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30年后水泥稀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我国30年后水泥稀缺

      用于水泥生产的天然原燃料石灰石现在探明的储量,仅可满足未来30~50年工业水泥的生产需要,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改变水泥的生产方式,很有可能到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没有水泥可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余其俊教授,日前在全省水泥检验大对比总结表彰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他表示,水泥远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永远用之不竭的建筑材料,目前国内整个水泥的生产、加工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能够在生产流程中大力引入环保概念。

  他说,今年全国水泥总产量预计达10亿吨,现在国内每生产普通1吨水泥约消耗1.5吨石灰石天然原燃料,这种天然的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有一定要求的,按照这种要求,全国探明的石灰石采储量仅450亿吨,水泥工业可用量250亿吨,这种储量仅可满足全国30~50年的生产需要。而2002年我国水泥产量占总世界总产量的39%,2003年达8.62亿吨,今年预计可达10亿吨。

  第二点是水泥的制作过程能源消耗高。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水泥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要严重得多。最为明显的是粉尘的排放,目前,先进国家平均每吨熟料的粉尘排放小于1公斤,而我国高达13公斤,全国水泥生产年排放的粉尘竟高达1000万吨以上。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余其俊认为,首先是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我国高等级水泥的比例仅占总产量的18%,大量生产的是中、低等级水泥,而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级水泥占90%以上。正因为这样,绝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至今认为这是一个粗放的行业,从工艺到产品质量都停留在初级阶段。

      ■解决文案

  针对以上问题,余教授提出了6大提议:第一,应“以质代量”,淘汰以立窑工艺为主的落后工艺;第二,大幅度提高水泥熟料的平均强度;第三,应严格控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尾气粉尘排放量,达到30mg/Nm&sup3以下的排放标准;第四,大力降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煤耗,平均煤耗应低于107Kg标煤;第五,积极研究利用工业废弃物和低品位矿物不经高温煅烧制备硅酸盐水泥替代物的新技术;第六,以低品位原燃料和其他替代物生产高质量水泥熟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