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享誉京城---记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项目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山东工人报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享誉京城---记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项目部

      2006年8月,建设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安全质量工作会议时,组织人员观摩参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在建工程。选中的样板有2个,一个是2008年奥运会主体工程,有“鸟巢”之称的奥运体育中心主场馆,一个是由中铁十四局隧道分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换乘车站。

  站在地铁站拱顶下宽大整洁的站台上,看着国家建设部的领导、建筑专家们赞许、肯定的目光,听着参观人群啧啧称奇的评价,环顾纵横交错、鬼斧神工般的地铁结构,项目经理梁晋水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欣慰笑容:历经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夺取工程全面胜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更为重要的是,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标志着中铁十四局集团在群雄逐鹿、竞争激烈的首都建筑市场已经牢牢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占一方市场,育一批人才”的经营战略目标。

  2003年,中铁十四局集团一举中标投资2.67亿元的北京地铁黄庄车站工程。抱了这么一个“大金娃”,十四局集团的领导却面色凝重,笑不出来。

  北京地铁四号、十号线是2008年奥运会的配套工程,而黄庄站又是四号线和十号线控制工程期的“咽喉工程”。黄庄车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和知春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为地铁四号线与十号线的换乘站,两线在此站呈十字交叉通过。黄庄车站设计为双层三拱两柱式结构,设有6个出入口、4条换乘通道、4组风道及3个消防疏散通道,宛如一座大型地下立交桥。车站建筑面积2.5万平米,仅钢材就要3万多吨,其规模相当于3个普通地铁站之和。

  黄庄车站不仅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异常复杂,而且两线车站之间、不同施工工法之间、建筑主体与附属结构之间接点众多,受力体系转换与地表沉降难以控制。这种复杂条件下的交叉车站暗挖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更有甚者,车站地处“中国硅谷”中关村核心地带,施工干扰大,安全文明程度要求高,地上车流如织、高楼林立,地下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缆线等管线密布……为此,国内专家称其为:“结构最复杂、工期最为紧迫、规模最大”的地铁车站。

  面对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中铁十四局集团沉着应对,调兵遣将,组成了以时任隧道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谢晋水为首的团队决战黄庄。

      人才培养提供“核动力”

  肩负重任,北京地铁黄庄站项目部自进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三出一低一高”的管理目标,即:出人才、出成果、出精品、低成本、高效率。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有活力的能动因素,“以人为本,和谐共处”被项目部奉为人文管理的重要理念。走进黄庄车站项目部,有关公司精神、企业标志、企业经营理念的标语、标示,以及中央领导视察的图片、警示标语等等举目可见,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项目部还制作了宣传栏、宣传灯箱,设立了“科技之光”、“文化园地”、“企务公开”、“信息快报”等专栏,供员工们参与和学习。项目部专门为三个工区作业面设置了保温桶,每天派专人送开水;员工宿舍内配备了床头柜、床头卡、电风扇、防暑降温物品;为每位员工办理了各种保险,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查体;食堂聘请了有资质、有经验的厨师主厨,一日三餐饭菜花样翻新……所有这些,不仅陶冶了员工的情操,解除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更激发出了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在黄庄车站项目部,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你可以拒绝学习,你的竞争对手不会。”项目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员工”活动,成立了由经理谢晋水任组长,14位技术人员参加的科技攻关组,研究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他们还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地铁专家成立专家顾问组,定期给员工讲课,经常组织员工“走出去”,到兄弟地铁建设单位参观学习,让员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项目部还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倡导互帮互学,使员工的技能逐渐由单一型向全能型、复合型转变。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人人争相学习”、“人人自主学习”、“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在项目部渐成时尚,由此也造就了一大批施工管理、技术人才。项目经理谢晋水因其杰出的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而为业界所关注,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的座上宾;项目总工王华伟已锻炼成为地铁建设的“武林高手”,拥有多项创新成果;项目副经理解秀涛等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上逐渐“出神入化”;就连年仅23岁的工区技术主管冯振鲁和不满28岁的项目副总工程师苗恒志,也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今年6月,黄庄车站项目部青年突击队被北京团市委授予“优秀科技攻关型先锋青年突击队”称号。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他们夺得了地铁十号线施工质量、安全第一名,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前不久,他们又被授予“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科技创新出神奇

  黄庄车站工程的神奇还在于科技创新的力量。开工之初,项目部一班人对施工的主攻方向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此复杂和困难的施工项目,没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科技成果,是难以完成的,科技创新是攻难克险的法宝。

  经过科学论证,他们大胆地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黄庄站初步设计方案为先盖挖施工两端风道,然后由此进入主体暗挖施工。但中关村大街是京城的大动脉,车流、人流高度密集,经测试,每小时仅车流量就达4788辆。盖挖施工对地面环境干扰大,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此,项目部提出了由盖挖改暗挖的方案,经建设、设计、监理部门同意后实施,提高了安全系数,加快了施工进度。
  黄庄站的结构施工范围内有56条各种管线,最粗的自来水主管直径达1.4米。无论是自来水管道、煤气管线,还是电力隧道、电信管网,施工中任何一点闪失,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大管棚的作用机理与施工技术”研究,率先在北京地铁十号线主体施工中,采取纵向独头钻进126米的直径159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增加地层的刚度,减少管线下沉,为下道工序的暗挖支起了一个强大的“保护伞”。这一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了国内长大管棚施工的新纪录。

  为解决科技攻关中的一些难题,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施工中,项目经理谢晋水与许多在京的地铁专家成了莫逆之交。到目前为止,整个项目工程共进行大的方案研究和工艺改进60多项,已完成的科技开发和重点技术13项,其中有5项关键技术正在准备省部级科技鉴定。

  时值2006年金秋,黄庄车站工程已进入“决胜年”的最后冲刺阶段: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形象进度80%,车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内实外美,光洁如镜,被中铁建筑总公司质量专家誉为“一流的施工水平”,业主则将其作为施工样板在全线推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项目部以其扎实硬朗的施工风格和文明和谐的工作作风,在京城树起了建设铁军、文明之师的良好企业形象。北京地铁黄庄换乘车站这个即将面世的一流精品工程,将使他们享誉京城,在中国地铁建设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