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水泥行业减碳:从生产和消费端协同发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核心提示: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作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首批纳入的六个行业之一,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水泥行业的减碳既需要从生产端推动燃料和原料替代等低碳生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需要从消费端推动用低碳水泥产品替代普通产品。

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作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首批纳入的六个行业之一,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近日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天津市硅酸盐学会、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3个研究报告——《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报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减碳路径与策略研究》(以下简称《混凝土减碳报告》)、《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政策建议》(以下简称《绿色采购建议》)分别从低碳生产标准制定、水泥产品降碳、建材绿色采购等方面提出水泥减碳相关建议。业内专家认为,水泥行业的减碳既需要从生产端推动燃料和原料替代等低碳生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需要从消费端推动用低碳水泥产品替代普通产品。


标准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世界水泥看中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水泥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水泥产量21.3亿吨,约占全球水泥产量的60%,这也直接导致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巨大,减排任务艰巨。


标准在整体减碳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利用标准能够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碳发展,并且为企业节能减碳活动的评价提供技术依据,也为行业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好技术准备。


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研究员张亮表示:“减碳是当前大环境下各国的一致需求。标准建设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标准在开始制定之初就要有这种意识,在减碳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要充分吸纳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高质量的国家标准。”


《标准体系报告》从水泥生产端出发,参照工信部今年4月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梳理了现有标准和支撑政策,提出了“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报告》建议,应加快编制原燃料替代、节能降碳、低碳水泥和碳捕集与利用四方面的技术与装备标准。除已有和在编的标准外,报告建议新编12项标准,为水泥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更完整的“工具包”。此外,结合水泥企业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情况,《标准体系报告》还提出了水泥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标准体系框架及核心标准清单,包括水泥生产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标准,在水泥行业进入碳市场时将有助于提升数据的可信度。


水泥产品降碳至关重要


混凝土是水泥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混凝土行业的碳排放主要由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和产品运输三部分组成。


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周永祥介绍:“将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与结构创新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性能优势,降低混凝土的总体用量。同时,通过混凝土的骨料优化设计与掺合料粉体技术,将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即水泥熟料用量)降下来,这是目前混凝土应用端降低碳排放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混凝土减碳报告》认为,混凝土需求总量下降带来的减排效应与材料高效利用是水泥应用端的两大有效减碳路径。


《混凝土减碳报告》在材料高效利用方面强调应注重四项技术,分别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制品二氧化碳固碳能力和扩大低碳水泥应用。报告提出了不同时期减碳技术发展优先级及碳减排潜力:到2030年,材料高效利用将以优化配合比及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为主,两者当年将实现碳减排共计约1.73亿吨,占混凝土行业预期碳排放总量的24%。2060年,上述四项技术碳减排共计约2.27亿吨,占当年混凝土行业预期碳排放总量的48%。


《混凝土减碳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生产端矿物掺合料的使用比例,扩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非主体结构中的使用,扩大再生骨料使用范围。此外,报告认为不应片面追求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应根据混凝土不同应用场景提出混凝土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新要求。


另外,周永祥建议,要尽快将水泥的外部环境成本纳入水泥价格体系,加快实现水泥行业的碳交易。在周永祥看来:“目前的水泥价格较低,就是因为没有包含碳交易价格。较低的水泥价格,不利于水泥节约化使用,也不利于替代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从需求端出发实现水泥产业链脱碳


《绿色采购建议》在分析南京、杭州、绍兴、湖州、青岛、佛山等第一批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6个试点城市的实施情况基础上,建议在绿色建材评价体系中加入材料的低碳属性指标。


目前,与混凝土不同的是,水泥尚未被纳入试点城市的政府采购需求文件,而混凝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原材料水泥的隐含碳。如果不对水泥做绿色建材相关方面的要求,混凝土减碳潜力则十分有限。因此,报告建议将水泥纳入到政府采购需求。


《绿色采购建议》提出,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水泥生产端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降低水泥熟料隐含碳和生产能耗,还需要从需求端出发,通过完善混凝土绿色采购政策来支持混凝土的低碳化,促进低碳水泥的生产及应用,从而实现水泥行业整个产业链的脱碳。


《绿色采购建议》认为,在水泥行业建立碳标签使碳排放来源更加透明化,有利于加速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整体减排。对水泥企业而言,通过碳标签可以清晰了解水泥碳排放足迹,直观地获知水泥的碳排放量信息,从而引导下游企业的市场购买行为,带动建材行业低碳转型。因此,报告建议,尽早建立水泥产品碳标签制度,完善绿色建材混凝土碳排放评价标准体系。碳标签制度应分四个步骤建设完善,即“确定产品碳排放基准线”“建立碳基准评价标签”“披露碳得分标签”和“建立产品碳中和水平标签”。


 “核算准确性是绿色低碳建材遴选公平性的关键。”在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刘宇看来,“碳标签制度建立是贯通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之间的碳排放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既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将起到上下游产业信息交换的重要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