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徐工重型目标:致力于做强混凝土泵车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16  来源:徐工重型  作者:徐工重型
核心提示:徐工重型目标:致力于做强混凝土泵车产业
      即便是一个看热闹的外行也看出了一点门道:2007年必定是混凝土泵车的发展年。有专家不断发出利好预测,在未来三五年内,仅泵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辆以上,到2010年将达到2000多辆。而在2006年,仅国产混凝土泵车销量就已超过预计销量的50%,达到了1800台以上。而混凝土泵车制造商2007年的预期也空前的好,国内前三强企业纷纷公布全速提升产能的计划,与2006年相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重型分别将全年目标提高了32%、51%、150%。

      稳进:跻身三甲之列

      从2003年国家发布取消124个城市混凝土现场搅拌政策指令以来,混凝土泵车开始从臂架机械产业中亮出,在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下,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进入中国的冷门产品在短短2、3年时间迅速被中国吸纳和接受。由于进入较早,营销政策灵活,一些民营企业已从中掘到了第一桶金。到目前为止,从事混凝土泵车制造的厂家已有20多家,由于企业进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市场的增长速度,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配置越降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概念性的新品配置开始出现,区域促销活动越来越多,价格策略变化多端:在上海、北京等竞争烈度最强的区域,有的厂家已将首付款承诺到20%,而且还有零抵押、低质保等按揭优惠。

      徐工重型是从2006年开始崭露头角的,并非因为市场营销战术上有多少出奇之处,其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非常单一,就是一对一的产品+服务。与同行业相比,徐工重型泵车的付款方式甚至经常被用户评价为"死板"。而且,在2002年泵车业务重新归入徐工重型时,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理由之一是"徐工重型的起重机太强大",理由之二是"泵车市场粥少僧多"。

      徐工重型总经理张玉纯看到了同样的问题,但角度不同:"我们拥有业内最强大、深厚的臂架机械核心研发技术,在结构件焊接等核心制造技术方面拥有业内技艺最精湛的产业工人"。"泵车的发展机会多,目前还只是处于市场成长的最初阶段,就像2000年时的起重机市场,过程中有很多改变格局的机会"。

      2006年,徐工重型连续推出了常规产品以外的新品40米、48米和52米泵车,40米等新品因其独特而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同行的竞相仿效,而同时,徐工重型一直低调而深入的专业化营销、服务模式逐步成熟并显现成果,一对一的销售与服务捆绑跟单,利用用户所在区域集中的优势,将充沛的人员、车辆以及备用泵等服务资源予以对应分配,既保证了全过程的定期回访,也保证了迅速响应服务需求,同时公司本部高级服务工程师、代表处服务人员、区域维修站服务人员随时待命的服务联动模式,使徐工重型服务得到了用户"不仅能迅速到位而且能高效解决问题"的好评,逐步实现了在市场上先是局部区域的单台进入,接着是一个一个地区用户的认可。在江苏、山东等城市,甚至达到2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行业统计报表中,徐工重型开始从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其它项,跃升到行业前三甲之列。

      目前,徐工重型混凝土泵车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延续了2006年销量节节攀升的趋势,而且在元月收官之时再创新高,实现了350%的增长,单月发车更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同时,HB40混凝土泵车通过了欧盟CE认证,更高米级的混凝土泵车产品正在紧张研发试制阶段。随着公司技术研发、工艺制造、营销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徐工重型混凝土泵车已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核心:瞄准高端品质

      目前,国内多个有实力的厂家均实现了泵车的臂架自制,而且在设计、分析软件应用、结构件设计、液压系统设计、安全防护等等方面均趋于同质,泵车的研制技术到了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阶段。对此,每个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企业向更高米级拓展,以夺取"最高"的美誉,有的企业往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方向发展,以赢得用户的赞誉。

      为了突显自身的优势,徐工重型依托在大型臂架机械研制方面的专长,将所有资源集中在提高泵车品质上。

      徐工重型现已拥有了37米到52米5种型谱16种型号的混凝土泵车,立足这个基点,一方面集中精力培养泵车基础技术的系统优势;另一方面集中精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产品,力求将其品质、性能做到最优、最具差异性。
 
      在选购核心进口配套件时,均以世界级最优为标准,选择的板材为瑞典进口的700、900、960细晶粒合金高强钢,该钢材塑性好,折弯180度均不会开裂,而且重量轻;管、阀、接头、滤油器、分动箱、回转支承、减速机等等均采用进口,有效保障了整车作业时的高可靠性表现。

      强化整机重心的合理设计,确保整机稳定性。在行业底盘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上车整体布局至关重要,徐工重型依托自己独到的匹配技术,通过对布料杆截面和结构的优化,合理利用材料,在保证臂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轻布料杆的自重,从而提高整机的作业稳定性。对回转连接部位采用加筋式结构,借助有限元分析和结构应力试验,完善和优化结构,减少应力集中,全面强化了臂架运动过程中的可靠表现。

      据徐工重型泵车研究所所长徐怀玉介绍,泵车用户的专业性相当强,而且这些用户群体都相对固定在一定的圈子内,对技术发展、产品配置、品质表现都有非常深入和专业的了解,所以尽管行业内各种概念性新品不断涌现,但徐工重型始终强调基础研究,强调技术的成熟性,在推出新品或改进老产品时,追求循序渐进的推进,按照传统观念的4米高度向上提升,从各种试验数据及性能参数上分析确保每一款产品均为成熟产品,这一切为企业泵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锁定:降低使用成本

      徐工重型的泵车产业之所以得以快速成长,源于企业始终高度关注用户的使用成本,故在产品改进上,锁定的重点在提高效率、减少消耗、安全防护上。

      随着施工工程工期的加紧,用户对大泵送量、高耐磨、低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企业加紧研制争相推出大缸径、超大缸径的产品,最新推出的尝试型新品缸径已达到了Φ260。徐工重型重点深化缸径230MM、行程2100MM的"大缸径长行程超强泵送"的成熟型产品的运作效率,出料通径采用从Φ230经过Φ180-Φ150,最后过度到Φ125的四级变径,降低了出料阻力,提高了吸料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对中心泵送单元进行了优化设计,分配阀采用高耐磨铸钢型嵌套式自动补偿S型阀,加大了眼镜板的直径,眼镜板与浮动环间隙自动补偿,完全消除漏浆,减少了堵管以及混凝土对臂架的冲击。

      液压控制系统的每一项设计都充分展示了在高效节能方面的独具匠心。像获得专利的闭式SN控制系统、SN系统应用,换向泵、摆动油路和主油路等等均体现了提升部件、整机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的设计理念。

      高强度、大容积泵送料斗的改进运用,更减少了积料。搅拌带自动反馈功能,有效保证搅拌马达和油泵的高效运行;整机采用自动集中润滑,更延长了整机使用寿命。在安全防护上,共设计了包括发动机过载、低速保护、主泵过载保护等六大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整机的安全使用。

      此外,在一些先进技术的使用上,徐工重型的设计人员有取有舍,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效率的情况下,徐工重型泵车排量调节并未盲目依赖电控,还设计了手动模式,以保证电磁干扰大的时候能够及时调节,保证泵送质量。结合用户需求,完成了新型自动反转装置、分动箱挂接装置、双工作液压油缸等10多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像前伸缩后摆动型支腿结构的设计运用,更便于在狭窄的工地上施工。

      由于在产品改进方面建立了技术、服务、用户"绿色通道"反馈制度,系统收集了市场上各类产品的使用状况、细节表现、用户反应,经过多轮改进和加强焊缝超声波检测、臂架、结构件焊接尺寸检测、改进泵送打水调试等试验手段,臂架的可靠性、稳定性等等均得到全面提升,有用户评价"比进口臂架还好"。

      常州先达路桥公司商品混凝土分公司卞勇光副总经理一提到徐工重型的泵车就非常高兴:我们发现徐工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性能全面,比如其他公司泵车的折臂只能上不能下,致使工作容易留有死角,而徐工的泵车就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折臂能上下挥动,单独操作,不会出现死角问题。如果操作娴熟,徐工的机械很好用的。

      持续:专业制造升级

      2005年徐工重型新型的泵车结构分厂、装配中心交付使用,泵车产品彻底从起重机制造系统中剥离出来,与泵车研究所、泵车营销分公司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的闭环系统。

      泵车制造中心的工人、技师,大部分是徐工集团下属徐州混凝土机械厂的老员工,还有一小部分是从原起重机系统抽调出来的员工,这部分员工都具备成熟的结构件焊接经验,其中大多为历届徐工焊工比赛中高居榜首的佼佼者。

      为了将泵车产业逐步做大,并切实保证产品的制造品质,徐工重型将技艺精湛的技师和学徒级员工组队,轮流派往市场回访用户,并组织参加大型工程机械展会,悉心学习和体会进口产品的制造水平。

      随着批量的不断增加,徐工重型在泵车方面的工艺技术、检测手段日趋成熟,并且实施了质量"反推法",即对在任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刻反推至上线,即便是最后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反推到各装配单元、结构焊接单元、下料单元,追溯到责任人,对涉及到的技术文件质量、工艺手段、装备能力、人员技能和责任心等问题均有相对应的标准规范和处理规定。

      目前,徐工重型还在持续加大对泵车的各项技改规划,新引进的第二台进口五面体加工中心已安装完毕,进口数控对镗加工中心、数控车等十几套大型高端设备已陆续就位。这些均为持续提升泵车制造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