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混凝土的“补药”,你真的了解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姚国友
核心提示:如果把混凝土比作人体,要抵御外界的严寒酷暑,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多穿一些衣服。但是衣服在外界环境的风吹雨打下很容易老化破坏。于是,做衣服的厂家们就要研究如何将衣服的寿命做的更耐久、更耐候。

如果把混凝土比作人体,要抵御外界的严寒酷暑,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多穿一些衣服。但是衣服在外界环境的风吹雨打下很容易老化破坏。于是,做衣服的厂家们就要研究如何将衣服的寿命做的更耐久、更耐候。


这就是成膜类防水材料的目标。比如SBS卷材、JS涂料、聚氨酯、聚脲等都属于这一类,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材料。


换一个角度,如果给人吃补药,让人自身的体质变得很好,即使不穿衣服或者穿差一点的衣服也能抵御外界的环境,也不会感冒着凉。那有没有这样的能给混凝土吃的“补药”呢?


答案是肯定!


这就是渗透结晶类材料的原理和目标。即通过“渗透”和“结晶”两个环节,对混凝土实现改性和增强。


市场上的渗透结晶材料主要有: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混凝土基体的质量好坏,对于咱们做防水堵漏的人来说非常重要。甚至选用哪种防水材料都要根据基体的情况来定。比如基面的干湿度、平整度、密实度、是否有起砂现象等。


咱们一起重点探讨“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在国内,这类产品执行建材行业标准JC/T1018-2006《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该标准已经实施超过十年,目前正在修编中。


标准中将产品分为Ⅰ型(市场上俗称“1500”)和Ⅱ型(市场上俗称“永凝液[DPS]”)。


我查阅了日本、欧美国家对这类产品的描述和分类。我觉得国外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在这里我把日本对这类产品的描述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日本土木学会在2012年出了一部指南,指南的名字叫做《硅酸盐类表面含浸工法的设计施工指南》。


指南中把这类材料叫做“硅酸盐类表面含浸材”,“含浸”就是“渗透”的意思。同时,该指南把这类材料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固化型,一类叫做反应型。


分类的依据主要是主成分的不同,不同的类型,其施工方法和养护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固化型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材料本身的干燥进行固化。也就是通过水分的蒸发留下固化物来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和细微裂缝,并且材料干燥后的固化物是难溶性的。


因此,这类材料的主成分为硅酸锂。为了促进干燥固化物的生成,提高改性效果,养护期间需要保持混凝土干燥!在我看来,这类材料有点类似于国内的硅酸锂类的地坪固化剂。


应型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和细微裂缝。这也是目前国内厂家对这类产品机理的主要描述。


其残留的未反应的主成分干燥析出后,一有水分供给就会再次溶解,具有和氢氧化钙的二次反应性。


为了促进CSH凝胶的生成,提高改性效果,养护期间需要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因此,这类材料的主成分为硅酸钠或者硅酸钾,或者这两者一定比例的混合国内市场上的DPS也好,1500也好,大部分应该属于这一类。


我建议,大家在使用这类材料之前,应该首先判断你买的材料是属于固化型的还是反应型的。因为这涉及到施工方法和养护方法。大家也不能一味地听从材料厂家的大肆宣传,也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推荐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方法:


取几克材料放在杯子里,置于空气中若干天,待杯子里的液体固化后,再倒入少许水,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能溶解的是反应型,不能溶解的是固化型。


当然也有可能是硅酸锂和硅酸钠(钾)的混合物,此时可以借助pH试纸测试一下水的pH值,如果呈碱性则说明一定有部分可溶解的成分。


从反应活性上来说,硅酸锂的活性较差,固化后又是稳定的,不具备二次溶解性,因此这类材料没有“二次抗渗性”,不适合作为渗透结晶的主成分。


同时硅酸锂的价格是硅酸钠的25~30倍,是硅酸钾的5~8倍,成本上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市场上见到的该类材料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硅酸钠和硅酸钾!


“可溶解性”是硅酸钠(钾)区别于硅酸锂的一大优势。因为“可溶解性”是具有“二次抗渗性”的必要条件。同时,“可溶解性”如果利用不好,也会成为一大弊端。


因为形成的固化物会溶于水流失掉,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用水玻璃注浆经常失效的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利用好硅酸钠(钾)的“可溶解性”,真正达到渗透结晶的目标,必须要让硅酸钠(钾)与氢氧化钙生成稳定的水化硅酸钙(CSH)才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