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当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的特征与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孙星寿
核心提示: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日前在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联席会议上,对建材行业形势做出了行业正处于“传统产业量的发展顶峰期、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青黄不接的结构调整攻坚期、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发展期”的“三期叠加”判断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本文将从经济运行角度对建材行业“三期叠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行业在新一轮调整中寻求新的再平衡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建材行业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正确把握形势,有效应对未来变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日前在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联席会议上,对建材行业形势做出了行业正处于“传统产业量的发展顶峰期、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青黄不接的结构调整攻坚期、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发展期”的“三期叠加”判断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本文将从经济运行角度对建材行业“三期叠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行业在新一轮调整中寻求新的再平衡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形势。


一、建材行业“三期叠加”的运行特征


1.建材传统产业进入量的发展顶峰期。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材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水泥及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品产量持续攀升,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9亿吨,达到历史以来的顶点,2015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平板玻璃、陶瓷砖产量也在2014年之后进入平台区间。


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建材市场结构发生明显转变。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16年已跌至一位数增长,今年以来继续回落至仅同比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几乎停止增长。而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仍高达75%规模受投资驱动影响的建材行业。水泥行业新建规模从2010年以后已经逐年下降、建材机械行业规模以上销售额在2013年以后进入平稳波动期,这充分表明了建材行业新增量已经减少。而近年来水泥等建材传统产品产量的开始下降,更是表明建材部分行业已经不可逆转地达到了峰值后的调整期。


2.建材行业正处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接力发展的结构调整攻坚期。虽然建材传统产业进入平台调整期,但随着我国消费升级以及新兴市场的出现,建材行业发展有了新的增长驱动。我国平板玻璃虽然属于过剩行业,但近年来产量仍持续增长并实现较好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现了向消费及新兴市场加速转型的产品多元化发展。从统计数据分析,普通建筑用玻璃产量占比从2014年的47.4%下降至今年的35.6%,低辐射玻璃原片产量占比从2014年的20.8%上升至今年的23.2%,电子玻璃原片从0.7%上升至1.0%,太阳能玻璃原片从8.8%上升至13.5%,市场应用的拓展及规模的扩大支撑了产品产量保持稳定,也是2017年以来平板玻璃在当前产量规模下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平板玻璃的发展实践可以证明新兴市场将是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以技术玻璃、复合材料、卫生陶瓷为代表的具有终端产品属性的新兴产业或新的消费需求市场将成为建材行业新的发展动力。


但受制于新兴市场通常规模有限或仍处于培育阶段,以及建材中间产品属性仍然明显,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引导和影响效应。目前建材行业依赖于消费及新兴市场驱动的规模仅为25%,还不能完全弥补由于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下降所形成的下行压力,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坚期。


3.建材行业正处于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建材行业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举世瞩目的建材制造大国。与此同时,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提升建材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第二代新兴干法水泥和第二代浮法玻璃为代表的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将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特种玻璃、特种陶瓷、非金属矿制品等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等。在原有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创新发展,使中国建材行业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创造已经初露倪端,建材行业进入制造与创造并举发展阶段。


二、“三期叠加”下,建材行业再调整、再平衡进程不断加速


1.建材行业下行压力积聚明显。今年以来建材行业市场需求仍然偏弱。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5.7%,限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类值同比增长7.9%,首次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建材出口市场自2016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行业驱动力总体减弱。受此影响,今年以来,水泥、商品混凝土、砖瓦、陶瓷砖、卫生陶瓷等建材主要产品实际产量出现明显下降,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明显降幅。


2.建材行业运行质量有所趋紧。1~10月份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存货周转率比年初减少0.2次,比上年同期减少2.7次,应收账款周转率比年初减少2.7次,比上年同期减少0.9次,产成品库存天数比年初增加9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1天,应收账款净额比年初增加4.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加8.3个百分点。其中,部分行业应收账款增加明显。截止到10月份,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防水材料、轻质建材、矿物纤维及制品、卫生陶瓷等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分别增长19.3%、46.1%、16.8%、47.7%。


3.产业结构发展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近年来,受市场结构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区域环境差异、行业监管模式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当前建材行业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1~10月份,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5.6%,但区域差别却有所扩大,西南、华南、华东地区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4%、7.1%、5.3%,而“三北”地区产量大幅下降。同时,水泥企业在产企业已经减少到不足3000家,而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最好的前五家水泥企业利润总额占水泥行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建材行业产业分化、区域分化、企业分化显现,呈现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征。


4.外部制约因素影响冲击,运行环境波动性风险加大。今年以来,在国家大气污染攻坚战总体部署之下,建材行业能耗、环保、资源约束不断趋紧,与之相关的原料、燃料供给结构和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脉冲式、连续性影响。同时,市场监管、金融信贷、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时有变动,区域间政策环境差异更是有所加大,行业发展处于交织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易对行业产生积聚影响。


5.价格因素作用明显。2017年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持续恢复性增长,今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波动。2018年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指数预期将达到114,超过原历史最高年份2011年11.3点,建材及非矿产品出厂价格平均水平比2017年上涨10.7%。全国通用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预期将达到398.7元,比2017年上涨22.8%;全国平板玻璃年平均出厂价格每重量箱预期将达到75.6元,比2017年上涨3.4%。建材产品价格的上涨是今年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但同时高企的价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三期叠加”下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下行趋势。但今年下半年以来,出厂价格呈现缓慢回落调整状态,上涨乏力,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6.中美贸易摩擦加大行业结构调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美国两次加征贸易关税,涉及建材对美出口141种建材商品,基本覆盖了我国对美出口的全部建材商品,将对我国建材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除直接贸易所受影响外,建材行业也将会逐渐感受到光伏、电子等下游产业的连带影响,而由于这些领域正是近年来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市场培育发展的方向,由此造成的潜在和后续影响不容忽视。


三、加快推进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材料与国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8.5%,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测,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1.2%,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建材行业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建材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行业应明确当前行业发展特征,明确发展转型方向。努力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环境与发展变革,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变、积极应对资源、能源、政策、环境限制,加快推动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产业去产能,加大结构性、系统性去产能工作力度。随着需求持续低位,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成为影响行业平稳运行关键因素,应加快实质性去产能步伐,将行业工作重点全面转向遏制新增和去存量产能。一是严格执行《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严格审核置换项目及数量标准,严格执行实施程序,确保水泥产能不增加;二是充分运用综合手段加快推动去产能工作,强化多部门协同推动去产能进入实质阶段,从无效、落后、违规产能入手一追到底,加快建立无效产能退出机制;三是积极推动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鼓励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式发展模式,改变建材行业中间产品属性,强化直接需求市场对生产的作用,减少产业链之间的传导滞涩和滞后性;四是建立行业质量抽查监督曝光机制,全面推行质量提升战略,形成全社会对建材产品高端、高质化发展氛围。


2.供需两侧发力,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市场引导下的产业转型将逐渐成为建材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应加大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方向又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市场培育力度,加快向智能化、功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积极推动水泥等传统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上下联动发展模式的同时,更要积极鼓励向水泥窑协同处置等环保产业转型,使建材行业融入社会大循环之中。进一步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在统筹资源禀赋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市场需求潜力、产业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对产能过剩的产业或地区加快引导产能出清,对于仍处于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产业应采取边发展边优化的方式,通过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持续淘汰不达标标准产能,优化产业发展进程,保证产业结构合理。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行业“补短板。新兴产业是建材行业“补短板”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社会消费特征转变,多元化、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建材行业发展转型方向,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建材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发展,努力适应建材行业消费型转变的形势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材产品向智能化、功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通过增加附加值提升价值量;投资引导类大宗交易产品应加快向服务业转型,由竞价竞争向渠道竞争转变,拓展业务空间;多元化产品制造企业应加快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品生产销售向方案提供商方向转变;鼓励和引导建材企业向产业链式或社会结点模式转型,占据生存发展的制高点。


4.加强关注行业趋势研究,开展行业关键因素协调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外部环境、生产要素波动对行业经济运行的影响愈发突出,如2017年~2018年冬季天然气短缺对玻璃、玻纤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煤炭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供给不稳、环保政策及标准的快速调整对行业生产经济产生困扰、物流费用大幅增长成为近期砂石等建材产品价格飞涨的主要因素等。因此应加大对行业趋势研究的关注,对于影响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明显的天然气、煤炭、物流、政策等重要影响要素,加强统筹协调,尽可能避免波动式冲击,维持运行环境的稳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