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武汉建工坚持改革闯出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3-2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建筑时报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武汉建工坚持改革闯出新路
      2004年3月,武汉建工集团从汉口南京路搬进了坐落在武汉财神广场的新大楼。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传统型的国有地方大型建筑企业在艰难“转身”过程中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武汉建工是湖北省知名建筑企业。如同一般的国有建筑企业一样,武汉建工成立于建国初期,1983年,由建工局建制改为企业。1992年组建为企业集团,有26家企事业单位,3万多职工。1994年被建设部、武汉市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可以说从那时起,集团开始了进行国有大型企业整体改革的探索。武建集团冷静分析了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作为一个历史较长的国有企业,虽然屡建奇功,但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发展显得步履艰难。怎样通过改革寻求一条生存之路,如何改造传统的僵化的体制,激活发展动力?这些课题摆在武建人的面前。他们仔细分析了自身的发展定位,最后得出结论:与其在困境中等着救助,不如大胆地进行体制上、结构上的改革,闯出一条生路。

      体制改革,武建人首选在母公司身上“开刀”,在总部层面上“动土”。他们发起组建了武汉建工股份公司。新公司虽由集团控股,但独立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确立了地位。通过组建和运转,他们集中了集团内的优质资产、优秀人才和精良的装备,使这家股份公司很快具有了强势企业的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特级资质,实力相应得到增强。由此武建集团初步尝到企业股份制改造,多元投资的甜头。第二步,武建集团开始对子公司进行全面改制。子公司的改制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改革的难点。武建人走了几步棋:一是坚决实行专业归并,调整结构。

      传统的同类型产业如商品混凝土、机械设备、构件公司往往重复分布在几家企业中,经归并后,集中了生产要素,盘活了富余的土地、厂房等资源。二是对子公司改革,原则上实行“整体转身”。一个公司内原则上不搞有先有后,不提“把职工剥离”的口号。让一线职工与企业领导一起参与企业改革,让“二层次”与“三层次”单位一起到市场的海洋中寻找出路。三是由母公司调集资源承担改革难题,付出一定代价帮助子公司消化历史包袱。为此,集团先后出资5亿元,安置一部分职工,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一般职工的“震动”。四是全面改制后,集团和股份公司与走上市场的改制企业建立了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每年定期召开的企业文化联谊会等形式经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造就一种既是“对手”更是朋友,不但要扶上马,更重送一程的氛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集团所有的子公司全部改制完毕。这些子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多样性。集团只对这些企业保留相对控股或参股地位,但最多不超过15%的比例。这些单位的党群组织及隶属全部归地方。改制后的公司就位后,有不少立即各自分别对所属的“三层次”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又形成了一批小而活的新型企业群体。

    武建集团经近十年的改制,目前所属的企业主要是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1家,共2000多人,年经营规模每年增长15%,年均创税超过亿元,企业净资产增长66%。2006年年初,集团所建工程喜获2个”鲁班奖”。今天,武建人的改革仍未停步,他们正在积极引进高端的战略投资者,努力把武建股份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建筑企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