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正视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华建筑报
核心提示: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碎片化”是最近一段时间被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很多城市思路局限,很多做法非常碎片化。所以,有必要重新思考究竟“海绵城市”该如何做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引领和支持下以及第一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带动下,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碎片化”是最近一段时间被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很多城市思路局限,很多做法非常碎片化。所以,有必要重新思考究竟“海绵城市”该如何做的问题。


海绵城市概念自2013年从国家层面被提出以来,我国已经选出30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而业界普遍认为去年的16个试点城市中,由于急于赶工程,出现了碎片化等问题。“碎片化”反映出的问题是,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有些城市不注意或不善于对城市综合问题的梳理和把握,缺乏对城市全局的整体把握和科学的系统方案的制订,仅停留在简单、盲目地上一些“支离破碎”的项目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南琪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应该归为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这样一个范畴,而不是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治理,采取碎片化方式推进。海绵城市要想继续走下去,应该以自然为先导,以循环为关键,以功能为切入点。


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治水”、“堵水”,而是要与水为友,以水养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修复自然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中,要警惕陷入新的建设“执迷”中,避免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以及陷入“唯工程”论的工程依赖中。


科学规划为引领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与整治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无论是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模式,还是法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抑或是澳大利亚的“水敏城市”设计,都不能直接套用或忽视。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避免规划碎片化和建设工程化。要认清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不能只注重工程施工,片面追求碎片化工程和设计教条化,必须因地制宜,一城一策、一地一策。


总体规划应针对城市自然地理、气象条件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解决城市重大需求。同时,充分考虑老城区和新建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策,应明确“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


模式创新是关键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当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对策,避免给城市水系统建设与发展带来后遗症。


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完善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机制,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明晰责任人,便于政府监督。同时,进一步研究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功能净化、生态修复、健康循环。要通过政府主引导、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的目标。


如果海绵城市建设不能统筹系统考虑,而是碎片式地推进,今后还是会面临着重复建设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运行费用加大等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引入最先进的理念,指导整个城市水系统的综合规划和设计。为此,需要考虑四方面问题: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实际上,最终构建城市水文化,就是宜居城市的文化,或者形成一个新的乡愁,给未来一两百年留下“水的文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