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市场化条件下完善嘉兴市混凝土市场监管的思路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嘉兴市散装水泥办公室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嘉兴市经济和建筑业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嘉兴市颁布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政策以来,嘉兴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已经覆盖了全市城乡各类型建筑施工现场。总体看来,嘉兴市的预拌混凝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产能严重过剩,已经陷入过度竞争的阶段,特别是目前嘉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健全混凝土市场监管机制,更好的促进嘉兴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值得思考研究。

近年来,随着嘉兴市经济和建筑业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嘉兴市颁布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政策以来,嘉兴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已经覆盖了全市城乡各类型建筑施工现场。总体看来,嘉兴市的预拌混凝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产能严重过剩,已经陷入过度竞争的阶段,特别是目前嘉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健全混凝土市场监管机制,更好的促进嘉兴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值得思考研究。


一、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嘉兴市共有预拌混凝土企业51家,年设计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3525万立方米,2014年实际供应混凝土1818.4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46%,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60亿元。


1、产量与产能名列全省前茅。


2014年,嘉兴市混凝土供应量名列全省第四位,占全省总供应量的10.28%;混凝土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525万立方米,占全省生产能力的10.62%。在建筑领域,预拌混凝土占浇筑混凝土重量的比例已超过80%,与经济发达水平相当。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省同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2、行业信息化建设日益普及。


目前,嘉兴市已有3家企业建立了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控制系统(ERP),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施工、决算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化、网络化监督、管理和控制。51家企业全部使用了GPS/GPRS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桐乡等地还专门建立混凝土车辆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监督管理区域内混凝土搅拌车运行情况。


3、绿色发展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推开,嘉兴市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实践环保生产,努力推进全市混凝土行业由传统消耗型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升级。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完成全封闭改造混凝土搅拌站8家,占全部混凝土搅拌站约15.69%;着手已启动全封闭改造混凝土搅拌站18家,占全部混凝土搅拌站约35.29%。


4、全市城乡实现基本覆盖。


目前,全市混凝土企业共有51家,其中市区16家,港区1家,嘉善7家,平湖5家,海盐4家,海宁8家,桐乡10家。按照混凝土搅拌站服务半径常规约为25公里,混凝土平均运距15公里的设计,全市主要建设区均在混凝土企业服务半径以内,包括对农村混凝土的需求也能满足供应。


5、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普及。


根据“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性能和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嘉兴市以标准规范为抓手,积极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2014年,全市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中,C10-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量占总量的75%,其中用量最大的C25混凝土占60%,C30及以上的级别的混凝土用量占25%,中高强度混凝土的比重逐年增加,最高强度等级达到C60。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由于混凝土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各行业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统筹布局手段,投资建站无序,产能严重过剩,设备闲置情况突出。2014年,全市混凝土设计产能达到3525万立方米,供应量仅1818.47万平方米,产能过剩达49%。同时,房地产业兴旺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行业的发展。2014年,嘉兴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525.7亿元,同比仅上升2.9%,嘉兴市房地产业低迷拉低了混凝土的供应量,预计房地产业的低迷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嘉兴市混凝土市场的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2、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目前,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嘉兴市混凝土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首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底,全市51家混凝土企业历年累计应收账款达31亿元,占2014年销售额的51.67%,平均每家企业应收账款达64万元,最高的一家欠款达2.35亿元。大部分混凝土企业当年回款率不到50%,所谓旧款未清,新账又拖,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导致企业财务成本进一步加大。


3、发展方式有待提高。多年来粗放式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长期以来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过剩的产能,导致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进而直接冲击到产品质量的底线,改善市场竞争环境的难度越来越大。盲目发展,无序扩展,都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废渣、废水任意排放现象普遍存在,粉尘、噪音污染比较严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方式与嘉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管理、研发等方面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缺乏发展后劲。


4、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按照《嘉兴市预拌混凝土与砂浆行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嘉发改〔2010〕157号)的要求,由于当时嘉兴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已经产能过剩,提出到2015年原则上不再新批上新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但是,目前嘉兴市混凝土企业已经达到51家,比2009年底的29家新增近一倍。特别是市本级集中了17家混凝土企业,产能达1125万立方米,严重超过当地实际使用量。


5、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大多数混凝土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存在不健全现象,部分企业除了各项制度缺失之外,甚至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长效运转,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但不能常态化运转,质量体系控制未能真正落实于质量控制全过程。同时,技术人员不符合规定要求现象仍普遍存在,企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实验室持证上岗的专职试验人员人数甚至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混凝土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增长脚步的放缓,嘉兴市的经济市场进入了平稳过渡期,预计今后嘉兴市混凝土行业规模扩张将会大幅减缓,未来几年,是嘉兴市混凝土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走绿色发展道路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只有通过转型升级,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地方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实现绿色生产,才能使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实质性突破。


1、加强有效监管,淘汰落后产能。


相关部门应按照规划布局,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强引导和调控,合理控制新增产能,要有效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制定《嘉兴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从行业标准、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从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精。扶持优势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以现有存量整合为主,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淘汰规模小、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落后小企业,取缔无资质预拌混凝土企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2、完善行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行业协会作为混凝土企业的自发建立的组织,在规范混凝土市场秩序、协调与政府各部门及各企业间的关系,对从业人员的各类培训、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国内外行业间相互交流及为企业服务等方面均能发挥一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为规范市场秩序,探索建立标准示范、市场诚信、质量强企、优胜劣汰等行业自律和互律制约等制度,促进嘉兴市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3、深化内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


混凝土企业要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等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对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及运输等环节严格控制,同时加强混凝土试验室管理,全面实施规范化建设,确保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混凝土企业提交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文件)施工,不得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或其他成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动态核查和质量监督抽查行为,对问题企业坚决要求整改,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


4、加快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或达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要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抓手,在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低掺量水泥混凝土、工业废料与建筑垃圾应用、混凝土浆水再利用等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现有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从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龙头企业应把创新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以提高混凝土附加值为突破口,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5、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混凝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需要行业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聚焦到绿色生产,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引导企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转型,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依靠技术进步,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管理模式,来到达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目前,嘉兴市大部分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水平,综合管理模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同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只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以节能环保作为企业转型的突破口,真正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点,用绿色生产打造企业的品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是混凝土发展的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混凝土企业应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线,集环保、节能、信息与一体,将生产、供应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信息化推动精细化,实现生产、供应、销售等整个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减本增效的能力,在成本控制、效率、品质等方面充分体现企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加强相互合作,解决融资难题。


混凝土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克服混凝土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困难,从而改善企业投资环境,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大型混凝土龙头企业直接与资本市场对接,中小混凝土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合作模式,努力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平台。同时,企业要把抵御资金风险和财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存量资产的安全性。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银行贷款,降低财务费用。拒绝社会高利贷,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要审时度势,共同抵制低价无序竞争、垫资销售,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