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节能降温看生态住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2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东方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节能降温看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美中不足

      外墙保温、双层中空玻璃、隔声隔热这些确实是生态住宅该有的措施,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生态住宅应该是在楼盘规划时,就已经将各种生态环保技术应用进去,使人居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物。

      在很多欧洲国家根本没有生态住宅这种概念。因为他们最为普通的住宅也很生态和环保。在欧洲最北面的国家瑞典,冬天普通人家的屋子里也不会有阴冷潮湿的感觉。

      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生态住宅还不多,不如国外成熟。但它是一个趋势,今后大部分人会选择购买更舒适的生态住宅。可规划技术上的不完善,用材上的不严格,使得购房者对于生态住宅始终将信将疑。

      外墙保温性能差 

      外墙保温是生态住宅的基本标准。所谓外墙保温就是在墙体中加了一层复合材料的保温层,用来隔断热量传导,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虽然有些楼盘也确实做了外墙保温,但有时效果跟没做差不多。这是因为开发商为了节约材料,将原本25MM的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厚度减少到16MM或更薄,这样就难以起到保温效果。

      在这方面,万科·朗润园把保温、隔音、隔热应用到墙体、房屋顶盖、门窗,这样全方位的措施就好像给房子“穿了衣服、戴了帽”,能使室内24小时基本保持恒温,减少空调30%-50%的耗电量。

      双层中空玻璃不隔热

      现在的房子多采用凸窗增加采光,到了夏天就怕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窗户都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但其实,双层中空玻璃的质量有好有坏,导致隔热效果差别很大。有的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的双层玻璃仅仅是两块玻璃的简单粘合。

      海上海新城在外门窗的选材上采用双层中空断热铝合金玻璃。不仅隔热性能比普通的双层玻璃好很多,同时还有不错的隔音作用。

      设备不够节水

      一些楼盘为了提高品质会做净水入户。有位业主发生了这样一件意外:家里的水管子破了,饮用水哗哗地流了两天,结果当月的水费比平常多了40元。当然,这是意外。但有些楼盘只有1套供水系统,把供人喝的饮用水去洗菜、洗碗,这样就比较浪费。而且由于净水比生活用水贵,业主的支出会增加不少。

      汇成·月河在楼盘生态体系中,非常重视节水。采用饮用水、自来水2套供水系统,达到分质合理用水的目的。该案前期的房源,品质已经受到了购房者的好评。

      防噪防风防尘不佳

      有些小区绿化景观不错,可惜“中看不中用”。小区绿化大多是一些低矮植被,而且不够密集,无法起到很好的防噪音、减低风速、阻挡灰尘的作用。夏日闷热,住在家里常常需要开窗通风换气,如果小区防噪防风防尘不佳,居住舒适度会大大降低。

      中海瀛台沿龙吴路建设20米宽的绿化带,沿江规划5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足够宽,能够隔音抗噪;同时,绿化带比外面龙吴路主干道地势高,自然形成一堵绿墙,起到防风防尘作用。

      区位不够静谧、绿化少

      有些楼盘地处闹市区,为了“闹中取静”的效果,动足了脑筋去营造生态环境。但往往因为成本过高半途而废,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其实生态住宅是要讲究先天环境的,目前上海通过认证的生态住宅大多在近郊区,而不是市中心。

      徐汇区汇成·月河是上海中心城区首个生态型住宅小区。之所以能够评上生态小区,除了本身技术达标,紧靠小区的漕河泾、蒲汇塘景观生态河段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贴士:生态住宅≠绿化率高的住宅

      那么是不是绿化率高就能称得上生态呢?市场上有着不少“伪生态住宅”,最多见的就是把绿化率做到40%以上,便宣称自己是生态住宅。万科朗润园是上海一级生态型住宅,汇成·月河被评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生态小区。他们驳斥了提高小区绿化率当生态住宅卖的作法。他们是怎么做绿化的?万科朗润园把大面积的绿化做到了屋顶上和楼栋的西山墙上,不仅显得房子绿意盎然,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减少西晒的作用。

      价位过高,脱离主力购房者

      生态住宅固然好,但由于材料和采用的设备本身技术含量高、价格高,客观上增加了开发成本,使得房价也相应拔高了一截。一般而言,同板块内,一个使用生态技术的楼盘要比普通楼盘高出500-2000元/平方米。

      高出的房价优点在哪里?万科朗润园是这样给买房人算帐的:

      1。用太阳能供热、照明。小型社区太阳能集热系统每年可节电37.5万度。按民用电价0.61元/度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23万元。平均摊到每户人家,每年可节约1000元的电费。

      2.外墙、门窗等保温隔热。外墙采用25MM厚聚苯板,并采用热工性能好的外门窗和新型墙体材料,双层中空断热玻璃,那么采暖、空调能耗可节约50%,即每晚上节省1元钱。

      3。收集雨水、生活废水回用,减少后期管理费用和维修费用。经处理后用做绿化、冲路及人工湖等补充用水等。按小区每年4.06万立方米雨水收集,每天96吨生活废水回用,每吨水2元计,年节约总费用约15万元。

      4.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多选适宜北方气候的低成本、具有强生命力的树种,为小区业主节约后期养护费用。

      从短期看,因为“生态”二字,买房多花了钱;但从长期看,由于能源开支、生活成本的节省,购房者并没有多花多少钱。

      小贴士:生态住宅≠高价住宅

      一方面生态技术、材料的成本比普通住宅高;但另一方面生态住宅节能、环保,在日常水电煤等能源方面,却比普通住宅大大节省了开支。外墙保温现在并不稀奇,但把保温、隔音、隔热应用到墙体、房屋顶盖、门窗,甚至是照明灯上,这样全方位的措施能省下30%-50%的空调费。

      生态的概念炒得越厉害,越能说明市场上真正的生态住宅少。有的楼盘利用物以稀为贵抬高房价。品牌开发商的做法是:第一精挑细选建材;第二,不在材料方面多赚购房者的钱。

      生态住宅是今后的趋势,但现在有些开发商只想利用“生态住宅”来抬高房价。比别人多种几棵树就算生态。正是这样一些“挂羊头买狗肉”的行为,破坏了真正的生态住宅在购房者心目中的形象。买房时,购房者应避免购买这种高价伪生态住宅。那么什么样的生态住宅值得买?

      品牌开发商的产品

      一位设计师朋友透露,前年,他参与了大连路上一个楼盘的规划。开发商为节约成本,用的建材相当普通,更别说生态方面的设计。开盘后销售不顺利,开发商急了,怎么办?打生态住宅概念:小区里多种树,多做绿化。而建材已经不能撤换,品质也就那样了。
     
      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市场中还是惯用手段,但有实力的品牌开发商普遍比较排斥这种做法。一些品牌开发商通常做法是把生态设计融入到规划、建筑、施工、验收各个阶段,把人的居住需要都考虑进去。比如海上海新城的密植林隔音带,在规划初期就把林带的宽度和位置确定下来,实际种植时考虑长短美观度,后期验收还要检查树木存活情况。这些工作需要在施工各阶段逐步完成,很繁琐,但只有这样才能让购房者住上舒适、实用的房子。

      价格实惠

      生态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带来建造成本的增加。“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难!但如果我们看待价格问题的角度转变一下,可以发现价格实惠的生态住宅还是存在。今天多花个500元/平方米买套生态住宅,住进去后发现这些技术确实管用,自己的水、电、煤费用比以前节省了很多。

      从长远看,随着生态技术不断进步与成熟,最终生态技术也将成为常规技术,成本也会降低。在不久的未来,上海市民将可能住上这样的住宅:开空调的耗电量只有普通住宅的一半,房型可以自由调节,夏季时凉爽的风能带走小区内的炎热,而冬季时寒冷的风却被阻挡在小区之外。

      技术含量高

      普通住宅大多采用变频供水,会在地下一层设置变频供水设备,住在一层的居民会受到震动的干扰。生态住宅小区里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供水设备会被移到地下车库远离楼体,避免干扰。

      普通住宅对小区环境重视不够。而生态住宅真正地考虑如何改善热舒适性、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绿地生态效应等等。打个比方,购房者喜欢南北通透的户型。但如果小区没有良好的风环境和空气,出现“风口”、“死角”,再好的户型住着也不舒适。在这方面新江湾城的翡翠东森花园合理进行楼体分布,留出空阔的东南角做绿化和配套,形成通畅的风环境,避免空气死角和风口的形成,提高小区内空气质量。

      三类生态住宅,迎合不同需求

      上海在2003年建了约300万m2生态住宅。目前上海已经通过认证的生态小区有:位于闵行区的万科朗润园、碧林湾,徐汇区的漕河景苑,普陀区的祥和星宇花园、中鼎豪园,嘉定区的安亭新镇等。依照区域、产品类型可分为三类:

      一、市中心高价楼盘,主要针对海外购房者、国内精英人士,生态设计在小区内部环境和居室本身上下功夫,力求完美。价位高,一般在15000元/平方米或更高以上;代表楼盘:海上海新城、汇成·月河、旭辉新构想。

      二、中环附近楼盘,主要面向国内高收入人群、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人士,生态设计内外结合,依靠公园、绿地等资源,融合常规的生态技术。单价在10000元/平方米上下。代表楼盘:中海瀛台、中环凯旋宫、上海梦想。

      三、外环附近的品牌楼盘,主要吸引当地较高收入者,结婚族、年轻白领等,生态设计贴近生活,非常讲究经济实用。代表楼盘:万科朗润园、安亭新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