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2005年新加坡建筑市场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4-15  来源:建筑时报   作者:刘民强
核心提示:2005年新加坡建筑市场分析
    2004年,新加坡建筑业延续2003年以来的颓势,建筑业产值同2003年相比下降6.3%。建筑发包额约为60亿美元。新加坡建设局预测,2005年的建筑需求预计和过去2年基本持平,保持在60亿~67亿美元之间。今后几年的建筑需求也将维护在73亿~85亿美元的低水平。
    
    2005年,预计私人领域建筑合同总值将从2004年的32.7亿美元左右。而在公共工程方面,2005年的建筑需求预计约27.3亿~29.7亿美元之间。2004年,公共部门建筑需求约27.9亿美元)。新加坡建设局商务发展署署长罗钦明在2005年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展望”研讨会表示,2005年政府将会颁发较少的土木工程项目合约,例如地铁及道路工程,因此2005年这方面的需求预计会减少,合约总额将介于8.5亿~9亿美元之间。
    
    罗钦明在发表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新加坡建筑业在2005年不会有突出的表现,前景也依然不乐观,但是私人领域的建筑需求、尤其是工业建筑发展项目,将有望带动今年的整体需求。据悉,今年大型私人领域建筑项目将主要包括建在滨海城的“摩天观景轮”、加冷娱乐广场的重建工程以及在圣淘汰的2家度假酒店等等。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国际部政务部长符致镜在研讨会上致词时表示,新加坡建筑业者必须接受建筑业已经很难回复到上世纪90年代时的辉煌时期,因此业者必须重新适应新的建筑需求,并且作出适当的调整。不过,政府今后将通过公私伙伴(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的形式,把公共工程交由私人企业实施。为适应这种变化,建筑商除了经营传统业务外,还必须把经商范围扩大至其它领域,学习如何设计、兴建和经营一项工程。
    
    上世纪90年代是新加坡建筑业的黄金时期,当时市场建筑需求高达约140亿美元,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左右。2000年以来,建筑业持续低迷,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4%—5%左右。
    
    由于新加坡是我国重要的海外工程市场,建筑业的长期低迷使在新中资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赢利空间被不断压缩。同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作为总包的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有关企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升级转型,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承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工程项目,避免和本地中小建筑商在一般房建项目上压价竞争。二是利用新加坡的区位优势,联合本地有实力的工程企业积极出击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三是抓住东南亚海啸灾区重建商机。建议在灾区重建工作启动后,在国内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灾区基础设施重建工程,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