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十一届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国际水泥混凝土领域顶尖学术盛会,大会以“低碳驱动发展,数智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专家学者,深度讨论水泥基材料低碳发展前沿及数字赋能新技术。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高瑞平,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孙星寿,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郅晓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从学术传承、国际协作、成果转化等维度,勾勒全球水泥混凝土领域学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蓝图。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徐世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教授Abdul Ghani Razaqpur,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Robert Douglas Hooton,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Johann Peter Plank,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教授Horst-Michael Ludwig,英国利兹大学教授Ian Richardson,沙特阿美亚洲副总裁Saad Allowemi,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余其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马国伟,以及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中国建材集团科技管理部、战略发展部等相关领导。开幕式由总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侯涤洋主持。
01
锚定学术脉络
四十年“绿色”主线贯穿
紧扣数智赋能新方向
高瑞平发表致辞,她回顾了会议自1985年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从首届会议聚焦“水泥工业中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熟料形成过程的节能”等议题,再到本届会议升华为“低碳驱动发展、数智引领未来”“绿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脉络。四十年间,会议见证了行业从效率优先到可持续转型,再到智能化未来的深刻变革,已成为推动全球水泥混凝土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孙星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总院在水泥混凝土学科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领域的突出成绩与重要贡献,并代表中国建材联合会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02
主旨报告聚焦三大学术前沿
材料创新、耐久性突破
与绿色数智转型
大会首日主旨报告环节,中外学者针对全球水泥基材料领域最紧迫的三大共性难题,分享了可共享借鉴的学术成果,形成“问题共解、成果共享”的协作格局。
在“数智技术与低碳转型融合”的前沿领域,大会成果打破技术碎片化困境:郅晓教授创新开展低碳水泥基材料数字化设计,搭建数字化研发平台,为领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科研工具;Johann Peter Plank教授破解绿色胶凝材料的外加剂适应性难题,优化德国水泥混凝土行业低碳转型路径;Horst-Michael Ludwig教授解读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为全球水泥基材料创新方向提供前瞻性指引。
面对“低碳目标下水泥基材料功能化升级”的全球课题,缪昌文院士创建智能建筑材料设计新范式,解决传统材料“低碳即降效”的矛盾;徐世烺院士协同优化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与耐久性,为极端环境下工程结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全球海洋工程领域“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长期痛点,中外学者形成“材料创新+机理支撑”的双轨解决方案:邢锋院士研发海洋混凝土自修复材料,从源头提升水泥基材料抗腐蚀能力;Abdul Ghani Razaqpur教授提出钢筋腐蚀数值模拟技术,则从微观机理层面建立寿命预测模型。
03
肩负材料创新使命
深耕低碳技术
把握行业前沿,推动共识落地
本次会议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更为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郅晓在致辞及大会主题报告《低碳建材智能设计及数字化制造》中指出,总院为国而生、与国同行,75年来坚守材料创新使命,构建了以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数智赋能为核心支撑,涵盖源头减碳、过程降碳与末端固碳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了中国水泥工业碳中和路径与模型;积极拥抱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着力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数据节点,以数字赋能的方式,将专利技术转变为算法逻辑,以软件化成果服务行业,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乘数效应。郅晓表示,总院将立足“大我”,在未来开放并共享数据成果,与全球同行协同构建绿色产业生态,为“双碳”目标与全球水泥基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来自总院的2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低碳水泥基材料创制、熟料-水泥数据库建设、低碳熟料高通量设计与试验及水泥基材料数字化研发等系列成果。
本次会议精心设置了八大专题,包括水泥化学与低碳胶凝材料、混凝土耐久性与低碳混凝土、功能水泥基材料、二氧化碳矿化建材及制品、模拟仿真与数智化技术等,展现了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最新成果。会议着眼于为年轻人搭建成长舞台,500余名参会代表中,有60%是来自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292个报告中研究生报告达105个。
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作为国际顶尖学术交流平台,汇集国际智慧,本届会议深入探讨了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未来方向,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学术创新与产研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