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这样锻造出来的
——来自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报告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当中国这艘巨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浩瀚大海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到处是推土机摧枯拉朽的轰鸣,到处是开拓者冲锋陷阵的身影。金戈铁马,填海移山,各行各业,如火如荼,一篇篇最新最美的文字,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如洪波涌起。世界东方的天空下,风云际会,遍地英雄。
中国的混凝土业,虽说只有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如同大河东流,波涛汹涌的改革开放事业,一样是群英荟翠,一样是星汉灿烂。当一幢幢高耸如云的搂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当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工程如期顺利地通过验收,其在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的高效优质混凝土及其生产高效优质混凝土的企业,便被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这是一个谱写神话的年代。
这更是一个创造英雄的年代。
一
深圳,福田,北环路南侧,安托山下。
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就驻扎在这里。
2007年6月和7月间,受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协会的邀请,为《中国混凝土行业20年》征文活动撰写关于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报告文学,我多次来到这里,来到安托山人中间,和两鬓斑白的老专家对话,和“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家”、公司董事长交流,和工程技术人员、营销经理、运输司机、机械维修师傅座谈;在生产现场,在总控室里,在宿舍楼前,在文化墙下,我一次次地接触和熟悉安托山,又一次次地感受和思考安托山。我在想,安托山牌混凝土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从无人问津到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认可,并拿下两项全国第一,2004到2006年连续三年年产量超过百万立方米,其品牌究竟是怎样锻造出来的?我又该怎样去采写安托山人为繁荣和壮大中国混凝土事业而矢志不渝、奋发拼搏的精神风貌?
我迟迟没有动笔。
我在寻找安托山的晶核。
我在等待对于安托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变。
寻找和等待中,我翻开了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历史。
二
1997年,当时的深圳市安托山片区,棚户扎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治安状况严重影响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形象和不远处驻港部队基地官兵的生活。
“毒瘤”必须剜除,安托山需要整治。
也曾有多个建设队伍兴匆匆地来这里开发,又不得不灰溜溜地无功而返。
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谁敢横刀立马?
谁堪当此大任?!
经过筛选和论证,市政府将整治安托山的责任人锁定在了为深圳梅龙高速公路建设立下奇功的“全国爆破标兵”梁锡武身上。
1979年由粤西山区进入深圳的梁锡武,经过近20年的打拼,此时已经积累起不俗的实力,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打算。但面对来自政府的信任,他不仅没有推诿,还立下了军令状。
就因为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平常最喜欢听的就是“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
梁锡武带着他的400多人的团队进驻了安托山工地。
在深圳一直跟随着梁锡武、现为公司营销中心经理的梁聪满怀深情地对笔者回忆起整治初期的艰难日月。当年那种恶劣的条件,你今天怎么想也想不到啊。梁总带着我们400多个弟兄,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完成了排洪排污,完成了三通一平,为彻底整治安托山,还特区一个草绿花红、树木葱翠的开放性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聪感慨地说,你能相信吗,这么多年过去后,当年一起进场的400多人现在还有80%留在这里。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梁总把员工的利益看得比他的事业还重。
开山,炸石。
移山,填海。
一年,又一年。
随着整治的不断进展,从而产生出了上千万方石料。如何利用自有的石料资源,进行自我消化以维持生产和生活需要,梁锡武看准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决定立即筹建安托山混凝土公司,而且还决定,不上就不上,上就得高起点,高标准,高环保。1999年底,拥有4台意大利进口的国际最先进的“仕高玛”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高精度的电子计量仪器和严密的检测设备、36辆9立方容量的“沃尔沃”混凝土专用运输车以及混凝土泵车、4条生产线的“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了。
三
尽管梁锡武在深圳的十多年间一直与混凝土打着交道,但要创建一家高水平、高质量,被市场真正接受和厚爱的混凝土公司,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公司成立之初,梁锡武就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要用科学的手段锻造走向全国的“安托山”品牌。
科学的手段从何而来?从人而来。
梁锡武来到了北京,找到了国家建设部,找到了中国建筑科学院。
目的只有一个:请专家。
吴兴祖,中国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人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留学前苏联某知名大学的混凝土专业,1959年回国,1994年在中国建筑科学院混凝土研究所所长位置上退休后返聘在建设部搞新技术推广。当部里一位领导和他谈了梁锡武和他新成立的安托山公司,希望他能到深圳去看看,帮帮梁锡武。毕生与混凝土为业的吴兴祖二话没说,只是紧紧地握住梁锡武的手说,走,我和你到深圳!
这一走离开北京就是六七年。
梁锡武把安托山混凝土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的生杀大权交给吴兴祖的同时,也把对知识的膜拜和对人才的尊重昭示给了公司全体员工。
强烈的事业心、只要认准了的道就毫不犹豫地走到底的性格,以及对专家生活上的关怀备致和在生产上的不越俎代庖,梁锡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企业带头人的良好素质,令吴兴祖感动并爆发出青春的活力,他一头扎进了安托山工地,开始了“安托山”品牌的研究和锻造。
紧随着吴兴祖的脚步,不多久,中国混凝土专家、业内美誉为“治疗混凝土裂缝的临床医生”的王铁梦;吴兴祖的夫人,中国混凝土专家韩素芳也来到了安托山。
梁锡武知道,搞事业没人不行,只有几个领军人物也不行,还必须拥有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年轻人加盟。他派人走进了高校,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人才。1999年,以尤立峰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分别从武汉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工学院、山东建材学院、黄石高专等高校来到了安托山。
原材料有了,高起点的设备有了,而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也有了,安托山人铆足了劲,要在短时间内进入中国混凝土业的第一方阵,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四
其时的深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混凝土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分外激烈。仅在安托山公司所在的北环路两侧的山林里,就有港创、内恒山、天地等六七家境内外投资的混凝土公司。
如何才能在这对手如林的竞技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被市场认可和接纳?成了梁锡武和全体安托山人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
梁锡武亮出了他的致胜法宝。
在全体员工大会上,他高高地举起了“全员质量管理”的大旗,要求全体员工牢牢记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铁的定律,自觉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严把质量关,同心协力,争取在短时间内闯进深圳混凝土行业的前列,用科学的手段锻造出属于安托山自己的品牌。
为保证质量,安托山公司组建了一流的实验室。按照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针,配备了一百多套供生产和实验使用的仪器及设备;为保证质量,安托山公司建立了ISO9001﹕2000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重在抓实施,从原材料沙、石、半成品到成品出厂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保证质量,安托山公司组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员培训,以促进质量管理理念的升华并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保证质量,安托山公司狠抓了产品售后服务,由专业人员组成售后服务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听取客户意见,为客户提供工程前期谘询,实施技术跟踪,提供处理工程事故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为保证质量,吴兴祖要求,安托山生产出的混凝土,出门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100%,超出国家统一标准5个百分点。
一系列确保质量的措施得以贯彻落实,2000年早春,安托山公司生产出的第一桶混凝土被运往了星海名城的建设工地。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桶产品的送出,在市场营销人员的努力下,安托山混凝土又陆续得到了黄埔雅苑3期、嘉里雅颂居、深圳大学建工楼、科技楼等建设单位的认可和接纳,一辆辆蓝色的喷有“安托山”大字的沃尔沃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行驶在深圳市区的大道上,把一车车高效、优质的商品混凝土送到了市内各处的建设工地。
“安托山”,一个全新的名字开始在深圳的建筑业界流传。
五
安托山品牌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检验在于2002年至2004年间投入建设的深圳市会展中心工程。
会展中心工程,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混凝土需求量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工程混凝土需要量约为56万立方米,市政府有关部门为此专门组织了项目招投标。参与竞标的都是在混凝土行业打拼了多年的老牌企业,安托山公司没有因企业的年轻和资历的浅薄而退避三舍,梁锡武知道这是安托山证明自己的绝好时机,他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和专家、技术骨干一起,从产品质量到产品价格,从原材料保证到现场施工,从车辆运输到跟踪服务等各个方面精心组织,准备标书,以求一竞而胜。
功夫不负苦心人。激烈的竞投标之后,安托山和另外一家公司胜出,共同承担会展中心工程56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供应,安托山供应2/3,另一家公司供应1/3。没曾想,工程会战拉开帷幕后,另外一家公司的混凝土却出现了质量问题,建设单位紧急叫停了那家公司的供应,将全部混凝土的供应任务压给了安托山公司独家完成。
泰山压顶!以梁锡武为首的安托山人没有被压弯腰,他们勇敢地挺起胸膛,接受了这一超乎想像的大挑战。
动员起所有的力量,为安托山的崛起而战!
安托山大本营内,标语高悬,彩旗飘扬,车进车出,一派繁忙;
通往会展中心的大道上,安托山长龙般的蓝色运输车队有序而行,成就一番风景;
会展中心施工现场,安托山供应指挥部坐镇指挥,有条不紊。
那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会战。
那才叫一次铁板钉钉的考验!
安托山人挺过来了,经受住了考验,打赢了这一仗!
整个会展中心工程所需的56万立方米混凝土,安托山公司供应了52万立方米,并在供应中创造了单站日产1.28万立方米混凝土的全国最高日产记录。
会展中心一战,打出了安托山人的自信,也打出了安托山产品的品牌!
六
面对会展中心战役的大捷,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梁锡武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明白,混凝土企业要想站得高走得远,就必须面向未来,坚持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提高产品水平。
在梁锡武“科技兴企”的战略思想引导下,安托山公司继续斥重金聘请国内混凝土业界的顶尖人才,并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的制订,以便他们随时掌握国际、国内行业内的重大科技动向,同时在工作条件、资金、时间等方面充分保证科研项目的要求。
根据市场需要以及南方建筑特点,安托山公司加强了混凝土的技术研制和新产品的开发。
梁锡武对公司全体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安托山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要啃别人啃不了的骨头。
安托山公司把创新摆在了持续发展的头等位置上。
连结深港两地的西部通道上马,工程需要生产防辐射的混凝土浇注大体积超厚超长的隔离墙,以防辐射源对人体造成伤害。工程指挥部经过选择,将此重任交给了安托山公司。
防辐射混凝土的生产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其配方远比普通混凝土复杂得多,且对不同的辐射源有着不同的防护要求。安托山公司的科研人员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吴兴祖为首的技术攻关小组通过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的试验,终于攻克了一道道的难关,胜利地拿出了配方,保证了生产,完成了任务。现场施工时,港方派了三个专家实地验收,均对安托山产品伸出了大拇指。
在车公庙金润大厦的建设中,安托山公司按设计要求,成功研制出C80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投入施工。此产品目前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及国家级专家鉴定认可,并被深圳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针对混凝土浇注后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裂缝的问题,安托山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制和调整,探索出了在混凝土中加冰屑的办法控制温度这一新的技术,并成功地运用到市民中心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消除裂缝的效果,受到业主和施工方的好评。
为了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有效节约资源,节省成本,公司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做了几千组对比试验,研究混凝土生产中如何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终于找到了粉煤灰掺和的最佳比例,有效地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实践证明,在混凝土生产中掺和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仅节省了成本,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后期强度增加,对控制裂缝也有一定的好处。
“做勇敢创新的中国人,做重视科学的中国人!”梁锡武的要求,化成了所有安托山人的行动,壮大着“安托山”品牌的内涵。
继会展中心之后的几年内,“安托山”混凝土成功地打进了市民中心、西部通道、南山检察院、深圳大学城、罗湖司法大厦、深圳市委党校、华润万象城和地下商城“丰盛町”等大型建设工程,从2000年到现在,安托山年产混凝土量由初期的15万立方米增加到近100万立方米,2004年到2006年连续三年年产量超过100万立方米。截止目前,安托山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2006年3月,安托山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了我国11位建筑界混凝土专家的权威鉴定,并已实现C130、C140混凝土的研发试产。
七
梅花香自苦寒来。短短七年时间,安托山公司横空杀出,异军突起,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于“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之列,无异于一个神话。而当我走进安托山、走进安托山人之后,我相信了这个神话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那是梁锡武经常对员工们讲到的一句话——我就是一个打石头的啊,可我能做好馒头,就一定能做好面包!
一个人,抑或一个集体,是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和信念的。
在安托山采访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一种安托山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或者说群体意识。
国家混凝土专家王铁梦这样对我说:是安托山的创新精神吸引了我,所以我选择了安托山做我事业的合作伙伴。安托山上上下下,无论哪一级,对我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说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将自己的知识带到棺材里去吗?
公司实验室主任尤立峰这样对我说:当时我大学毕业来到安托山时,这里是一片荒凉。但梁总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人才的渴求打动了我,我留下来了。到今天,我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安托山。为什么?因为老板重视人才。
公司总工程师张有灿这样对我说:安托山为什么会有80%的留守率?为什么能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到这里工作?平心而论,进入公司之前,我是不解的。融入公司之后,我理解了。因为安托山有一种气氛,干事业的气氛。
公司生产部机械维修师傅方国雄这样对我说:老板正气,正派,绝不容许员工中间有黄赌毒的现象出现,别看我们是民营企业,可我们公司也有党组织,实行的还是部队管理方式,还有自己的广播,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播放。
公司运输车队队长黄祖能这样对我说:开安托山的运输车都有一种荣耀感。你看我们的车,多干净,多漂亮。我们的司机都知道自己在外跑车,代表的是安托山的形象,都会自觉地维护公司的形象。告诉你,安托山就是一只高压锅,熬出来的汤都是好喝的。
哦,安托山,我终于寻找到了你的晶核。
——那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每一个安托山人心里浓得化不开的安托山情结啊!
有了这样的情结,什么样的关隘不能冲决,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呢?!
安托山,你应该骄傲!
而此时,梁锡武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安托山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