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混凝土外加剂领域的基础性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GB 46039-2025)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市场主流外加剂的分类与代号、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判定以及产品说明书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权威的安全技术规范,更将有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对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GB 46039-2025《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解读
一、整合多项标准,统一规范要求
此规范整合了 GB 8076 - 2008《混凝土外加剂》、GB 18588 - 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和 GB 31040 - 2014《混凝土外加剂中残留甲醛的限量》三部标准的强制性内容,形成了一个全面且统一的安全技术规范,避免了不同标准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不一致,为行业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执行依据。
二、严格有害物质限量,保障健康与环境
规范对各类外加剂中的有害物质做出了严格的限量规定。例如,明确限制了氯离子含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外加剂,氯离子含量需≤0.10%。这能有效防止钢筋锈蚀,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同时,对于具有室内使用功能的建筑用外加剂,残留甲醛的量被限制在≤500mg/kg,极大程度降低了外加剂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三、明确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确保工程质量
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如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防水剂、防冻剂等,分别规定了详细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以防冻剂为例,对于规定温度为 - 5℃、 - 10℃和 - 15℃的防冻剂,明确提出了 “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 等强制性技术要求。这保证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仍能具备良好的性能,满足工程实际需求,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性能不佳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四、规范试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为了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的准确测定,规范对有害物质限量以及受检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害物质限量的测定,如氯离子含量按 GB/T 8077 规定的离子色谱法测定,释放氨含量按 GB/T 18588 规定的蒸馏后滴定法测定,残留甲醛含量按 GB/T 31040 规定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受检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法则依据 GB/T 50081 的规定进行,且明确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 (20 ± 3)℃等细节。统一且规范的试验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产品质量判定提供坚实基础。
GB 46039 - 2025 的实施,将促使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朝着更加安全、规范、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广大标准使用者务必深入学习、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