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向拉法基瑞安水泥学习投保意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3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东方早报
核心提示:向拉法基瑞安水泥学习投保意识
                  西皮流水

  有媒体报道,近日平安产险对外宣布:该公司将赔付截至目前汶川地震的最大一笔赔款,金额为7.2亿元,赔款对象为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这是商业保险雪中送炭的又一次充分体现。消息读罢,颇感欣慰。

  然而,笔者同时也注意到这样一个讯息:汶川地震保险赔付总额不到20亿元。也就是说,拉法基这一家公司获赔金额居然占到了整个震灾赔付总额的1/3!

  这是令人深感遗憾的。同时,这样的赔付结果也揭示了一个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买不买保险真的不一样!

  两条截然不同的重建道路

  鉴于地震这样的“天灾”一般不在财产险理赔范围内,所以不少人都关心“拉法基究竟买了啥保险”。

  事实上,此次拉法基向保险公司主要买的是扩展了地震责任的财产一切险,此外还有机器损失险和利润损失险。此次赔付中,利润损失险占了大头。

  保险赔款这根救命稻草给拉法基带来的益处也是不言自明的:地震发生后,水泥成为灾区重建必需的重要建材,拉法基快速恢复生产的需求非常紧迫。

  获得保险公司的巨额赔款之后,这家公司不仅渡过了难关,在企业的重建与迅速恢复生产方面,也远远走在了其他受灾企业的前面。

  而对那些没买保险的企业而言,灾后重建工作因为是需要等国家的相关政策、靠国家的统一拨款,显然恢复生产远没有拉法基那样来得如此顺畅。

  相信这些企业听到“7.2亿元”的理赔金额时,大多会后悔:如果当初也能像拉法基那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投保企业的商业保险,企业的灾害风险就完全可以转移给保险公司。如今,却只能由企业自身来承担这一承担不了的风险——既要灾后重建家园,又要加快企业的运转,而这一切恰又面临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这不由让人感叹:与没买或没足额买保险的企业相比,拉法基真是地震灾区的幸运企业。而在其获7.2亿元保险巨款后,众多未投保的企业或许能够更深刻领悟到7.2亿元的重量。

                   投保意识缺失是主因

  笔者查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如果要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建任务,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如果扣除掉幸运的拉法基的赔款,整个汶川地震中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企业所收到的赔款仅剩13亿元都不到,远不能满足恢复生产的需要。

  根据保监会日前发布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保险理赔工作基本完成》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10日,保险业合计支付地震赔款16.6亿元人民币,其中,已赔付保险金11.6亿元,预付保险金4.97亿元,结案率96.7%。

  赔付之所以如此之少,追根溯源还是由于投保率低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不到5%,远低于36%的全球水平,一般公众和企业的损失几乎得不到赔偿。如果再从汶川看四川,感受会更刻骨铭心:2007年四川全省保费仅211.91亿元,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险深度分别为0.89%和2.3%,低于全国水平。地震重灾区的人身险覆盖率也仅为10%,远低于全国15%的水平。

  此外,在阅读这些数据之时,笔者获知这样一条讯息:国内投保利润损失险的企业寥寥无几,而外资或合资公司购买的比例较大。在这次的赔付结果中,企业获得的补偿也恰好成正比。

  但如果把企业没买保险,归结为大家不知道风险的危害,不知道企业可以通过买保险转移自身的风险,这显然说不过去。灾区的企业投保率偏低,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企业经营者对自身企业发展的目光之短:经营上存在误区、利润上存在盲区、甚至官位上存在短期的行为都导致了保险意识的缺失。 

  比如这次拉法基投保的财产一切险,虽然覆盖面甚广、功能也相当强大,但由于其不菲的价格——水泥企业财产一切险的费率约在5%左右,远高于财产综合险——令不少经营者望而却步,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宁可抱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

  而从这些未投保也未获赔的企业身上所折射的出国民保险意识之低更是耐人寻味。

  如果这种保险意识低下的现状,需要以地震作为教训才会醒悟,那无疑更是一种悲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