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凝石取代水泥需要的是稳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9-06  来源:中国水泥发展史  作者:王燕谋
核心提示:凝石取代水泥需要的是稳妥

    “凝石”有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有专家表示,凝石技术的出现,很可能终结建筑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时代,代之以“凝石时代”。由于称之为时代,有必要将“胶凝材料”时代特征查证一下。

    公元前3000-2000年间 古埃及人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

    公元前146年 希腊人石灰石煅烧的石灰胶凝材料;

    公元前146年后 罗马人石灰砂浆,并改进掺磨细火山灰的罗马砂浆;

    18世纪1756年 用含黏土、石灰石制成水硬性石灰;

    1796年 黏土质石灰岩,磨细制成料球,高温煅烧后磨细称罗马水泥;

    1822年 白恶和黏土湿磨泥浆,干燥后煅烧,冷却磨细称英国水泥;

    1823年 石灰石配黏土煅烧,冷却磨细称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

    看上时代特征看出,硅酸盐水泥经过了漫长近200年历程,使其工艺更完善,制造方法更清洁、更节能,效率更高,质量更稳定产品,而使用者也更成熟。从制造上看,生产可控、质量可控;从使用上看,用其配制混凝土用于建筑工程其设计可控、施工可控、养护可控、结构质量可控。只要遵循水泥、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标准、规范、规程,则可以放心地用在结构工程上。

     如有更省、更方便、性能更优越的胶凝材料出现,应该为之欢呼,拍手叫好。称“革命”也好,认为“划时代”也罢,一点都不为过。

    可是建筑乃百年大计,不是“搭积木”,新建筑材料(特别是结构工程材料)必须有逐步研究,逐步试验,逐步应用,逐步检测,扩大试验,扩大应用,扩大检测,直到经过长期耐久性考验,形成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应用体系。在这上面,捷径是没有的,“一气呵成”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凝石”“取代”水泥也须经过这一“漫长”的过程。

    “凝石”研究工作可以“只争朝夕”,但取代水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急不得,需要的是稳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