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百家争鸣 » 正文

混凝土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系列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江苏名和集团
核心提示:混凝土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系列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之路

  混凝土搅拌站的核心任务是为工地提供性能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的优质混凝土。要达成这一核心目标,混凝土搅拌站必须从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设备的维护、混凝土运输调度、混凝土的营销和出厂混凝土的后续服务等角度加强控制与管理。

  (1)原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输入决定输出,即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与性能,这是工业化生产控制的常识。对混凝土而言,各种原材料性能都会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目前,实验室对原材料的检验仅仅停留在各种原材料是否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上,对各种原材料之间的相互匹配,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实际上,水泥与外加剂之间以及水泥与粉煤灰和矿粉等矿物掺合料之间都存在相容性问题,即某种原材料自身的各种性能都完全符合技术要求,但如果原材料之间的匹配性较差,可能出现1+1小于2的情况,相当于花同样的成本,而混凝土的性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这就要求实验室对原材料的检验,要注重其质量的相对稳定,并掌握各种原材料的波动情况,以便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同时实验室也需要采供部门的配合,技术部门提前介入采供过程,变被动的质量检验为主动的质量控制,改变目前的“购买什么,使用什么”的被动局面,树立一种科学的原材料质量控制理念:“并不追求各项性能最优的材料,而是要求各种原材料性能相对稳定,材料之间的相互匹配性良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性价比较高的混凝土产品。

  (2)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生产设备是将优质原材料转变为优质混凝土的重要手段,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就无法生产出性能稳定的混凝土。必须要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任何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发挥设备的最佳性能。
    
  同时,必须要特别注意计量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计量的较大误差将会直接导致混凝土配合比的较大误差,从而会使混凝土质量出现较大波动,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不合格。

  (3)混凝土运输调度管理 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是将预拌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的施工现场的必经步骤。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各种性能会发生经时变化,尤其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运输调度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交通状况影响而使输送时间过长,或者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等待时间过长,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过大,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作为运输调度指挥,必须要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GPS定位系统,科学调度车辆的发车间隔,同时要根据沿途的交通状况,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加强和施工方的沟通,依据工地的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混凝土的运输,做到“不压车、不断料”。 

  (4)混凝土的营销管理 混凝土的营销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但混凝土的营销与其他普通商品的营销不完全一样。营销人员与混凝土购买方的谈判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营销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施工方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及时将工地的相关要求与实验室沟通,以便实验室对施工方提出的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评估,确定实现这些性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避免由于对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不合理而给后续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出厂混凝土的后续服务 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与后期的养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硬化混凝土质量的降低甚至不合格。
    
  目前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过程由混凝土搅拌站负责,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则由施工方负责。搅拌站提供符合性能要求的合格预拌混凝土,完全可能由于施工方的施工问题以及后期的养护不到位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本着对混凝土工程质量负责及避免日后的质量纠纷和相互推诿,搅拌站在提供合格的预拌混凝土的基础上,应积极与施工方进行沟通,要求施工方按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并依据混凝土的特点和外界的环境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必要时混凝土实验室应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