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首创皮肤功能混凝土获成功应用 安徽池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报
核心提示:8月31日,从中交二航局传来喜讯,由该局承建的安徽池州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于当日正式投入运营。据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在该项目中获成功应用,其中“皮肤功能混凝土”和钢横梁集聚锚锚固技术为国内首创。


8月31日,从中交二航局传来喜讯,由该局承建的安徽池州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于当日正式投入运营。据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在该项目中获成功应用,其中“皮肤功能混凝土”和钢横梁集聚锚锚固技术为国内首创。


池州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贵池河段,南北分别连接安徽池州和铜陵枞阳,是安徽“四纵八横”路网规划中“纵三”——济祁高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通车后,枞阳到池州过江将不再绕行铜陵长江大桥,路程将由原本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大桥全长5.818公里,跨江主桥长1448米,为不对称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828米,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位列第四。大桥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项目设计单位为驻鄂央企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为中交二航局四公司。


池州长江大桥设计揉进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将佛手、佛珠、佛光巧妙地融入到主塔的造型中。塔柱犹如合十的双手,钢横梁外包琉璃黄色钢球如佛珠,集束呈放射状的拉索寓意佛光,整体设计造型生动。中交二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桥梁建筑质量安全,又能实现桥梁建筑与美学、人文的完美统一,大桥建设者根据“皮肤效应”仿生学原理,经过300多次反复试验,研制出一种性质和功能梯度变化的新型非均质复合混凝土材料,并成功应用在大桥主塔施工中。同时,建设者将大桥主塔108根斜拉索锚固在6道钢横梁上,整体呈放射状伸向桥身,成功首创了分组集聚锚锚固工艺。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改变了大桥主塔的受力结构,提高了索塔塔柱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耐久性和观赏性,使结构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优。


该项目总工尚龙告诉记者,大桥塔柱外层浇筑的特殊混凝土专业名称叫“梯度功能混凝土”,俗称“皮肤功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能够明显改善整体主塔的外观质量,不仅免除了后期涂装的成本,且以其独有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塔柱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大大增强了主塔结构强度。


据了解,皮肤功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不同主要在于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大桥项目部将房建墙体材料钛白粉引入大桥混凝土中,经过反复多次的配合比试验研究,终于攻克了塔柱皮肤功能混凝土现场浇筑、泵送、振捣等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在皮肤功能混凝土领域的空白。此次“皮肤功能混凝土”结构体系,在索塔外表面采用的是厚度36厘米的白色纤维耐久混凝土,内侧采用普通C50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内层普通C50混凝土和外层“皮肤功能混凝土”需要同步浇筑,其交界面既要充分融合,又要减少内层混凝土对外层混凝土的侵染过多而影响外观,操作难度极大。经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组成的专家团队长达一年的专题攻关,该混凝土体系及施工工艺才取得成功。鉴于其独创性,《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施工工法》获评安徽省工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