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6回眸:水泥助磨剂行业不轻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报 刘彩英
核心提示:10年的时间过去了,伴随水泥行业一路成长起来的水泥助磨剂行业,在今天,却不得不面对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整体下滑的不争事实。

2016年过去了,对每个行业来讲,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水泥助磨剂行业也不例外。


10年前,正值水泥助磨剂的黄金时代。助磨剂——这个能在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小产品,以其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经营利润可观等特点,在业内迅速“窜红”。 10年的时间过去了,伴随水泥行业一路成长起来的水泥助磨剂行业,在今天,却不得不面对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整体下滑的不争事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水泥行业“去产能”,对助磨剂行业的冲击可想而知。转过身来,再看助磨剂行业自身仍旧在盲目扩张,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带来的后果就是同样的产能过剩,到最后则演变成愈发激烈的恶性竞争。外有水泥行业的不断冲击,内有行业自身的乱象丛生,过去的一年,水泥助磨剂行业真的过得一点都不轻松……


恶性竞争 问题凸显


2016年9月,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二届六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各理事代表经过近一小时的讨论,梳理出助磨剂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行业内恶性“低价竞标”、水泥企业欠款严重、合同不公正、对助磨剂认知有偏差,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2016年的事儿,可以说,最近几年它都存在,只是伴随行业发展陷入低谷而愈发凸显出来。


从助磨剂行业本身来讲,如今,认可助磨剂节能降耗作用、注重助磨剂产品质量的水泥企业越来越多。但遏制产能过剩的大环境,致使水泥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更加精打细算。在选择助磨剂时,各大集团纷纷采用“集体采购、投标竞标”的方式,既要求了质量,又压低了价格,从而把降低生产成本的重任,转嫁给了自己的小兄弟——助磨剂行业。助磨剂行业由于“僧多粥少”,以致恶性低价竞争愈演愈烈。“自相残杀”带来的后果,就是给优质助磨剂的推广,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此外,在反腐倡廉的大环境影响下,以往不正当竞争的潜规则已有所收敛,但为了拿单,助磨剂企业还是竞相采用各种方式来招揽客户。比如,在销售手段上,由大磨试验免费、助磨剂储存与加入设备免费,到免费提供给水泥企业试用3天、5天、7天、10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助磨剂,等等。


从助磨剂行业外部来讲,其主要问题就是欠款现象严重,合同不公正。由于水泥企业相对助磨剂企业来说是强势单位,助磨剂企业与其签订购销合同后基本上都会约定回款时间及方式。一般的情况是压批结款或是按月、按季度结款,但是,又有多少企业能够信守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的呢?实际上,有很多水泥企业并不履行合同约定按时结款。可以说,稍微大一点的助磨剂企业应收账款都在千万元以上。而且,合同中关于付款的正常要求是,先打款后发货、下车货结上车货款,或本月某日前结上月货款等。虽然约定好了,但往往不按合同条款兑现。该拿现金或银行转账的却用承兑支付,而承兑产生的贴现费用,却要供货方承担。还有,合同要求供需双方有争议、协商解决不了时,以原告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水泥厂却往往要求起诉地放在水泥厂所在地法院,等等。


此外,水泥企业在助磨剂认知上有偏差,也是目前行业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助磨剂的生产、加工与水泥生产相比,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考虑到助磨剂的配方、效果等因素,它却是一个在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很复杂的产品。要想生产出优质的助磨剂,生产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工、水泥化学、水泥工艺以及混凝土性能方面的知识。任何一种知识的欠缺,都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上的问题,有些甚至会对水泥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伤害。但仍旧有一些水泥企业认识不到助磨剂的这种复杂性,总是觉得助磨剂的工艺很简单,谁都可以做,质量差不多。


集思广益 抱团取暖


事实上,水泥助磨剂行业不仅仅是2016年过得不轻松,应该说,这几年大家都过得不轻松。


面对行业的种种问题,早在2016年1月召开的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水泥助磨剂分会会长孔祥忠就曾指出,提升集中度是水泥助磨剂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孔祥忠表示,对于当前的水泥助磨剂产业来讲,提升产业集中度是最迫切的问题。由于助磨剂生产对资金和技术门槛要求低,很多小企业纷纷涉足这个行业。当水泥行情好时,大家发展得都不错,但是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一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家家小企业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摒弃以前那种小老板的想法。面对助磨剂产能也存在过剩的现实,要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来提升市场集中度,发挥大企业的资金、规模、人才优势,共同打造助磨剂产业的新市场格局。


而二届六次理事会的召开,也是要把大家聚在一起,本着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原则,以精准查找问题、再有效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好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水泥助磨剂行业的“顶层设计”。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各理事代表一致认为,水泥助磨剂行业应抱团取暖、分区域协调合作,一起做好市场。


首先,水泥助磨剂企业要抱团取暖,这对一团散沙的助磨剂行业来说,无疑是有益的。行业的问题,只有行业同仁共同来面对才可以。自相残杀,只有两败俱伤。面对强大的水泥企业,助磨剂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核心竞争力,齐心协力、凝聚成一股绳。在签订水泥助磨剂营销合同时,对某些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要勇于说“不”,才能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各个助磨剂企业之间能否真正做到协调合作,舍小利、为大利。


其次,水泥助磨剂企业可以考虑转型。一方面,可以拓宽领域,考虑由现在的生产型转向技术服务型,由单一品种变成多品种,由产业链中的一端向两端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转出行业,利用大家积累的经验、技术、经历,拓展到新的行业去服务、去开发市场,发展更有前途的产业。例如,福建省新创化建科技有限公司,几年前他们就从助磨剂行业转入到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上来,就是通过助剂来激发矿物的活性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把他们以前技术的一部分也利用到新的产业上了。


再次,水泥助磨剂企业可以尝试“走出去”。目前,水泥新兴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东、南亚、拉美及东欧,包括非洲的部分地区。在这些新兴市场中,印尼、沙特、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水泥需求量比较突出。中东地区的海湾国家近几年水泥消费量以年均13%的速度在增长,随之国际助磨剂市场也逐年增大。目前,国内水泥助磨剂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行业利润很微薄。随着国家行业管理力度的逐步加大、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规范化,我国水泥助磨剂的产品质量、应用效果等已经与国际接轨,完全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先进水平。例如,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其生产的助磨剂产品即开始尝试走出国门。从孟加拉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越南到印度尼西亚等国,从产品销售到寻求代理商,已逐步进入“海外合作建厂”的阶段。


此外,作为水泥助磨剂企业,尤其是副会长单位,应当主动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不断提升水泥助磨剂的行业形象。针对水泥企业对助磨剂在认知上有偏差等问题,行业协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工具,为助磨剂的节能降耗功效鼓与呼。同时,还可以建立高质量的宣导团队走入客户端,认真了解客户需求,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合作,以不断提升助磨剂产品的行业地位,提高助磨剂企业的话语权。


前行虽难 希望犹在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水泥助磨剂产品已被绝大多数水泥企业所采用。而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出台,更使它成为水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水泥行业来说,虽然助磨剂只是个小产品,但它却能在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大作用。因此,尽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水泥助磨剂行业前行的步伐有些艰难,但只要是水泥行业还在,就一定会有助磨剂的市场空间,只是它不再有增量而已。


而发改价格[2016]75号“关于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对水泥助磨剂行业来说即是一大利好。众所周知,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5%,粉磨成本约占生产总成本的35%。该文件直接把节能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迫使水泥企业注重节能措施的应用,对水泥助磨剂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国家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电耗分档和加价标准,助磨剂在降低水泥单位产品电耗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在水泥产能不断被压缩、集中度不断增加的今天,水泥行业在不断探求供给侧改革,提高水泥附加值。在这方面,水泥助磨剂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根据专用水泥配方特点和后继混凝土配制时减水剂的特点,生产调配适合的水泥助磨剂,以此来减少水泥企业的生产难度,增加水泥附加值。


水泥助磨剂是一个小行业,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默默无闻地做着大贡献。它伴随水泥工业低碳、环保的绿色进程而逐步发展,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水泥工业摆脱“两高一资”帽子的全过程(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今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必然方向,也是我国水泥助磨剂行业转型发展的神圣使命。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整个经济的高水平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这一主题,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探讨,必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必将促进水泥助磨剂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此,笔者真切期盼,水泥助磨剂行业能够在行业协会的引领下,不断夯实内功,改革创新,奋发图强,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