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人民日报》评凝石:“高调”一点又何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8-2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人民日报》评凝石:“高调”一点又何妨?

    回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秦砖汉瓦、古陶青瓷、长城地宫,都是和石灰‘三合土’联系在一起的。1824年,水泥的出现让建筑行业经历了从‘土’到‘泥’的转变,而它的高能耗、高污染也让人类饱受其苦。如今,‘石’将可以取代‘泥’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私下里,凝石技术的主要发明人孙恒虎教授说起这些,眉飞色舞。可一到公共场合,他就出言谨慎,字斟句酌,低调得很。

    “水泥行业太强大了。”一位专家道破天机,“你要用一项新发明去端掉人家的饭碗,阻力可想而知。”这些年来,孙恒虎和他的同事们申请经费600万元,要求企业配套600万元,而最终到手的启动经费却只有区区50万元。他们就靠这点投资起步,默默无闻地一点一点摸索凝石成岩的机理,逐渐扩大试点应用的范围,终于在吉林、河北、江西三地建起年产90万吨的三条生产线,在工程实践中检验了新技术的效果,达到了“863计划”立项时要求的所有指标。

    踏实一点,稳妥一点,进一步从理论上搞清楚凝石技术的机理,进一步验证凝石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是搞科研应有的态度。但再好的东西,捂在实验室里也是不行的。任何有前景的技术,都要争取与传统技术同台竞技的机会,都要扯开嗓子宣传推广,才能为自己开辟出“改朝换代”的道路。就像院士们指出的那样,凝石技术下一步就面临着争取国家支持,建立行业和国家标准的艰巨任务。没有这些工作做基础,没有和水泥各项指标的可比性,就拿不到大型工程的入场券,就缺少有显示度的“杀手锏”。

    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凝石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心中有谱的情况下,“高调”一点又何妨?市场不相信“书生气”,千万别因此耽误了一项节能降耗、利国利民的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耽误了我国建材行业升级换代、后来居上的好时机。

    注意:以上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混凝土网的观点,只作转载供大家鉴别讨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