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天山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2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核心提示:天山股份(000877)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天山股份(000877)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宏观环境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发展质量继续提高,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9.3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6万亿元,同比下降7.9%,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3%。


(二)行业环境


水泥行业:


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未根本改变,需求整体趋弱运行。随着国家绿色发展及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水泥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大力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渐成趋势,且随着国家加大对能耗、碳排放及环保的管控力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水泥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大以“商混、骨料”为代表的“水泥+”业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水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3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总体呈现“需求趋弱、库高价低、效益下滑”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全国水泥市场销售较去年同期略有好转,但总体表现较弱。虽然基建投资同比增长,但由于房地产端开发投资降幅大,水泥市场需求整体较弱,尤其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行情。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9.53亿吨,同比增长1.3%(同口径),按照产量全口径计算,水泥产量较上年下降2.4%,同比减少约2,400万吨。


商混行业:


商混行业随着城市化和基建拉动快速发展,目前行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仍为主要矛盾。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和业内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下,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链一体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023年上半年,受房地产业开发投资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商混行业严重承压,市场需求不足,量价走低。2023年1-6月,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同比下降2.4%。


骨料行业:


砂石骨料是依附于天然石矿的产业,中国的砂石骨料行业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机械化开采阶段,近年来随着天然砂禁采及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压,大量小矿被陆续关停,目前行业已转入转型升级、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阶段,环保绿色的矿山将成为主流。


2023年上半年,全国砂石消费需求量71.48亿吨,同比下降2.4%。


(三)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分析


1.主要业务及产能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生产及销售。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熟料产能3.2亿吨,商混产能3.9亿方,骨料产能2.3亿吨。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生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六大系列以及硫铝酸盐水泥、油井水泥、水工水泥、高温稠油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超细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海工水泥、快凝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中、低热硅酸盐水泥等品种的特种水泥,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水利、交通、民用和市政等各类建设工程,水泥制品以及各种预应力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等。


公司生产的各标号常规商品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可满足普通建筑、高层建筑、公路、隧道、高架桥、地铁和地下矿井等工程项目的需求。同时,还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特殊性能混凝土,具体包括:引气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轻骨混凝土、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低热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海工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制品(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干粉砂浆、湿拌砂浆、镜面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等,能够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


公司生产的骨料主导产品为0-5mm、5-10mm、10-20mm、20-31.5mm等粒径的干湿法精品骨料,也可按用户需求生产其它规格的骨料,骨料岩性为石灰岩、花岗岩、凝灰岩等,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铁路、水利、码头、机场、高层建筑等各类建筑工程。


3.经营模式


公司秉承“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聚焦主业、做强做优,全面深化三精管理,持续推进“水泥+”业务,深入实施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回报社会。


管理模式:公司始终坚持市场营销、物流采购、生产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五集中”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苦练内功,持续优化管理精细化,借助信息化技术赋能,统筹做好精益生产、采购降本、财务降本和安全环保。继续推进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活动,构建经营效益、运营管控、ESG管理等多维对标体系,努力迈向经济效益、综合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四个一流”。


组织模式:公司综合考虑市场布局、业务规模、管理幅度、行政区域、业务特性和综合竞争力等因素,经管理咨询、信息化升级、数字化转型规划,参照“战略匹配、协调发展、专业管理、精简精干、循序优化”原则,构建“上市公司——区域公司——成员企业”三级管理,设立15个区域公司,其中10个专业化水泥公司、4个商混骨料和特种水泥业务专业化运营区域公司,1个国际化业务平台。稳步推动以区域公司的管理口径实施内部业务和股权梳理整合,理顺区域公司的股权架构,实现各区域管理公司的法人主体由公司直接持股,使得管理权与股权的统一,注册资本与资产规模、产能规模、产值相匹配。


4.市场地位


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公司。报告期内,公司熟料产能、商品混凝土产能、骨料产能均居全国第一,市场范围涵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新疆等多数区域市场份额、品牌地位均处于行业头部。公司位列中国水泥协会2023年5月发布的“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3位。


5、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水泥、商品混凝土及骨料的生产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骨料产能增加,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价格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贡献度同比增长;水泥需求下降,虽煤炭价格同比下降,成本同比大幅下降,因价格不断下行,毛利率同比下滑,效益同比大幅下降;商品混凝土量价齐跌,毛利率同比下降,效益同比下降。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大幅下滑。


6、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匹配。2023年1-6月,公司销售水泥10,692万吨,同比下降3.01%;销售熟料1,473万吨,同比下降12.48%;销售商混3,375万方,同比下降10.22%;销售骨料6,342万吨,同比增长25.53%。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94%。


坚持三精管理,生产经营创新求进。经营精益方面,公司践行“价本利”经营理念,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维护行业健康生态。管理精细化方面,积极深化核心利润区建设,坚守应收账款安全和商混质量底线,完善市场服务和响应机制。公司紧抓管理精细,有效启动对标帮扶管理机制,降本控费,练内功强根基。水泥业务深化工艺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原燃材料替代、窑系统优化及设备节能改造;商混业务狠抓生产全流程管控和原材料溯源管理,完善质量管控体系;骨料业务推进生产线工艺参数调整和节能降耗优化,推动达产达标。组织精健方面,精简干部队伍提效能,精准施策坚决压减“两金”减法人,严格控制商混应收账款,完善信控体系建设,有序推动资产专项清理。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持续积聚。组织整合方面,持续优化总部和区域公司职能,全面落实成员企业“三定”方案,优化营销中心、财务中心人员配置。股权整合方面,积极稳妥推进股权整合梳理,完善三级管控体系,修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清单,深入推进北方水泥、西南水泥、云南水泥对口帮扶。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信息化整合,推动财务系统整合;加快推动“管理咨询、信息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完善公司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业务流程,推动公司逐步从组织驱动向流程驱动转型。科技创新方面,公司实施优化升级、技术迭代创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科技成果丰硕。公司发布第二份ESG报告,首次刊发ESG报告英文版,全方位展现公司提升治理效能、践行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成效。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显著的市场布局和产业链优势:公司市场范围涵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构成核心利润区的独特竞争优势,多元化地域业务分布可降低由于地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差异造成的经营波动,为股东带来更稳健的回报。


卓越的经营模式优势:公司深入推进“价本利”经营理念和“三精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经营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有效提升经营和管理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积极开展业务整合和国企改革,有效提升集团化管控效能,不断提升在水泥、商混及骨料等产业链条的整合与协同效益。公司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做优做强主业,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筹划“双碳、水泥+、国际化”翘尾因素,对标一流,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成熟的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坚持开放融合,深化协同创新,推进技术攻关、新成果应用,重视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和产学研结合的协同作用,共同承担、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的集团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300152)。公司拥有特种水泥、混凝土水泥制品专业研究院各1所、2座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高新技术企业,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现有发明专利384项,实用新型专利3,157项,外观设计14项。


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优势: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公司践行“双碳”战略,推进原料绿色低碳,积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有效促进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有拥有45条水泥生产线开展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年处置能力达441万吨;公司拥有4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2家省级绿色工厂,66家全国预拌混凝土绿色示范工厂,38座国家级绿色矿山,81座省级绿色矿山,12座市级绿色矿山,140家预拌混凝土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领先的智能化管理优势:公司积极推动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试点实施工厂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控制智能化、多道工序无人值守,通过数据采集标准化平台、生产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和边缘计算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现有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8条智能化生产线,10座数字化矿山。2023年上半年,公司下属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南方水泥智能工厂及数智管控平台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荣登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榜单;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管控智能化项目列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成为建材行业首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工信部AAA级认证企业;湖南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矿山荣获“湖南省5G+智能采矿典型应用场景”和“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称号。


独特的高端化产品优势:公司开发生产8大类116种特性水泥产品,包括油井水泥、水工水泥、硫铝水泥、海工水泥、热工水泥、核工水泥、道路水泥、制品水泥,是国内生产特性水泥最多的水泥企业。公司开发生产特性水泥产品广泛服务于油田、铁路、机场、水利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公司生产的低热水泥成功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两座世界级特高拱坝水电站,打造了“无缝大坝”建筑奇迹,川藏铁路专用早强低收缩低热水泥成功应用在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正线工程,实现了特种水泥进入铁路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公司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120°C油井水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贝利特水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公司获得国家产学研创新奖;2019年公司被工信部评为5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是唯一上榜的水泥企业。


先进的营销管理优势:公司根据市场条件分析市场需求特征,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发挥整体规模效应。通过系统的管理整合和核心利润区建设的加强,区域化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的战略效果进一步显现。公司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实施市场营销集中,逐步实现了市场布局、市场开发、价格等营销策略的统一,进一步提升营销管理能力。


专业的人才团队优势: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形成与公司战略发展相匹配、相适应,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素质精良的水泥铁军为目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央企市营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联合重组、管理整合吸收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持续推行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两大攻坚战的实践中锻造了一支管理经验丰富、实战业绩突出的高级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和专业能力强的干部人才队伍。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2023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向好,经营和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行业看,下半年需求将逐步企稳,全年水泥需求或仍存下滑压力,局部区域新增产能仍有增加,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从公司看,世界一流战略规划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态势稳健,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时期,经营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持续加剧。


1、宏观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下降的风险


公司主营水泥、商品混凝土、骨料的生产与销售,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公司发展战略影响深远且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对公司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会对水泥市场需求产生下行影响,若行业竞争加剧,将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错峰生产,促进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发展动态;通过集中营销、创新营销抓住市场机遇,优化客户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加强业务经营环境分析,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深化对标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持续迭代升级公司水泥电子商务平台“聚材通”,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建材电子商务平台;抓住“双碳”政策红利,推动富余产能快速退出;推动“水泥+”业务,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2、企业成本上升风险


煤炭和电力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高,近年煤炭成本持续高位波动,已导致主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加之劳动用工成本、安全环保投入等刚性上升,由此带来的成本上涨若未能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报告期内,柴油价格偏低位运行,物流成本下降,各类原燃材料成本平稳下滑,由此带来生产成本下降。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持续控制降低成本的能力将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措施:公司践行三精管理,通过综合施策提升成本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持续关注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国家调控政策,推进源头直采、集中采购、替代采购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模式,践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做好采购降本。持续加强物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利用“我找车”平台智慧物流和挖掘网络货运的潜力,提高物流效率、开发循环物流和双向物流,倡导绿色低碳物流,尝试共享物流等多种方式控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因地制宜实施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项目、生物燃料替代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占比,采用低价替代原材料,缓解成本上升压力。公司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清收,降额增质,多举措降低资金成本。


3、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环保节能减排要求逐步提高,企业环保刚性投入增加。


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国家正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启动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准备,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标准,对企业的减污降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相应的刚性投入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转变管理思维,树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培育全员减碳文化,密切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信息,加强政策研究和学习。探索实施降碳减排举措,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和投入,严格责任制管理;层层树标杆、强对标,通过数字化对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目标和责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进公司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公司将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满足绿色低碳管理体系,培育、践行绿色低碳文化,树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做好中长期减碳规划,明确绿色低碳战略、目标、技术路径和举措;加快源头低碳、过程减碳、未端固碳、数字管碳和超低排放技术创新,细化管理,健全考核激励,顺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4、国际化经营风险


公司聚焦世界一流水泥企业目标,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行业发展法律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国际化专业人才、汇率波动、贸易摩擦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国际化经营发展带来风险和调整。


应对措施:公司聚焦打造成为能够输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统一的体系标准的世界一流水泥公司,以战略理性与经济理性相统一,切实符合市场需求为原则。加强战略引领,做好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为“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做实做细行业研究工作,做好国别风险的研究分析;重视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加强内外协同、科学管控,合规经营应对相关风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