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中国水泥巨头,在非洲找回“钞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0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中国水泥企业在国内需求萎缩、利润下滑的困境下,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非洲)实现高利润增长,但面临环保、供应链和政治风险等挑战。

中国水泥企业在国内需求萎缩、利润下滑的困境下,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非洲)实现高利润增长,但面临环保、供应链和政治风险等挑战。


1. 国内水泥行业的困境与转型


需求萎缩:2024年水泥产量18.25亿吨,较高峰下降25%;2025年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再降5.2%,创2010年新低。


利润暴跌:2024年全行业利润266亿元,较2019年高点缩水85%,中小企业亏损面超55%。


政策调整:2025年行业推动淘汰过剩产能,海螺水泥已退出16条生产线,占全行业淘汰量的22%。


2. 非洲成为利润蓝海市场


需求潜力大: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水泥需求仅130公斤,不足全球均值1/4;尼日利亚住房缺口2800万套,基建需求强劲。


高利润空间:非洲水泥价格110-140美元/吨,西部水泥吨毛利达200元(国内售价260元),丹格特EBITDA利润率40%。


竞争缓和:欧洲巨头退出,华新水泥与西部水泥尚未直接竞争,市场环境友好。


3. 其他海外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东南亚过剩:越南2024年水泥供给1.22亿吨,消费仅6000万吨;印尼价格受产能过剩压制。


中亚扎堆:中国水泥企业占中亚产能20%,乌兹别克斯坦新建产能集中,供给增速放缓。


4. 出海挑战:成功率不足四成


环保壁垒:印尼环保审批延迟,企业需投入绿色技术(如碳捕捉),推高成本。


供应链脆弱:非洲石灰石、煤炭资源分散,电力物流低效,生产成本高于国内。


政治与汇率风险:尼日利亚货币贬值致丹格特利润腰斩;上峰水泥因审批纠纷退出吉尔吉斯斯坦项目。


并购博弈:华新收购拉法基非洲获民众支持,但本地产业依赖与就业问题引发争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