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节能减排:国际化工巨头在行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石化新闻网
核心提示:节能减排:国际化工巨头在行动
  当碳排放法规正在全球范围内热议之际,国外化工巨头和工程公司已经在积极行动应对挑战——开发和应用可提高能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而用创新技术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化工公司的“重头戏”。

  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美国化工理事会(ACC)称,美国化工行业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早已采取行动并居领先地位。自1974年以来,美国化工行业单位产量的燃料和电力消耗已经减少了53%。

  前不久,ACC颁发了2008年度责任关怀之能效奖,表彰在提高能效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公司。ACC理事长兼CEO卡尔·杜利表示,2008年美国化工公司实施的56个节能项目每年可节省能源18.9万亿英热单位,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0万吨。

  杜利表示,今年的获奖者进一步表明美国化工行业正在应用新的技术来节省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节能和减排,同时还用所提供的产品让消费者同样做到节能减排。

  化学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年与1990年相比,欧盟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不变,但化学品产量增长了60%,这意味着欧盟化学工业的能源消耗以年均3.6%的速度在下降。

  ICCA还称,2006年日本化学工业的单位能源消耗比1990年下降82%,巴西化工协会ABIQUIM的成员单位在2001~2007年期间也已将总体能耗降低了25%。2007年,巴西化工公司消耗的50%以上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韩国的知名能源化工企业SK集团在论坛期间也表示,SK在发展能源和化工的过程中,一直注重绿色理念,并向合作公司转让环境经营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致力于开展供应网环境管理项目,把原有的炼油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加环境友好型的结构。SK能源社长具滋荣预测,在2030年80%能源都是来自碳能源。

  在酶制剂和微生物领域产品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丹麦诺维信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对生物燃料行业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生物燃料行业在中国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化工巨头致力推动节能减排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实施节能战略。巴斯夫环境健康与安全(EHS)中心负责人、全球气候保护官迪森表示,热能联产、生产工艺能源优化以及能源结构改变等措施的实施,使巴斯夫在2002~2008年的能效提高了22%。“我们当前正在对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进行评估,未来3年,我们将重新审核这些装置潜在的节能和减排能力,这些装置约占该生产基地能源消费的80%。”

  德国赢创工业公司也表示,通过优化操作运营(OPEX)的能效管理系统,赢创旗下的29个化工生产基地潜在的节能效率可高达20%。赢创工业OPEX项目负责人克雷斯表示:“赢创的OPEX团队系统地分析了相关生产装置的节能潜力,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如多效重复使用冷却水等。通过应用能效管理系统,整个集团每年可节约2000万欧元以上的能源成本。”

  根据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经验,化工企业要提高能效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改进现有工艺、保证新工艺的商业化应用、回收废物、投资可再生材料、推出节能产品。陶氏化学全球研发业务高级战略负责人帕特以及陶氏化学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班赫兹指出,化学工业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

  化工行业近年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广泛采取了先进控制和优化(AC&O)措施,在此基础上,工程师们可以对整个工艺过程创建一个预测模型。与传统的工艺控制技术相比,新技术涉及了监控和操作部分。采用了AC&O技术后,陶氏化学在装置产能提升了3%~5%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反而下降4%~6%。

  从2005年开始,陶氏出资800万元人民币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推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旨在促进化学及其相关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陶氏与国家环保总局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利用陶氏全球化工工艺及其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中国化工、印染、酿造、电子、食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2006年的试点企业审核结果表明,21家试点企业共实施了700多个清洁生产方案,获得经济效益3600万元人民币,同时污水减排167.6万吨,废气减少2400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减少667.2吨,节电276.7万度,节水372.8万吨以及节煤10.8万吨。

此外,陶氏还承诺改进自己的能源利用情况,发展替代能源,以及解决由化石燃料消耗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在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陶氏倡导未来10年把能源利用率提高25%。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陶氏提出在2006—2015年间,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减少2.5%。

  环保与节能双管齐下

  美国化工巨擘陶氏化学称,做好建筑物的保温是最省钱的节能方法。该公司负责北美市场的业务总监迈克·康特纳文斯基认为,住宅和商用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是防止能量损失,保持室内气温恒定的最有效措施。

  为此,今年陶氏化学推出面向商用建筑物的THERMAX Wall系统。它与传统的石膏及石棉保温材料不同,能够有效防止墙洞或墙钉引起的热量损耗及空气渗透。此外,陶氏还将聚苯乙烯泡沫结构隔热材料引入民用建筑市场。陶氏今明两年还将投巨资对其北美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生产线进行工艺改进——采用不破坏臭氧层的发泡剂,以此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一半。

  诺瓦化学公司今年也面向建筑行业推出一种名为Elemix的混凝土添加剂。该公司建筑业务副总裁托尼·托瑞斯称,这种添加剂有助于开发商达到建筑节能标准。他介绍说,在混凝土中均匀加入这种产品后,不仅有助于减轻单位体积的质量,而且能保证其结构强度及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能效、降低建造费用,并提升建筑物的抗裂纹性及环保性。

  美国专用化学品公司亚什兰也推出了极具特色的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如生物基树脂配方Envirez产品,以提升建筑物的环保品质;其另一种基于大豆的无甲醛黏合剂,可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等材料。 亚什兰功能材料业务负责人表示,亚什兰的许多产品可帮助用户的建筑和建材达到不同的绿色等级。由于看好绿色建筑市场前景,亚什兰还将开发更多的技术和产品,以减小该领域的环境印迹。

  能源管理方案应运而生

  去年6月,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推出了新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向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进而帮助客户提高能效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新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中融入了霍尼韦尔公司的“能源仪表盘”技术,可以使用户建立节能和减排的具体目标。霍尼韦尔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向市场出售这种新的节能技术。

  霍尼韦尔过程解决业务部门负责全球营销和战略的副总裁查泰勒表示:“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日趋严格的管理法规,使能效成为加工业正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了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我们可帮助生产商建立整体能源管理方案,实现能源成本节省最大化。”

  化工巨头关注建筑节能保温行业

  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从保温隔热材料技术,到零能耗建筑、被动式建筑,新型聚合物在建筑保温、节能领域正发挥着以往任何材料都难以企及的的重要作用。

  气候保护与人文环境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不仅有助於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建筑保温技术的改进及被动式房屋的建设还将极大地改善家居环境。

  在2009欧洲国际聚氨酯展会上,德国拜耳公司材料研究部将展出大量聚氨酯新产品及其应用。今年拜耳公司将集中开发最新气候保护性产品,主要将聚焦於阻燃产品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拜耳BaySystems系列产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可用於汽车、建筑和冷冻等不同行业。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下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统计,全球用於供暖的能源消费气体排放量占建筑物整体排放量约20%。

  拜耳公司针对这一领域开发出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降低能源消费,减少碳排放。拜耳公司最近将在印度新德里附近建立设计为零排放的自用办公室和展厅,比该地区同样建筑物节省能源耗费达70%。这种经济生态建筑物是拜耳研究发明的第一座气候新概念办公大楼,适用於全球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陶氏化学是全球建筑节能保温材料领域的领导者之一。陶氏化学最近发布的2015年可持续化学目标致力於通过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及挑战的相互结合,发现、推出和提供各类解决方案。可持续化学注重在各类产品及工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效运用资源,尽可能减少能源足迹,改善环境质量。

  针对这一目标,陶氏美国正在开发一种名为“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s,BIPV)的太阳能采集技术,既可用作建筑的外保护层,又能用来发电。此类新产品与技术将太阳能发电材料直接整合到诸如屋顶系统、外墙板和封檐底板等建筑材料的设计之中。

  陶氏公司介绍,陶氏在意大利帕多瓦市协助改造了一座“被动式建筑”(PassiveHouse),该建筑与改造前相比共降低了92%的能源消耗。

  从每个细节提升节能效率一般,建筑隔热材料主要考虑到墙壁和屋顶的节能。事实上,建筑节能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

  最近,位于柏林的德国建筑技术研究所已经正式批准巴斯夫生产的三种聚苯乙烯— Styrodur3035CS、Styrodur4000CS和Styrodur5000CS可作为生产建筑用多层基础板的塑料原料。这是首例批准的绿色环保、利用2-3层的挤出硬质聚苯乙烯板(XPS)作为承重隔热基础板建筑材料。多层板材StyrodurC的压力强度可达到严格的、高品质建筑材料的要求标准,并且是一个成本较具竞争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