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机械工业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快速高效发展。今年1~10月,该省机械行业153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126.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2.32亿元,提前2个月实现今年产销过1000亿元的目标,从而成为该省第一个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
自2000年整体扭亏为盈以来,湖南机械工业已连续7年高速增长。2006年与2000年比,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56亿元增至940.1亿元,增长267%;销售收入由243.2亿元增至859.9亿元,增长253%;利税由15.26亿元增至81.7亿元,增长423%。今年1~10月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又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0.65%、44.70%和178.3%。
湖南机械工业有13个分行业,生产7000多个品种的产品。结构调整中该省把发展重点放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和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上述4大产业2006年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已分别达到67.01%、68.34%和64.96%。在布局上,该省重点引导产业向长株潭衡几个核心区域集中发展,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集群,星沙汽车产业集群,湘潭、衡阳电气产业集群,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等一批产业集群雏形。今年1~10月,长株潭衡4市机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已分别达到72.01%、74.33%和75.78%。
这几年,湖南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结构调整中得到大幅提升,如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传统工程机械装备向现代工程机械装备的跨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实现了由交直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跨越;超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实现了由高压向超高压、特高压产品的跨越。行业的新产品产值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今年1~10月,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3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4%。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械装备制造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机械装备制造业被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全省重点发展的14个产业有4个在机械行业;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双百工程”中的112个重点项目有28个在机械行业。一批地方性产业政策相继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均于今年发布实施,《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实施意见》也在加紧制订中。
高速成长的湖南工程机械制造业
2006年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44.9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0.48亿元,实现利润14.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75%、39.90%和103.30%。200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000年19.6亿元的6.6倍多,6年增长563%;今年1~10月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已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短短几年间,省会长沙先后崛起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3家优质上市公司,形成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独有的产业景观。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的中联重科,是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经营基地跨长沙、常德、上海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上海工业园和混凝土机械生产基地、工程起重机械生产基地、高等级公路施工与维护机械生产基地、城市环卫机械生产基地、卫星导航电子生产基地、汽车专用底盘生产基地、基础施工机械生产基地等“六个产业园区”和“七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公司成立以来保持着年均60%以上的发展速度,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的产品,产品类别之齐全超过同行业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2006年,中联在全球工程机械排名中列第24位,利润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等荣誉。
中联重科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科研和技术攻关底蕴深厚,设计、试验手段先进。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0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78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8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1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三一重工生产的HBT90CH超高压拖泵在这里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的施工高度,刷新了自己5年前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的单泵垂直泵送406米的世界纪录。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高度成为已经封顶的世界高层建筑的新高,超过了目前屋顶高度世界第一、总高度达480米的中国台北101大厦。该中心混凝土工程总方量为234500立方米,地面(±0.00)以上混凝土方量为99800立方米,最大泵送高度达到492米。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结构采用了强度等级为C30~C60的混凝土,其中屋顶周边桁架内部均灌高流态混凝土。三一超高压拖泵以40个小时不间断浇筑主楼底板30000余立方米混凝土的泵送能力,保证了施工的高效率,并且在主楼封顶时,单泵将混凝土垂直泵送至492米。除超高压拖泵外,另有8台三一设备参与了该工程的基础浇注,顺利完成三天两夜连续浇注15000多立方米混凝土的任务。
三一重工现生产25大类120多个品种的产品,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港口机械等。公司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拥有授权有效专利334项和50多项核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8月的山河智能,是以中南大学为技术合作单位,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公司秉承“修身治业,兴企强国”的核心理念,在创始人、董事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华老师带领下,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持续创新,在大型桩工机械、小型工程机械、现代凿岩设备三大门类装备中成功开发出几十个品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工程机械产品。在“自主研发、精益制造、诚信经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批量出口到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河智能是我国体系建设最完善、最现代化的小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桩工机械生产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企业”。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山河智能时,对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贸易与国际项目合作、产学研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快速提升的湖南电工电器制造业
近几年,湖南在电工电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风电、核电设备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变压器类产品电压等级由原来的220kV上升到500kV、750kV、1000kV,甚至达到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1200kV,连上4个台阶。分别以湘电集团、衡变公司为核心,在湘潭和衡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电工产品集群。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我国电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生产基地。1999年底,企业集中主业部分的优良资产,联合北京地铁总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7月成功上市。2007年公司更名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43亿元,拥有分公司6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公司10个。
公司先后开发新产品1000余项,其中100多种重大新产品开创了中国第一。如第一套船用动力推进设备、第一套地铁车辆电机电器成套设备、第一台108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等。近年来,公司集中发挥电气牵引技术、舰船电力推进技术和电动车辆制造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优势,着力推行“4+2”发展战略,力图打造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
2007年,公司加大风力发电、大型水泵、城市轻轨、电动汽车等四大新兴产业建设力度。麓谷总装基地、宁乡铸造基地、永磁风力发电机制造基地进入紧张施工阶段;投资1.5亿元的风电总装基地已顺利竣工投入使用。2兆瓦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系统集成技术、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两台2兆瓦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内蒙古卓资风场成功安装调试、并网发电,目前已签风电整机合同20亿元。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作为特变电工的控股公司,衡变通过近7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超、特高压变压器类产品制造的骨干企业,是我国变压器行业四强之一。自2001年以来,衡变先后投资了6亿多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建成了“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厂房和超、特高压试验大厅,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和试验设备。2007年公司将再投资4.4亿元进行第三期技术改造,以完善1000kV特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及±800kV直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条件。
目前,衡变公司变压器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达到1200kV,其中500kV产品的制造水平进入行业前三强,750kV特高压电抗器制造水平居国内第一,国际领先。2006年12月27日,衡变承担了中国首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湖北荆门站4台20万kVar/1000kV电抗器制造任务,显示了公司在我国特高压领域的突出地位和实力。
湖南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2年的湖开,是我国大型电气制造骨干企业之一,核心业务包括输配电、高低压电器、电站设备、石油储运设备制造等。企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兼收并蓄,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通过走自主创新发展和引进开发吸收并行的研发道路,紧紧把握科技发展脉搏,形成了高起点、高效益发展的良好格局。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制造、装配和检测设备,形成了完备而强大的钣金、机加工和喷涂生产能力;通过运用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使内部管理高效、有序;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推行电子商务,正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通过培训和引进各类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保证企业拥有长久不衰的竞争力。
蓬勃发展的湖南机械工业人才“生产”基地
除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与机械行业对口的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以外,这几年湖南机械行业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等正为行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适用新型人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历经半个世纪,该院已发展成为以机电制造技术为主,电子信息、财经、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已向社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3万余名。学院分新老两个校区,占地1031亩,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原值8000万元,馆藏图书60余万册。教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高级技术职务和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150余人,客座教授15人,且90%以上专业教师为“双师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现代设计艺术系、商贸旅游系、成人教育部等七个系、部,开办有全日制专科专业27个,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728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400余人,专兼职教师300余人,“双师型”教师百余人,国家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是湖南省数控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制造与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南省中小企业示范性培训基地。学院拥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六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工作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院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南省青年职工培训基地”。学院从创办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培养了40000多名毕业生,目前在岗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就有700多人,其中不乏像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能大师董日中、牟密等顶尖级技能人才,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院设有机械系、电气系、经管系、计算机系和公共课部,拥有电工、电子、电力拖动、机械、物理、金相、液压、公差等完善的实验室和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学院的另一重要职责是为在职职工培训,现在每年的培训人数在8000人以上。通过不断的培训,使企业在职职工的技术素养、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稳步攀升。
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具有技师培训资格的省属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8年,主要承担培养技师和高、中级专业技能人才的任务。学院位于邵阳市宝庆东路,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6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0人,中级职称教师170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院建有完善的学生公寓、计算机中心、数控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各类实验室、语言室和学生活动中心等先进教学和生活设施;10000平方米的实习工厂可容纳2500余名学生在校实习。学院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称号,同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湖南省示范技工学校”称号,2004年、2007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