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水泥价格3年倍涨,行业高额利润背后或暗藏垄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5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华商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水泥价格飞涨,但是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什么推高的水泥价格?专家认为,需要警惕水泥行业通过行业协同来垄断抬价。

你也许没有关注过水泥涨价,但你一定关注过房价上涨。据记者报道,陕西的水泥价格飞涨,导致商品房每平米成本上涨了100元。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要购买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至少要多掏一万元。


近日,陕西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已对水泥涨价涉嫌垄断一事正式立案,目前案件在推进中。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水泥价格飞涨,但是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什么推高的水泥价格?专家认为,需要警惕水泥行业通过行业协同来垄断抬价。


行业现状:水泥3年价格翻番,行业利润或将创新高


水泥涨价不是个别现象,继9月份上调20元/吨后,最近珠三角的水泥价格又将再度上涨30元/吨。与此同时,长三角、福建、湖北,江西等地也纷纷传来了上调价格的消息。


记者注意到,最近几年,水泥价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水泥成本一直在每吨200元上下波动,但价格却从每吨200多元,上涨到现在每吨400多元,几乎涨了一倍,一度达到近十年来的历史最高价格。


水泥价格一路上扬,行业利润也节节攀升。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净利润为152.60亿元,同比增长17.91%。华新水泥净利润为31.63亿元,同比增长52.93%。冀东水泥净利润为14.80亿元,同比增长60.82%。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至5月份水泥行业营业收入3666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650亿元,同比增长33%。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今年水泥行业利润有望超过去年1500亿元的成绩,突破1600亿元再创新高。


一路疯涨的水泥价格,多次引起政府部门关注。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形势调研的紧急通知》,针对部分地区水泥价格上涨问题,组织开展全国水泥形势经济调研。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文,要求其就砂石、水泥、混凝土等价格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以供调研。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环保涨价论”存疑


是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水泥价格的上涨,创造利润新高吗?


恰恰相反,水泥行业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水泥库存总水平依旧处于历史低位,多数时间维持在50-60%的较低水平。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旭告诉记者,水泥的全国平均产能利用率约在70%左右,有些省份的产能利用率甚至只有50%。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陕西省水泥协会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陕西水泥产能过剩,其中关中地区产能过剩高达50%。


“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应该开展‘价格战’去库存,现在水泥价格还能一直上涨,这很不正常。”刘旭说道。


此外,记者注意到,由于近年来政府部门严抓环保,要求企业错峰限产,建材行业存在着“环保涨价”的论调。日前,也有不少报道认为新一轮环保督查加上市场旺季,催化水泥价格持续高涨。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郜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政府出于环保目的,要求企业错峰生产,甚至在特定时间内停产,企业运营成本随之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形下,企业会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


“不排除有企业积极响应环保政策导致成本上涨,但从某些水泥企业利润率的上涨趋势来看,环保是他们涨价的‘借口’。”刘旭说,假设原来每吨的水泥利润不变,分摊环保成本后,利润率应该变低。


行业协同,告诫会敲打垄断行为,共谋调价仍存在


长期关注垄断问题的学者刘旭进一步指出,在利益驱动下,水泥行业存在行业协同推高水泥价格,牟取暴利的现象。因为存在统一的质量标准,水泥、熟料、混凝土等建材产品同质化程度都很高,建材企业不好进行差异化竞争,常常会通过达成横向垄断协议来操纵市场价格。一旦水泥企业间达成垄断协议,企业没有了产能退出和“价格战”的压力,产能过剩问题也将一直存在。


4月下旬,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召开建材领域垄断行为告诫会。除了行业协会以及省级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人外,反垄断局点名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山水水泥等6家企业参加会议。


反垄断告诫会不久后的7月,分别有媒体报道了两起水泥企业涉嫌垄断的案件。


据报道,重庆南桐矿业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公司将积极参与水泥行业协同,调整产品价格。有评论认为,此举是将水泥行业的“潜规则”——行业协同,摆到台面上来。记者注意到,《反垄断法》第十三条明令禁止达成“固定和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


另一起则发生在陕西省,当地22家混凝土企业向记者反映,当地水泥企业联合起来多次涨价。据悉,2017年起的两年时间内,陕西多家水泥企业曾经同步且涨幅一致地提升水泥价格多达13次,涨价幅度从20元/吨到50元/吨不等。据记者报道,压力之下,混凝土企业也开始上调混凝土价格,环环相扣,甚至影响到商品房每平方米成本增加100元,装修每100平米成本增加300元。


10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媒体表示,已对当地水泥企业涉嫌垄断一事正式立案,目前案件还在推进中。


涨价波及下游行业,垄断或将诱发垄断


反垄断告诫会上,反垄断局提到正是混凝土协会举报水泥行业垄断,这与陕西水泥涨价案不谋而合。陕西水泥涨价案中,混凝土企业如果不在水泥涨价函上签字,将会被停供水泥,迫于压力,混凝土企业通过举报,要求调查水泥行业垄断涨价问题。


今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也曾提到,钢材、水泥、煤炭、石化产品价格高涨,行业的利润约占到了工业行业利润70%,给下游带来了极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居于建材产业上游的水泥企业一旦达成垄断协议涨价,其下游的混凝土企业为转嫁上游成本,减少损失,往往也会达成垄断协议涨价“共同进退”,刘旭提示记者。


记者盘点发现,今年反垄断执法部门已查处了三起混凝土企业垄断协议案。浙江反垄断部门曾在今年5月对衢州8家混凝土企业作出行政处罚。8月,陕西延安的10家混凝土公司也因达成垄断协议遭到处罚。本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一起最新案件,山西5家混凝土企业因达成固定混凝土价格的垄断协议,被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合计处罚25万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