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明星日薪208万!水泥工人1天83.3!制造业出路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水泥内参、智谷趋势等
核心提示:最近,某流量明星一天入账208万的新闻惊呆一大批吃瓜群众。有网友做出类比:1.6亿片酬,对于一个月薪5000元的普通上班族而言,需要不吃不喝2666年,即挣这些钱要从周朝就开始工作!然而对于水泥行业的广大工人而言,这个年限恐怕要更久。

最近,某流量明星一天入账208万的新闻惊呆一大批吃瓜群众。有网友做出类比:1.6亿片酬,对于一个月薪5000元的普通上班族而言,需要不吃不喝2666年,即挣这些钱要从周朝就开始工作!然而对于水泥行业的广大工人而言,这个年限恐怕要更久。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水泥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召开,经全市13家水泥企业协商,当地工人平均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相当于每天仅挣83.3元。


其实我们对“日薪208万”的批判并不是“酸葡萄”心理,也绝不是狭隘的“仇星”“仇富”心理作祟,而是群众对收获与付出相匹配的诉求,对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热切期盼。



一、不平衡的复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民生多艰。


《经济学人》4月发布了一份就业专题报告,它认为:多国失业率在2019年就已达到了1960年以来的最低点。



在民间,悲观情绪是主流,老百姓的体感一直是就业艰难,兜里的钱在被稀释,反复被当韭菜收割,996和007的内卷之下,也只为了维持生活的体面。


但这份报告并不像主流论调一样忧心忡忡,勇于去打经济学家们的脸。它将疫情对就业灾难性的冲击,解读为推动了劳工市场、就业政策的革新。并认为,从长期来看,不但就业总人数在增多,平均工资水平在提升,工人满意度超过了75%,甚至贫富差距也在缩小。


简直是,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这扑面而来的正能量,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也把还处在失业危机中的人边缘化。魔鬼藏在细节里,这份凡尔赛报告是选择性调查了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的情况。


如果看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描绘的又是另一幅景象:


2020年全球劳动工作时间损失8.8%,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流失,是2009年金融危机时损失的4倍;全球劳动力收入下降了8.3%,相当于3.7万亿美元损失,占全球GDP的4.4%。


ILO认为,诸多就业统计数据中,平均收入水平的上升是一种虚假繁荣。


这种“幸存者偏差”的统计方式,将实际情况是陷入长期失业的低收入群体,排除出了就业统计的范围,使数据上平均水平在提升。全球范围工作岗位在减少,尤其是低技能岗位的需求明显下降。


既有一天入账208万的流量明星,也有需要下班后兼职开出租、送外卖的中年人,等着领救济金的人排成长队。


“如今劳动力市场是在逐渐复苏,但未来仍是脆弱的、高度不确定的。”国际劳工组织盖棺定论。


这两种背道而驰的就业论调,呈现出一个撕裂的世界。


一个是欧美世界,把控丰富的疫苗资源,国家社会逐渐恢复常态,经济复苏并开始做出通胀调控;


一个是亚非拉世界,仍在疫情阴影中沉沦,比如印度,疫苗稀缺、医疗资源紧张成为常态,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进入2020年代,政治和经济权力的重构从不平衡的复苏开始。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的加深,既在破坏市场,也暴露出部分国家政府缺乏能力,最终受苦的仍是底层人民群众。


各国“保就业”的手段并不多,第一是投资刺激经济,用发展的增量带动就业;第二是撒钱、救济和补助,靠转移支付来保障居民收入。两者都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来支撑。


社会上有一股明显的情绪变化。


每天早上,一个企业家睡醒,就要还银行上千万贷款;一个流量明星睡醒,要算今天的208万何时到账。而此刻,打工人早已在地铁上挤在一起,担心会不会迟到扣钱。


10个中国人里面,或许9个想着投机致富,人人都在寻找财富密码。所以这几年打着投资顾问、理财资讯名头,实际上是金融诈骗、传销活动的生意这些年越来越好做。



二、流动的劳动力


让中国人产生就业焦虑的因素太多了。


只要面对城市房价节节攀升、地方县城房价冲3万的巨大压力,绝大部分“图钉帽阶层”都会觉得工资还不够高、工资为什么不涨、加班怎么这么多,试问谁不会掉发秃顶呢?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65岁)从2013年开始下降,标志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就业总人数在2017年达到7.76亿人后,也已连年下降。人口普查数据马上就要公布,预测中国将在未来3-5年达到人口峰值。


如果就业人数占总人口比跌破50%,还会出现消费乏力、福利承压、产业空心化等连锁反应。


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行“六稳”“六保”,保就业被放到任务首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就业1186万人,城镇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6%。今年一季度已实现新增就业29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


而天平的另一头,是今年还需新增1500万就业的巨大压力,是909万高校毕业生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这个“万元工人招不到,三四千学生一大把”的年头,人们对于工资的预期特别美好,而一个螺丝一颗钉的生活太过现实。观念错位和就业结构的扭曲,让天平两端一直在进行痛苦的平衡。


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创下了历史新高,选择升学来延迟就业的人数增多。


而公考人数也在靠近2018年峰值。毕竟对绝大部分人而言,生活终归平凡,那么最稳定、最有确定性的,就是绑定“长期看好中国”,分享制度红利去对冲大环境的风险。


制造业的用工荒是现在最热的话题之一。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工资5000元,温州普工招人要开出6000元条件,茅台招工人的待遇是年薪10万。


高端制造业才开始爬坡,产业升级不够快,规模不够大,工人待遇无法普遍提升,那么当前的情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新一代的年轻人也更愿意去送快递送外卖,频繁换岗,去大城市“看看远方”,而不是一直呆在工厂从事制造业。


过去3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先是进入制造业,随着城市化进程成为农民工。如今服务业的发展增速更快,劳动力从低端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三、如何让更多人才流向制造业?


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不少企业认为,在努力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的同时,还要打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让技工这个工种得到社会认同,受到更多尊重,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要让技工断档。


放开薪酬限制,给高端人才相应的高待遇。有人建议,制造业是国之根本,吸引核心高端人才,薪酬待遇不能与“市场行情”大幅脱节,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工资总额限制有所调整。能不能把前沿领域的投入从工资总额里‘解放’出来,这样能够给高端人才更好的待遇,推动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同时让原有领域的员工收入不会减少。


形成规模效应,聚焦重点方向发展汇拢人才。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也举例说,比如长株潭地区工程机械实力很强,应该推动政策等资源在这一领域聚集,人才也会聚拢过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向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迈进。


夯实教育源头,加强制造业复合高端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人才结构上矛盾比较突出,缺乏领军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真正搞研发”的人才。突破人才短板,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平台,让人才和企业对接,和生产对接,让制造业和教育融合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