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产业报国意正酣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发展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2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东方财富网
核心提示:产业报国意正酣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发展纪实

  在中联重科产品演示区内,一台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成功矗立,并现场作业表演。这台泵车的下线标志着中联重科已站在了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引领世界混凝土泵车行业的发展。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是中联重科旗下主要事业部之一,主要从事混凝土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随着2008年成功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意大利CIFA公司,中联重科一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的最大制造与供应商。

  从1977年设计我国第一台泵车,到2009年推出全球最齐全的长臂架系列泵车,再到此次融合中欧技术的新一代复合技术泵车上市,在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发展中,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也实现了不断升级换代、技术提升。

  与此同时,国内混凝土机械的市场格局也在悄然改变,从最初洋品牌独占国内市场份额,到国产品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提升,如今,很多洋品牌已被挡在了国门之外。

  “‘产业报国’的共同愿景,使工程机械行业凝聚了一批有志之士,整个行业的面貌已焕然一新。而湖南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工程机械最强省份,并逐渐向工业大省转型。”

  在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看来,正是因为中联重科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成就了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

  目前,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国内生产基地跨长沙、沅江、汉寿三地,主打产品涉及混凝土机械成套设备和干混砂浆成套设备两大系列、六大类产品、100多个品种,年生产销售规模超过150亿元,是中联集团旗下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事业部之一。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将实现500亿的产值。

  技术创新的行业领跑者

  “此次上市的80米泵车保持了基于通用汽车底盘最长臂架泵车,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等多项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上达到可工作、可销售状态的最长臂架泵车。”在演示区现场,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据介绍,中联重科此次推出的80米泵车,基于仿生6节臂专利技术开发,采用了紧凑型7节臂折叠技术,整车长度较同级别产品短30%,转弯半径更小,场地适应性更好;同时,该产品全面应用CIFA臂架技术,载荷分布均匀,臂架重心较同类产品低10%,整车安全稳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泵车臂架一般采用的传统高强度钢板存在臂架疲劳开裂的问题,使用寿命有限,特别是1100MP以上的钢材焊接时的焊缝质量无法达到臂架材料的强度,同时臂架焊接质量不可控,焊缝易开裂,臂架寿命短。而此台泵车碳纤维技术的应用使臂架具有强度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达20年等突出优势,而且减重40%,大幅降低整车的油耗和易损件的消耗。

  “到目前为止,碳纤维用在工程机械设备上,只我们一家。”陈晓非自豪地对记者说。

  回顾中联重科19年历史,如果说自主创新是中联跨越发展的动力,那么混凝土机械公司就是中联重科创新的标杆:

  1993年,中联重科设计、生产出我国第一代成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泵HBT40,该产品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迅速被市场所接受,中国混凝土机械设备开始取代进口设备。

  1996年,中联重科引进日本先进的搅拌车生产技术,消化吸收后研制出8m3混凝土搅拌运输。

  2001年,中联重科第一台商品化销售的泵车成功下线;

  2002年,中联重科第一台国产化臂架泵车成功下线;

  2004年,我国首部泵车行业标准在中联重科诞生;

  2007年,我国首部布料机行业标准在中联诞生。

  “公司传承长沙建机院四十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及CIFA八十多年的先进技术。自成立以来就作为龙头企业引领整个建机行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并同世界最前沿专业知识与技术保持着最直接的接触,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陈晓非说。

  作为中联重科旗下第一大事业部,混凝土机械公司有着良好的研发创新平台,不仅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是行业唯一一家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一体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联系与合作,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建立了一个可靠、快捷的信息流通网,可以有效地获取国内外技术最新动态和需求。特别是通过关键技术的研究、积累,混凝土机械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公司拥有了一批特有的混凝土机械关键技术,研发的混凝土机械创造了多项国内和世界纪录。

  强有力科研创新使中联重科在庞大的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一直处于领先者的位置,在并购CIFA后,2009年更是取得了6%以上的市场份额增长,保持着比同行竞争者更加强劲的增长速度。

  “近几年来,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效率,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湖北省混凝土协会会长吴凤高对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深有感触,他表示,武汉近几百家混凝土生产企业,95%的企业都在使用中联重科的产品,中联重科为武汉市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目前,中联混凝土机械产品已经参加了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建设项目、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中国中央电视台、武广高铁客运专线、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江西九江世界第一高纪念碑、柬埔寨第一大水电站等海内外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带远程监控的HBT90.40.572.RS拖式混凝土泵在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建设项目中,将C100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到432米的高度,创造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泵输送的世界记录。

  在全球,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的发展步伐十分稳健。成功并购CIFA后,公司积极加大海外平台、渠道、品牌建设,完善海外市场布局,海外销售区域进一步细分,目前已拥有中东、北美、欧洲、俄罗斯等17个海外区域。

  “中国制造”的报国实践

  “自主创新不是一个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企业群体的创新和共享。科技成果不转化,实现不了价值;转化以后不推广,则不能带动全行业的竞相发展和螺旋上升。”这是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各种场合经常提到的“创新”观点。

  作为全球最大、中国最早进行混凝土机械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每年新产品层出不穷,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引领了行业发展。

  以中联重科创业的第一个产品混凝土输送泵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95%的市场份额。由于国内混凝土配比不规范,进口产品只能泵送按标准配制的“细粮”,中联重科通过自主创新,逐步形成更适应国情、能吃“粗粮”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行业内得到推广。2000年,中联重科又以“高浓多相混合料输送成套设备”项目上市融资,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提高质量,2009年,混凝土输送类产品销售达80亿。由于中联重科自主创新带来高利润,高利润带动其他企业仿效和竞争,竞争又促进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产混凝土输送泵的国内市场份额,反而从不足5%提升到95%以上。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当中可以看到,中联也好,其他企业也好,凡是从事的产业在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再发展以后,把很多洋品牌挡在了国门之外。塔机如此,混凝土机械也是如此。这种自主创新的核心设备进入了我们一线施工领域以后,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晓非说。

  据介绍,隧洞施工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以前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一个盾构机要卖一两个亿。而国产品牌推出后,一个盾构机仅卖4000万—5000万,不仅节省了很多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省去了国外订购需要耗费的时间。

  而最新的例子是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 C3200NP,该产品是专门针对我国第三代核电站C AP1400施工吊装开发。虽说这台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其成功下线,打破了国外相关企业在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领域构筑的知识产权与制造技术壁垒,增加了本土施工企业在国际采购时的谈判筹码。

  “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模仿,模仿引发创新的浪潮,推动经济走向繁荣和高涨。”有数据表明,1995年我国进口混凝土机械产品数量为2740台(套),金额约为2.2亿美元;到1997年,我国进口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已减少至812台(套),金额约5300万美元。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进步与成功经验的积累,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壮大了自身力量,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已逐步出口到了亚洲、美洲和非洲等许多国家,世界混凝土机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