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3D打印站上政策风口 企业呼吁扶持研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和制造问题,请来3D打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授课。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和制造问题,请来3D打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授课。


多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D打印将颠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前景可期。不过,鉴于入行门槛较低等原因,3D打印行业当前存在同质化竞争、研发人才匮乏的难题,亟待政策和市场合力纾解。


制造业转型利器


高层近期已多次关注3D打印。今年2月,《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出台,专门针对3D打印行业提出系列扶持政策;而今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3D打印和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被列为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而在国务院专题讲座后,李克强将3D打印称为能引发制造业变革的“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并表态说要加快3D打印的运用和装备。


被高层重视的“3D打印”,其实是多项增材制造技术的统称。


据卢秉恒介绍,工业化时代,工厂生产采取的制造方式一般为“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等材制造”指在制造过程中重量基本不变,如铸锻金属零件;“减材制造”指通过材料的切削去除达到设计形状,如铣刨家具。而“增材制造”的原理是将计算机设计出的三维模型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将打印材料按切片图形逐层叠加,最终堆积成完整的物体。这种原理类似平面打印,因而被称为“3D打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采取“3D打印”原理的,有熔融层积成型(FD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光固化成形(SLA)等技术,材料有塑料、金属、光敏树脂等,材料形状涵盖丝状、粉末状、液态等。按照用途分,3D打印机器又可以分为以丝状塑料为主要原料的桌面型打印机及用于制造金属零部件的工业级打印机等。


近日在珠海召开的首届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各式各样的3D打印机器吸引不少客商的眼球。同期举行的“3D打印应用技术交流对话”也是该展会仅有的两场行业论坛之一。


综合这场展会3D打印企业的反馈,3D打印的触角目前已经伸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表现出所有行业皆有可能的态势。在工业领域,3D打印不需要开模焊接,无材料损耗,还能直接制造出高精细、高强度、形状复杂的产品零件、产品原型、小型模具和直接产品。另外,对比平面图纸,采用 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设计的实物模型,能体现更多设计细节。


北京工业大学3D打印国际合作基地主任陈继民认为,高层关注的原因在于,3D打印技术或将改变现在的生产、生活模式。他举例说,现行的生产模式是集中式生产,工人们集中在流水线上,分段承担制造工序;而随着3D打印技术出现,一个人在家就能够凭借自身的创造力,生产一件完整的产品,将实现高科技的小作坊“回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这种分布式生产将极大激发创造者的活力。


全球3D打印市场研究机构Wohlers的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3D打印市场,机器(工作母机)和服务的份额基本呈1:1的比例。2014年服务方面是21亿,比2013年增长38.9%,机器方面是19.97亿,比2013年增长31.6%.总的市场大约40亿美金。


研发企业困惑


3D打印虽然从长远看风光无限,但从中短期看并非那么美好。


身为圈内人,广东阳东博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代全已经感觉到3D打印行业的不对头:专注研发的企业干不过主打低价格的低端小公司。


他表示,由于进入门槛低,他公司所做的桌面型3D打印机市场已经涌入上千家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在做低端机器,靠打价格战吸引消费者,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不少公司只有几个人,靠网上获得的3D打印程序,产品价格甚至低至数百元。“这对做研发的企业绝对是伤害,按这个价钱企业无法收回研发成本。”


这种行业的“不对头”让黄代全对接下来可能出台的政策又爱又怕。“我们很怕政策一扶持,大量投机的小企业涌进来,这样会搞死整个行业。”他说。


“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小公司一定是有它生存空间的,这是市场的土壤使然。”3D打印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说。


他分析,在一段时间内,也许低价竞争会让大企业失去一部分市场。但长远来看,市场一定还是属于高质量的。因此,只要真正把质量做好,逐渐形成品牌,无序竞争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黄代全对政策的期待是,政府的政策能通过扶持企业研发,保障产品的质量。他建议,高层的扶持政策,直接或者通过地方政府找到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奖励,或者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发合作。这比单纯地扶持整个3D打印行业有效得多。


陈继民认为,目前,不少3D打印机器的速度和精度未能达到企业用户的心理预期,造成当前市场容量有限。而如果3D打印企业能通过研发改进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整个3D打印行业的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


外有低端企业无序竞争,而在内部的情况则是研发人才“一将难求”.由于3D打印技术属于跨学科领域,目前国内极少有该领域的专业教学和培训。目前从事3D打印研发的人才,分属于激光工程、机械、电控、材料科学等传统学科。“这样就造成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满足不了行业的发展需求。”陈继民说。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已经有部分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开始培养3D打印专业的研究生。而北京市教委亦尝试在中小学开设与3D打印相关的兴趣班和创意培训班,为未来人才发展做储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