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2004年的12年中,我国袋装水泥产量59亿吨,按每吨袋装水泥用包装袋21只计算,共耗用包装袋1248亿只,相当于全国人均要用袋100只,这意味着需消耗优质木材1962万立方米、耗煤4637万吨、耗电428亿千瓦时、耗烧碱1308万吨,造成的污染和浪费触目惊心,”7月19日,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蒋尔忠在贵州省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发展研讨会上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
此次由贵州省、贵阳市两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召集全省9个州、市、地水泥行业管理部门、水泥企业、预拌混凝土企业等召开的研讨会,旨在借鉴省外经验,扩大贵州省散装水泥的生产能力和使用范围,提高全省水泥的散装率,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省开支的三赢。
据贵阳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詹跃华介绍,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散装水泥供应量达93.4万吨,散装率为14.1%、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近两年的散装水泥生产供应量占全省的35%,水泥散装率达36%,比全国平均散装率高出3个百分点,而贵阳市散装水泥供应量的70%以上为预拌混凝土企业使用。下一步,贵阳市将抓住今年被国家列为124个禁止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城市为契机,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能耗高、资源浪费巨大的10万吨左右机立窑,引进新型旋窑干法生产法,提高散装水泥生产和使用率。
省经贸委资源处李光琪处长表示,贵州省将把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企业纳入城镇化建设的范畴,引导地方小水泥企业开辟小城镇散装水泥市场,扩大农村供应网点。同时,将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与发展散装水泥有机结合,发展和推广结合本地实际的节能设备设施,把发展散装水泥作为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的自觉行动。
据悉,2006年贵州省各州(市、地)市区将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