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半年砖瓦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各地巩固“禁实”成果,实心黏土砖总量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砖瓦产品质量稳定,销售市场看好,产销量增加。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显示:整个行业发展平稳,但产品成本增长率高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
生产经营形势基本稳定
1.利废、空心化是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墙体材料革新政策,对砖瓦行业保护土地资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禁止生产和使用黏土实心砖,推进了砖瓦产品结构向利度、空心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黏土实心砖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减少约2个百分点(总量在5000亿块左右)。利废产品、烧结多孔砖、空心砖产量增加,1~6月份,预计各类烧结空心制品总量同比增长6%左右,可达到1300亿~1400亿块(折标砖)。利废产品总量达1480亿块以上,同比增长在8%左右。工业废渣(煤矸石、粉煤灰、各种废渣)综合利用加快,各类烧结空心制品受到青睐。随着人们对烧结制品建筑功能的重新审定,高档内外墙装饰砖已悄然进入市场,带动砖瓦产品质量、档次、产品定位向新的方向发展。
2.各类经效指标同比上扬
2005年上半年,建筑市场对墙材产品需求保持同比水平,并有增长趋势。砖瓦产品产量稳中有升,据有关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1~5月份砖产品产量累计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累计增长在.10.3%~76.3%;瓦产品总量同比增长24.1%,其中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青海增长较快,累计增长在25.43%~328.5%。1~5月份新产品产值完成0.6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19.97%;砖瓦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升4.18%,实现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23.37%。
3.企业经营和变现较为稳定
1~5月份,整个行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形势较好,砖瓦产品销售收入完成69.3亿元,同比增长21.39%;工业销售产值完成74.07亿元,同比增长21.45%,工业产品销售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个百分点。质量好、强度高的产品走俏市场,资金周转和资金运用效率、资金回收率稍好于上年。同时,产量的增加,带来产成品库存积压上扬,产成品存货可供销售天数同比增加了6.67个百分点。
4.机制转换继续带动各经济类型企业扭亏
砖瓦行业民营、集体企业占到90%以上。从1~5月份统计分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量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减少;其他类型企业总量增加,其中私营经济企业增长为8.7%;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增长为8.5%。亏损企业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亏损面同比增长。从企业的生产规模、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对比分析,集体经济、有限责任公司、私营经济、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有一定的优势。
5.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企业获利能力降低
2005年上半年,原燃材料价格继续攀升,目前已有85%的砖瓦企业采取掺废渣做为内燃烧砖,废渣价格从去年的每吨15元,涨到今年的每吨65元。煤、电、油、钢材只涨不落,其价格在去年翻一番的基础上,今年又上涨20%以上。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产品成本同比增长25.9%。三项管理费用销售、管理、财务分别比去年增长了30.46%、7.93%、5.05%;成本费用总额为65.08亿元,同比增长21.56%;企业利润下滑明显。?在1-5月份的报告中,成本利润率同比提高了0.23个百分点,增长率在4.58%。企业内部积极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取得一定成绩,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了18.36%。
6.国际化战略促产品出口增加
砖瓦产品是低附加值产品,其中的个别产品(琉璃瓦、墙地砖、烧结空心砌块)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我国周边有一定市场。1~5月份,砖产品出口保持上升趋势,出口创汇累计同比增长21.55%;屋面瓦产品出口增加,同比增长29.11%,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国家。
行业总体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行业内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和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规模小(年产1000万块标砖以下企业约占全行业的60%~70%)、工艺落后、经济效益较差的小规模企业,在行业内仍占相当的比重,经济实力表现出严重不足,制约着企业的技术进步。低档次、低水平、质量差的产品充斥市场,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原燃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利润下滑,部分企业承受力已到极限,盈利微弱。
3.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缓解较慢。虽然建筑市场需求较旺,企业的销售形势看好,但拖欠款问题表现突出,1~5月份,应收账款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3亿元,增长率在14.73%,企业回款和资金周转放缓。
4.新型墙材应用推广力度不够,生产应用脱节。仍表现为有些地区产品发展不起来,有些地区产品发展起来,又用不上去,一些地区烧结空心制品市场空间小,销售价格偏低,利润低,对产品的推广应用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