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江是盘桓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那么矗立于长江之滨的江苏沙钢集团,就是镶嵌在巨龙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0年前,她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轻轻叩响了通往钢铁世界的大门。30年后的今天,沐浴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沙钢已成为拥有总资产38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超400亿元,年产铁、钢、材能力均超千万吨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跻身于全世界23家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行列。
崛起于扬子江畔,扬威于四海之内。沙钢创造了中国钢铁业的一个奇迹,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民族钢铁产业的新路子。这得益于建厂30年来坚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登攀的企业精神,得益于主动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领航、科技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的理念,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锁定在科技进步上,坚持定位国际一流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铸造了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新钢城。沙钢先后荣获“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江苏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环保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下面是沙钢2005年与2001年对比的一组有关数据:企业总资产从101.92亿元增加到364亿元,增长2.5倍;厂区面积从5.64平方公里扩到10平方公里,增长0.77倍;炼铁产量从85万吨增加到789万吨,增长8.23倍;炼钢产量从253万吨增加到1045万吨,增长3.13倍;轧材产量从413万吨增加到771万吨,增长0.86倍;销售收入从112亿元增加到405亿元,增长2.59倍;实现利税连年稳定增长。
这组数据从不同的侧面演绎了沙钢持续、高效发展的鲜亮轨迹,展示了中国民营钢铁企业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独特风采,折射出了沙钢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理性之光。
沙钢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不断构筑和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形成六大综合优势:一是综合实力优势。主要工艺装备全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年产铁1100万吨、钢1500万吨、钢材1500万吨(其中热卷板450万吨),冷轧不锈钢薄板40万吨、镀锌板15万吨的生产能力。2005年,沙钢经济总量在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列第29位,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名列第二位,在江苏省民企中名列第一位。
二是品种质量优势。“九五”以来,沙钢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结构调整和新品研发,随着650万吨钢板项目的全线贯通投产,生产结构从短流程向长、短流程结合转变,钢种从普钢向优特钢转变,主产品从长材向扁平材转变。现在,沙钢产品优钢比达45%左右,优质高线形成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规格,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优线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主导产品实物质量均获国际先进水平金杯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高科技含量热轧卷板畅销国内外市场。
三是循环经济优势。沙钢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理念,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废渣、蒸汽、焦化副产品等全面回收、综合利用,每年产生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四是发展空间优势。沙钢位于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国内钢材消费热点地区,钢材销售半径距离短,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五是民营企业体制优势。沙钢依托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这个平台,利用政府部门省级开发区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体制新、运作机制活、工作节奏快、投资环境好的优点,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吸纳人才,形成创新发展有利条件。
六是区位环境优势。沙钢滨江近海,拥有7公里长的长江深水岸线,建有年吞吐能力6000多万吨的长江货运码头,还与京沪铁路、沪宁高速毗邻相接,水陆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完全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发展钢铁产业的理想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已形成的综合实力为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为此,沙钢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总体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科学研究,反复论证,认真制订了沙钢“十一五”规划和“十年框架”的发展构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五年规划、十年框架”的实施,努力将沙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名优特精品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与环境和谐友好的绿色钢城,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力争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奋力挺进世界500强。
心有多高,未来就有多远。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志存高远的沙钢,定然能劈波斩浪,驶向胜利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