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看法国远离地产泡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2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中国经济信息网  作者:中国经济信息网
核心提示:看法国远离地产泡沫
      法国维持着较低的住宅更新率,从而避免了产业的大起大落。而当前我国的"短命"建筑普遍存在,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住宅,很多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

  从产业角度看法国远离“地产泡沫”
  2007年5月22日到6月2日,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织生态节能型住宅考察团,前往瑞典、法国进行考察。在法国,中方会见了莫里湖市副市长等相关人员,就可持续发展建筑和住宅性能评定进行了会谈,考察了莫里湖市(LesMureaux)政府可持续发展办公楼和住宅区以及法国最大的建筑公司布衣格(Bouygues)公司正在施工的Protege住宅楼,并参观了巴黎新城——拉达方斯新城。

  提到法国,我们马上想到法国的住宅产业化,想到法国的IDI(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想到法国的新风系统,想到法国住宅的靓丽,想到法国的“低能耗住宅”、高性能环保住宅等等。总之,法国住宅技术和设备,在全世界处于先进水平,并正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住宅技术和设备。但提起让人们头疼的“地产泡沫”,却没有法国的“份”。换句话说,法国住宅产业长期以来发展“健康”,正是我国住宅产业希望达到的境界。从法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反观我国住宅产业,会让我们更明智。当然“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经济、金融、税收、产权结构、消费模式等一系列的因素,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的课题。本文只从住宅产业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求对国人有所借鉴。

  战后住宅业发展的3个阶段

  法国共有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1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共有36679个市镇。截至2007年1月1日,全国人口为339万,其中移民人口为49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1%。土地占有密度是109人/平方公里,略低于欧盟平均值116人/平方公里的密度(我国为每平方公里135人)。

  一、法国战后住宅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数量”为目标的住宅产业化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二战后的法国为解决“房荒”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住宅建设。以功能主义等现代派建筑理论为指导,以预制板和工具式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进行了成片住宅新区的开发,被称为“数量时期”。法国抓住住宅大规模建设的有利契机,形成了工业化生产(建造)体系,改变了传统的住宅手工建造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阶段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志,出现了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不通用。

  第二阶段是以“高性能”为目标的住宅产业化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法国住房短缺得到缓解,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反思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区建设,比如,有的住宅区选址不太合理,受到周边交通和工业设施的干扰,居住环境不太安静;有的住宅区和其它功能区隔离,缺乏活力,居民早出晚归,成为“卧城”;有的住宅单体建筑缺乏个性,面貌单调,难以识别;有的住宅区及其周边缺乏相应的公共设施和交往空间等。同时,工程规模缩小,建造量分散,原有建筑构件厂开工率不足,再加上工业化住宅暴露出的千篇一律的缺点,使法国开始寻求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新途径,产业化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了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建筑通用体系”,全面提高住宅的性能(HighQuality,即高品质),由此进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成熟期。为此,法国于1977年成立构件建筑协会(ACC),作为推动“建筑通用体系”的调研和协调中心。1978年该协会制订尺寸协调规则。同年,住房部提出以推广“构造体系”(SystemeConstructif),作为向通用建筑体系过渡的一种手段。构造体系是以尺寸协调规则为基础,由施工企业或设计事务所提出主体结构体系。它由一系列能相互代换的定型构件组成,形成该体系的构件目录。建筑师可以采用其中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组成多样化的建筑(积木式体系)。法国住房部为了评选构造体系,委托建筑科技中心(Cstb)组成由工程师、建筑师和经济师3方面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构造体系进行审批。到1981年,全国己选出25种构造体系。除少部分是木结构和钢结构外,绝大部分是混凝土预制体系,集合式住宅体系略多于独立式住宅体系。构造体系最突的优点是建筑设计灵活多样。它作为一种设计工具,仅向建筑师提供一系列构配件及其组合规律,至于设计成什么样的建筑,建筑师有较大的自由。采用同一体系建造的房屋,只要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造型大不相同。1982年后,法国政府调整了技术政策,推行构件生产与施工分离的原则,发展面向全行业的通用构配件的商品生产,并开发出“构造逻辑系统”的软件,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建筑,不仅能进行辅助设计,而且可快速提供工程造价。

  同时,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于1974年编制了第一个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是通过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空气渗透量来降低住宅的热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该标准经6—7年就已达到。后来于1982年又制定了新的标准,其中除了强调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门窗的气密性之外,同时要对采暖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适当考虑利用太阳能,要求在第一个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再节能25%。

  第三阶段是以“高品质环保”为目标的住宅产业化高级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法国等欧盟国家率先提出城市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能源消耗、水消耗、材料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可持续发展。1998年以后,政府要求在1982年建筑节能标准上再节能25%。2000年1月,法国开始实施“预防气候变化全国行动计划”,同年12月又出台了“全国改善能源消耗效率行动”方案。根据这两项计划,法国政府2000年又通过了建筑节能规范,在原有基础上再节能8%,相对于1974年前住宅的能耗水平,2000年的节能率达到61.2%。

  1995年,法国正式推出“HQE”建筑认定体系,在延续其先进的住宅性能(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高性能住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内涵,提出了发展“高品质环保”建筑的概念。经过10多年的努力,法国已经形成了14个高品质环保住宅的模式。

  平稳发展是法国住宅产业的特征

  理性的平稳发展是1980年后法国住宅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图所示,法国新建住宅的数量,近25年维持在25万套到42万套之间,经过了一个缓慢的下降和上升过程,基本上是从1980年后逐步降低到1993年的最低点,然后从波谷缓慢拉升。经过10年,到2005年突破41万套,接近1980年的高点,没有明显的大幅波动,曲线很平滑。只有1980年、1981年、2005年3年突破40万套。从1984年到2003年,20年期间有1989年为34.7万套,其余年度均为32.7万套以下、25.4万套以上,可以说,基本上在30万套上下波动。

  法国业界已经形成共识,一般认为年建设40万套住宅属于合理的范畴,其中29万-30万套为新购房者购买,2.5万-3万套为有房者购买的第二套住房,3万-4万套为空房,4万-5万套为替代已毁坏的住房。

  高性能、重维护确保住宅产业“精致”

  新建住宅数量基本上是稳定发展,起伏不大,既避免了大起大落而带来的对住宅产业的伤害,又迫使法国的住宅相关产业,走上了“精致”的道路。绝大部分住宅设计合理,质量稳定,性能稳步发展。法国现存住宅中,有35%是1948年以前兴建的,有65%以上的住房是1948年以后兴建,尽管1/3以上的住宅已经是60多年的“风蚀残年老人”,但考察团多次坐车穿越巴黎的大街小巷,也开车两个多小时,到巴黎的郊区考察,却没有国内常见的“破旧不堪、必须拆除”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对新建住宅保持高性能的原则,绝不做建筑垃圾。新建住宅的耐久性能好,许多住宅的建筑寿命可以达到100年,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住宅产业的骨髓,要做就做高性能住宅。就墙体材料来说,法国墙体材料制品大都生产得精致、完美,制品外观相当完整,几乎无裂纹等缺陷,而我国的墙材制品外观十分粗糙;法国烧结制品的吸水率一般都在12%以下,而我国的一般都在20%-30%之间;法国墙体材料强度在20兆帕以上,有的高达40兆帕以上,我国的制品在10-20兆帕之间;泛霜性能方面,法国制品强度高,制品密实,泛霜最多只有一点轻微情况发生,而我国中等泛霜以上的情况在行业内不在少数;抗冻性能国外一般要经过25次甚至50次冻融循环的考验,我国最多只进行15次循环考验,其耐久性能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住宅科学合理的维修。法国在新建住宅时,就要考虑到住宅的可改造性、可维修性。我国和日本住宅性能认定的指标中,也有这方面的要求。法国向来重视既有住宅的维修和改造,对60年以上的老住宅,也是逐步进行维修和改造,比如对于既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浴室的“劣质住宅”,一直在进行改造。劣质住宅在法国也是处于逐步减少的过程中,其占法国住宅总数的比例,1984年为15%,1996年减少为4%,到2005年占法国住宅总数的2.5%,为61.2万套住宅。用了23年的时间,减少了12.5%。

  法国住宅处于树和花的海洋之中。巴黎号称花城,非常注重用树和花等植物,调节住宅小气候,营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重视户外空间的拓展,楼房上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阳台、屋顶花园或露天平台(terrasse),有着各种各样的迷你(MINI)绿地,养花弄草,美化家里的环境,更点缀室外的环境。

  低更新率是避免地产泡沫的关键

  法国2005年住宅存量大约为2450万套,新建住宅为41万套,住宅更新率为1.67%,会谈时,专家也告诉我们,法国近20年来住宅更新率大概在1%—2%之间,长期维持着较低的住宅更新率,避免了住宅产业的大起大落。

  我国近年来,每年新建住宅大约在13亿平方米,存量住宅大约在368亿方米,则每年的更新率大概在3.53%,是法国的2倍多。当前我国“短命”建筑的现象普遍存在,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住宅,现在多数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目前,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远远低于设计寿命50年的标准,而发达国家的住宅寿命一般高达80余年,在法国等国家,百年的经典建筑更是数不胜数。
 
  我国应该像法国一样,在新建住宅时,鼓励高性能高品质住宅的建造,全面提高住宅的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使住宅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在较长时间内得以保持,尽量避免因为住宅性能低劣、功能不合理、外观破败等使住宅大幅贬值,从而面临不到30年就被拆迁的危险。拆迁频繁,虽然增加了建筑业的业务量,但拆除、新建住宅面临着多重的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低更新率和使用寿命长,无论从节能还是节地、节水、节材方面来看,都是最根本的节省,也是最为根本的环境保护措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