 |
238 |
1 |
238 |
238 |
2 |
238 |
476 |
952 |
环保治理 |
60 |
40 |
60 |
160 | ||||||
合成车间厂房 |
36mX 70m |
120 |
120 | |||||||
干燥车间厂房 |
26mX 22m 1 |
30 |
1 |
30 |
2 |
60 |
120 | |||
办公楼 |
1000 平方米 |
20 |
20 | |||||||
道路 |
20 |
20 | ||||||||
后期基础设施 |
30 |
30 | ||||||||
地磅 |
1 |
20 |
20 | |||||||
绿化 |
10 |
5 |
15 | |||||||
水 |
20 |
20 | ||||||||
电 |
1000KVA |
200 |
200 | |||||||
土地 |
45 亩 |
480 |
480 | |||||||
合 计 |
1643 |
608 |
1132 |
3383 |
3 .基础条件:
本项目是按照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工业园区现生产模型放大提出的。对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自动化设计实施等都有成熟的技术。
4 .其他相关条件:
人员条件成熟。有一批通过几年技术改造,对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物流都有成熟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队伍。
• 项目具体的进度与计划安排
项目分三年建设,边建设边生产,以生产养建设。
从项目进入工地一年内建成首期工程,完成合成、干燥车间、部分储料罐以及道路的建设,安装反应釜 6 台、干燥塔一座、燃油锅炉一台,达到年产两万吨生产能力。
第二年安装反应釜 6 台、干燥塔一座并完善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产能达到 4 ~ 5 万吨。
第三年安装反应釜 12 台、干燥塔两座,全部建成,产能达到 10 万吨。
附:厂区建设布置图
五、主要结论
1 ,本项目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导向。
2 ,市场广阔。
3 ,技术成熟,工艺先进。
4 ,资金到位。
结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项目。
园区规划图
结 论
( 一 ) 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位于怀柔区南关街,是中国较早研究、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的企业。公司占地面积 1300 0 ㎡ ,拥有职工 120 人,公司主要产品为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2002 年粉状高效减水剂产量约为 3500 吨。该厂生产设备陈旧,生产中排放的废气等未得到有效治理,对周边居民造成污染,为此,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拟搬迁到北京市怀柔区河防口村东侧约 1km 处。
该项目拟于 2003 年 11 月开始建设河防口新厂,预计于 2004 年 6 月份建成投产。该项目搬迁所需资金为 300 万元。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搬迁到新址后,其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基本不变。该项目搬迁后定员仍为 120 人,年工作时间为 300 天。
( 二 ) 环境现状评价
1 、地下水
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完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Ⅲ 类水质要求。
2 、大气
项目所在地区非采暖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主要污染物是 TSP ,这主要是由地面扬尘引起。
3 、噪声
该项目除北厂界外其余各监测点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 l 类”标准,即昼间噪声值不高于 55dB(A) 。项目北厂界噪声值为 55.6dB(A) ,相对较高,是由于紧邻河防口路,受其交通噪声影响,但由于该路交通量较小,所以超标值较小。
( 三 ) 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 、大气环境
该项目搬迁后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熔萘釜和磺化釜排放的萘蒸气、缩合釜排放的甲醛、中和釜排放的水蒸汽、喷雾干燥系统 ( 热风炉 ) 排放烟气以及涂料车间装料粉尘。
该项目在对上述大气污染源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后,预计该项目排放的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 、水环境
该项目搬迁后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全部回用,因此不排放生产废水。
该项目搬迁后排水量为 10.2m 3 /d ,即 3060m 3 /a ;项目总排口水质 BOD 5 约为 200mg/1 左右, COD 约为 300mg/l 左右, SS 约为 300mg/1 ,排放浓度高于《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试行 ) 中的二级新建标准,即 BOD 5 ≤ 20mg/l , COD ≤ 60mg/l , SS ≤ 50mg/l 。该项目将各类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中,并且定期清掏肥田。因此该项目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该项目搬迁后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废水、生活垃圾及煤灰渣的渗滤液,此外储罐区各种储罐泄漏时也会污染地下水。在采取了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预计该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
3 、声环境
该项目搬迁后噪声污染源主要为空压机、喷雾干燥系统引风机和生产设备,在对空压机、引风机进行消声减振并将其设置在设备间内时,预计该项目厂界处噪声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 90 中的 I 类昼间标准要求。
4 、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搬迁后煤灰煤渣的排放量为 108 吨 / 年,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为 18 吨 / 年,涂料洗釜废水沉淀池沉淀物的排放量为 1 吨 / 年。只要对煤灰煤渣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该项目搬迁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对沉淀池沉淀物只要严格遵守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和处理的各项规定,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5 、环境风险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该项目在储罐区设置了 4 个 60m 3 的地上储罐分别贮存甲醛、硫酸和液碱,这些储罐存在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该项目在生产中使用萘及甲醛等化学品作为原材料,这些化学品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中的各项措施,预计完全可以将上述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切实保护项目周边的环境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6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预计于 2003 年 11 月份动工, 2004 年 6 月份竣工,项目处于一个小山坳内,周边没有环境敏感点。该项目施工期主要影响包括施工噪声、扬尘、固体废渣、水等四个方面,只要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本报告的要求,预计该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 四 ) 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1 、烟尘、 SO 2 排放总量
该项目搬迁前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为 38.20t/a 和 14.34t/a ,搬迁后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为 12.64t/a 和 2.59t/a ,搬迁后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比搬迁前分别削减了 25.56t/a 和 11.75t/a 。
2 、COD 、氨氮排放总量
该项目搬迁前后的 COD 、氨氮的排放总量均为 0.918t/a 和 0.092t/a ;搬迁前后该项目 COD 、氨氮年排放总量的削减量均为 0 。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坚持“三同时”原则建成以后,只要严格执行各种污染物的国家和北京市排放标准,并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后,预计该项目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建设项目——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讲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