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形势探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2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设报
核心提示:从改革的角度来看,2017年上半年对整个建筑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关乎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不断,更体现在行业企业整体改革情势出现了实质性的改变。

转眼间,2017年已经走完一半。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2017年上半年对整个建筑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关乎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不断,更体现在行业企业整体改革情势出现了实质性的改变。在未来转型的道路上,相信业内人士必将不断回望这半年,并将之作为建筑业步入发展新阶段的新起点。


时光流转 初心不变


进入2017年以来,业内人士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建筑业正在进入一个生态重塑的过程。尤其是自2016年以来,行业各项政策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行业改革步伐更加稳健。


回顾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建筑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行业的改革史。专家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相对应,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我国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大量乡镇建筑企业、农民包工队乘势而起,形成了与原有的国有建筑企业激烈竞争的局面。不少建筑企业凭借体制顺畅、机制灵活、竞争手段不受约束的优势,采用小生产管理方式,在建筑市场中占得了先机,获得了迅猛发展。二是随着《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行,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得以确立,建筑市场竞争行为逐步规范,不少陷入困境的国有建筑企业大胆改革管理体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公共建筑投资及房地产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顺势而兴,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在新时期,建筑业改革路径依赖严重、行业积弊凸显、产业升级过程缓慢,甚至不少企业渐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行业系统性改革被提上日程。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角度,开启了行业系统性改革的新阶段。这次改革,也被业内专家称之为建筑业的“第三次改革浪潮”。因此,进入新时期以来,建筑业改革政策密集出台,行业企业面对改革,从质疑、观望到积极践行,行业全面转型的图景开始显现。


进入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国家“顶层设计”为建筑业“正名”,行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获认可,建筑业5000余万从业人员欢欣鼓舞。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行业高度关注的资质改革迎来“颠覆性”文件。征求意见稿本身“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意味,内容中关于降低企业人员数量要求、强化企业资信能力建设等的规定,都将在无形中引领未来企业改革方向,使行业迈入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可以说,《意见》对建筑业“地位”作了定性、征求意见稿则为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作了指引。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作为建筑业“第三次改革浪潮”的里程碑事件,将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分类施策 精准转型


在新常态下,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步入发展困境,有人因此提出了“寒冬论”、“破产论”。虽然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用亮丽的“成绩单”让“寒冬论”、“破产论”不攻自破,但固守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在明晰的政策引导之下,企业如何规划未来发展路径,便成为了当务之急。专家认为,整体来看,随着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中小型企业做精做专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大型企业为何必须做大做强?


一是大型建筑企业,有着做大做强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建筑业国企、央企规模化扩张的速度在业界有目共睹。在新一轮的特级资质及增项申请中,国企、央企依然在“唱主角”,其向建筑业上下游延伸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国企、央企既扮演了“走出去”“探路者”的角色,也担当了中小企业“借船出海”的重要媒介。二是有政府背书,大型国企、央企既有相对于民企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又有做大做强的政治使命。三是随着大型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上市、股份制改造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目标,与资本的紧密结合,也在推动着大型民营建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中小型企业为何必须做精做专?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建筑业企业83017个,其中特、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7711个。2016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3567亿元,其中,12个类别的5607家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589.76亿元。从数据来看,虽然中小型建筑企业数量庞大,但其经营能力远低于大型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施工业务量猛增,中小型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企业受益于政策红利,取得了一轮快速发展。但在新常态下,行业发展形势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走做大做强之路,必然走向失败。专家认为,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与大型企业不同,必须奉行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履约能力强、成本低、质量优的业务模式,寻求与大型工程承包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实际上,在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走出“舒适区”,开始向同行、专家学习,在“取经”路上的团队日渐增多。这也是行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寒冬论”、“破产论”等言论,除了能吸引公众眼球之外,对行业企业的发展实在没有任何助益。


业内同仁应当看到,建筑业的改革效果在逐步显现、行业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未来,在“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下,行业发展的前景依然美好。“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对企业而言,不忘初心、精准转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才是最好的选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